关于四川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泓贵
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刘捷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提交的《关于四川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2009年计划草案。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又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08年,省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省委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对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考验,坚决贯彻中央决策,共克时艰,奋力爬坡,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全省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项目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深入推进,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取得阶段性成效,民生工程有序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持稳定和谐。总的来看,计划执行情况良好,成绩来之不易。
由于受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我省2008年GDP实现12506.3亿元,增长9.5%,低于计划目标0.5个百分点;按照要求,我省“十一五”期间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4.4%,而实际上前两年年均下降仅3.2%,2008年下降4.0%左右,低于计划目标。而当前,我省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能源约束矛盾更加突出、产业结构矛盾突出、地震灾害影响严重、环境保护任务重,节能任务十分艰巨;另外,我省农业基础仍较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仍然较大,城乡就业、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较突出。要高度重视这些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导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符合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确定的预期目标和提出的具体措施符合四川实际,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是能够实现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大会批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刘捷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提交的《关于四川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部署的关键之年。要按照省委的要求,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围绕“两个加快”,全面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动“八项民生工程”、全面推动“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发展规划实施,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为全面完成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着重提出以下建议:
(一)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要认清形势,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内涵,抓住“两个机遇”,把“止滑提速、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有效整合要素资源,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做到质与量兼顾;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认真筹措政府财政资金,努力协调对口援建资金,大量吸收和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强化资金筹措和资金平衡;以交通、能源、水利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发展硬环境;围绕“四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天然气开发和钒钛稀土、水电等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优化园区布局,改善园区发展条件,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园区的聚集作用和带动效应,着力建设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中小企业,积极构建融资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和整体竞争力,沿着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工业强省战略;以旅游重建为契机,加快恢复和发展现代旅游业。以物流、金融、信息、会展、咨询、商贸、培训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二)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努力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要按照中央“加快和提前”、省委“两个加快”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要坚持城乡住房重建优先,公共设施重建优先,基础设施重建优先,重大产业重建优先,生态重建优先的原则,科学安排重建项目;加快完善中央各项扶持政策的配套措施和实施办法,充分用好国家现有灾后恢复重建各项支持政策;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有利于灾后恢复重建的新机制、新举措,不断争取国家的新支持、新政策;积极探索融资新机制,多渠道筹措重建资金;严格对恢复重建资金物资的管理使用,完善措施,确保重建资金物资全部用于受灾群众,用于灾区恢复重建;加强灾区价格监管,精心组织生产资料和建设物资的生产供应,全力满足灾后重建的需要。
(三)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的精神,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定不移地贯彻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地保障和发展农民权益。要切实抓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突出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着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进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把降低能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和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动资源节约工作。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支持节能设备的研发、制造和使用,加快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巩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继续抓好重点企业、重点流域污染源的治理。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督考核措施,逐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要继续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着力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发展活力。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实施充分开放合作,努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积极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密切与对口援建省(市)和港、澳特区的合作,广泛融入国际合作。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抓好招商引资,认真夯实基础、搭建平台、创新机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优化进出口结构,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境外投资,加快发展外经外贸。
(六)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进一步改善民生民本。要充分重视就业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完善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完善支持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扩大就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企业共渡难关,鼓励企业尽量不裁员、少裁员,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加大城乡低保工作力度,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完善农民工、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完善粮食价格保护机制,提高农资补贴标准,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扩大城乡消费市场。加大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力度,调整房地产供应结构,认真落实房地产优惠政策,促进房地产消费健康发展。继续加快教育、卫生、人口计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20090205四川人大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