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长江上游区域文化中心之一——哈休遗址

来源: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 发布时间:2023-02-01 11:42:11 浏览次数: 【字体:

24123d8f2fbd4c099422cf38809cc93c.jpg

哈休遗址位于阿坝州马尔康市沙尔宗镇,是至今大渡河上游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遗址地处大渡河上游脚木足河的一级支流茶堡河北岸三级阶地上,海拔2840米、高出河床80米,东南距沙尔宗镇政府驻地1500米,东西长约380米,南北宽约260米,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北靠八谷脑山,西临布尔库沟,南面隔河为沙(尔宗)马(尔康)公路,地势略呈缓坡状,地表常年种植小麦、胡豆、土豆等农作物。遗址的文化堆积可分为秦汉时期遗存和新石器时期遗存,其中秦汉时期遗存主要位于遗址南部台地边缘,破坏程度严重;新石器时期遗存分布面积较广,其中心部分位于遗址西北部台地上,面积近1万平方米,局部因晚期改土受到破坏。

阿坝州文化局根据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指示和四川省文物局的安排由阿坝州文管所、马尔康县文体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大渡河上游考古队,先后于2000年8月、2003年4月、2005年12月三次对大渡河上游进行全面调查,发现和确认了10余处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及采集点。2006年3月,考古队选择马尔康市沙尔宗镇哈休遗址进行了试掘。试掘地点选择在遗址中心北部的台地边缘。

eae9dcc0543f454d89e5d0e607eb6e39.Png

哈休遗址出土的陶塑人头像

哈休遗址出土的陶器是典型的地方彩陶,包括泥质灰陶、泥质红陶、泥质褐陶、泥质黑皮陶、夹砂灰陶、夹砂褐陶等。纹饰包括线纹、粗细绳纹、泥条附加堆纹、戳印纹、凹弦纹、绳纹花边口沿等,还有少量彩陶器。制作方法均采用泥条盘筑和捏塑法,彩陶的彩绘均为黑彩,图案题材包括弧边三角纹、圆点纹、网格纹、水波纹、粗细线条纹、长条叶片纹、圆圈纹等,底色有红褐、灰褐色之分。器型以平底器为主,还有少量的尖底器,包括侈口罐、小口尖底瓶、卷沿盆、敛口盆、折腹钵、敛口钵、碗、杯、纺轮、环、丸、哨等。部分陶器壁上有穿孔。

dd724553b5844e70936acb4f35a344ef.Png

哈休遗址出土的涂红双孔石钺

出土石器包括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细石器等类。打制石器包括砍砸器、石片切割器、刮削器等;磨制石器包括穿孔刀、单孔凹背玉刀、锛刀斧形器、锛、环、镯、穿孔珠、砺石等,个别环镯表面有穿孔;细石器包括水晶石片、玛瑙石核、燧石刻划器等。一些石器表面涂抹红色颜料。

08f699dae6f548fabfc4ff22506e15cf.Png

哈休遗址出土的陶小口尖底瓶

骨角器包括锥、笄、簇等,骨质细腻、坚硬,部分鹿角表面有切割痕。灰坑还出土了一件骨梗石刃刀,通体磨光,有镶嵌细石叶的纵向缺槽,背后切割出三道装饰性的凹槽,制作非常精细。

哈休遗址考古试掘,初步探明了大渡河上游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早段的文化面貌,为大渡河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发展序列,不仅发现了5500—5000年间的早期文化,而且第一次完全掌握了古蜀文化在这一地区的整体面貌以及发展历程、发展方向,确认了“哈休古文化遗址”是长江上游的区域文化中心之一。由于哈休遗址面貌新颖独特,内涵丰富多彩,特质多源一体,因此命名为“哈休文化”。

哈休遗址文化因素包括本土土著文化,来自中原的仰韶文化和来自甘肃、青海的马家窑文化等文化因素,其主体遗存的时间断代在距今约5500—5000年间,略早于营盘山遗址,更早于成都平原宝墩遗迹。这些说明,马尔康地区早在5500年前就已有人类定居,并创造出了发达的远古文化。

哈休遗址是川西高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又一重要成果,为探讨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也为古蜀文化探源提供了重要线索。2013年5月,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 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