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成渝双城记>详细内容

第三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论坛④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肖金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次区域合作研究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4-12-06 19:00:09 浏览次数:222 【字体: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体现了中央对区域合作的高度重视,具有深厚的政策基础和明确的发展方向。201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这些举动彰显了国家对成渝地区区域合作的期待。通过强化成都和重庆两大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成渝地区逐步从吸引力中心向辐射力中心转变,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区域合作的核心是次区域的协同与融合。现代化都市圈的目标是同城化,需要以城乡一体化为重点,构建融合共享的新型城乡关系,并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纽带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为此,需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跨地市、跨县区域的联通与融合。重点举措包括打通“断头路”、推动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对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以及建设特色产业合作园区以承接产业转移。交界地区在市场建设、流域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尤为重要,而川渝合作示范区则为这一实践提供了典型范例。

国际次区域合作的经验为成渝次区域合作提供了借鉴。在国际合作框架下,类似澜沧江—湄公河和图们江次区域合作的机制、深度与广度为国内合作提供了启示。在国内层面,长三角和京津冀的次区域合作,如青浦—吴江—嘉善和通州—三河—香河的合作模式,表明相邻市县之间的协同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路径。在成渝地区,万州—达州—开州(万达开)、荣昌—隆昌—泸县等多个次区域合作区已被明确。这些次区域合作以地缘为基础,由近及远,通过逐步扩大合作范围,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区域协同。

促进次区域合作,需要健全六大合作机制: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利益分享机制、要素市场有序流动机制、社会治理协同推进机制、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机制,以及规划引领机制。每个合作区都应有统一规划并共同实施,通过顶层设计保障合作的有序推进。这种机制建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效协同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全国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

来源: 四川在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