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祥德全国地方志“广东两会”上的总结讲话(2016年12月7日)
同志们:
在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暨2017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广东两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马上就要闭幕了。下面,我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指办)对会议作总结。
一、“广东两会”的基本情况和总体评价
这次会议,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是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下简称中指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同志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这次会议就是要统一认识,明确方向,找准定位,齐心聚力,共谋发展。会议全面分析当前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形势,深入总结交流新方志编纂工作开展以来近70年的经验与教训,探寻方志事业内在发展规律,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是一次成功的经验交流会和年度主任工作会议。具体表现在:
第一,领导重视程度高。中指组领导非常重视此次会议。这次会议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指组组长王伟光同志2015年在广东调研地方志工作时的提议召开的。他指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召开一次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搭建一个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经验交流平台,全面系统梳理新方志编纂工作开展以来的经验与教训,以确保《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完成。鉴于广东提前完成“两全”目标,在全国地方志工作中处于领头羊位置,他建议在广东召开。本次“广东两会”从筹备伊始,中指组领导就多次对会议的召开听取汇报、提出要求。尽管王伟光组长再三协调工作时间,还是因为中央临时安排出访任务,未能参加本次会议。李培林常务副组长在繁忙工作中,到会并作了很重要、很全面的讲话。广东省政府党组成员陈云贤到会致辞。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确保了此次会议成功举办。
第二,会议准备足。一是早。会议筹划早,2016年年初就明确任务,做到心中有底;会议准备早,今年的会议在10月份就开始动手准备,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广。这次会议不仅有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主任,还有市县、解放军、武警部队、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人参加,是近年来召开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三是多。这次会议材料多,不仅有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还有近100份的省、市、县三级经验交流材料。四是严。中指办党组对“广东两会”高度重视,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对会议的安排进行了精心部署。会议文件撰写中,多次征求部分省市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人及专家的意见,严把文稿质量。
第三,会议主题明确,内容丰富。这次会议虽然只有两天时间,但主题突出有新意,内容丰富有深度。会上,李培林常务副组长作了题为《全面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讲话。讲话紧紧结合当前地方志的新形势、新要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立意深远,对2016年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对2017年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会上,为刚刚退出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人岗位、在地方志工作机构任职10年以上的朱文根、周焕强、刘和鸣三位同志颁发了“你真方志”荣誉牌匾和证书,肯定了他们为地方志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32家参会单位分别以志鉴编纂、信息化与方志馆建设、开发利用、工作保障为主题,进行了大会交流,大家的主题发言紧扣实际,亮点纷呈,有的问题发人深省,值得反思;有的经验成熟有价值,值得推广。与会代表分为5个小组,围绕李培林常务副组长的讲话,结合本地区的工作,就经验总结和教训汲取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就如何做好2017年的地方志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就中指办工作而言,2015年确定为调研年、培训年,主要目标是摸清全国地方志工作基本情况,针对全国地方志工作者亟需培训的现状,加大了培训力度。2016年是在2015年调研基础上,确定为改革年、创新年,主要目标是加强全国地方志工作顶层设计。2017年确定为督查年、落实年,主要目标是全面督促检查落实《规划纲要》的11项任务,特别是实现“两全”目标。2017年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的第一年,也是关键一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力度,首先就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这次会议的主题和精神实质。会议结束后,大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领导汇报,尽快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以及每一位地方志工作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此次会议的精神上来。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博采众长,吸收在会议上形成的各地好的经验,探索适合本地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新举措、新思路、新方法。
二、全面总结经验,准确把握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律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要把握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大道”,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就必须从地方志发展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借鉴智慧,探寻规律,在自觉把握历史潮流中开辟事业的成功之路。新编地方志工作开展以来,各地陆续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但遗憾的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全面系统总结过,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国家级地方志经验交流平台供大家交流。这次召开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的意义就在于此。
总结新编地方志工作近70年的经验,主要有:
一是坚定不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新方志编修工作开展以来,全国各级地方志工作者坚决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为党和国家重大决策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着力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秉承史家优良传统,坚持实事求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指导修志编鉴。“直笔著信史”,把地方志工作定位在“记载人民创造的历史”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高点上,如实记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通过编修和开发利用地方志成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地方志事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必须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我们要坚决坚持。
二是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明确“一纳入、八到位”的工作要求。事业发展保障体系的基石就是体制机制问题。根基不牢,地动山摇。纵览新编地方志工作开展近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地方志工作实践,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当莫过于此。完善体制,落实“一纳入、八到位”,就是抓住了转型发展的牛鼻子,这样,实际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地方志工作就能做得有声有色。如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福建、江西、广东、四川、云南、青海等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北京、辽宁、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新疆等省(区、市)还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及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之中。北京、天津、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山东、湖南、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领导高度重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落实“一纳入、八到位”,健全行政管理体系,落实“官职”“官责”,全力推动,保障到位。其中四川积极推行政府主导的“三审制”,努力构建“政府修志、政府审志”的工作格局。实践证明,完善体制、落实“一纳入、八到位”要求是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根基,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夯实。
三是持续不断推进地方志法治化建设。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的方志发展史证明,地方志编修持续不断,与“官修”传统分不开,与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分不开。新中国建立后,地方志工作大体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建立至2006年5月,为依令修志阶段。在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关于新修地方志提纲(草案)》《关于编写地方志工作的几点意见》《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等。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和地方志工作机构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规定,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逐步加大以行政命令推动地方志工作力度。但是依令修志存在一些弊端,如工作开展与否随意性强、受领导主观好恶影响大等。第二阶段是2006年5月至2015年8月,为依法修志阶段。《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公布,标志着地方志工作进入有法可依的法制化新阶段和大规模、正规化修志的新时代。《条例》颁布近10年来,各地地方志工作机构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志法规体系不断健全,依法履职不断规范,依法修志环境不断优化。但是随着地方志从一项工作转向一项事业,尤其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条例》已难以适应地方志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亟待从法制化走向法治化。第三阶段是2015年8月之后,为依法治志阶段。《规划纲要》明确将“坚持依法治志”作为六大基本原则之一,其颁布施行标志着全国地方志从依法修志走向依法治志。各地坚持依法治志,通过地方志立法、建章立制、督促检查考核等深化制度化、法治化建设。如山西、吉林、安徽、山东、四川等省以地方立法为抓手,着力构建了保障地方志事业长远发展新体系。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由人大常委会或政府出台了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实施办法等。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地方志规章全覆盖,全省17个市、137个县市区全部颁布了地方志规范性文件,形成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10周年之际对该条例进行了修订,较原条例增加了很多内容。各地陆续开展相关条例、规定、实施办法的修订工作。北京、天津、河北、浙江、西藏、新疆等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通过制定各项工作规范和标准,初步构建志鉴编修的规范体系。其中,北京联合市财政等部门制定地方志编修中审稿费等标准;河北建立修志工作调度会制度和督促检查通报制度;浙江坚持总编领导下的副总编分工负责制。北京、山西、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市)明确本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行政权力清单,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政府依法行政范畴。把地方志工作列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已经成为各地各级推进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方式。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海南等省(市)建立督促检查考核机制,大部分省(区、市)依法加大地方志法规规章的执行力度,定期开展人大执法检查或政府督促检查,依法纠正、查处执行不力和违法行为。上海、河北、福建、湖南、甘肃、宁夏等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坚持每年开展“5·18”地方志宣传推介活动,开展法规宣传。法治化建设是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坚持。
四是始终坚持质量至上。李克强总理2015年12月就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召开作出的重要批示中要求:“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堪存堪鉴”就是李克强总理对地方志质量的要求。新编地方志工作大规模开展以来,一直将质量问题摆在重要的地位,始终坚持质量至上。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不断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编纂规范,健全志稿评议、审查验收、质量评估等制度,在确保志鉴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内蒙古、吉林、河南、海南、云南等省(区)分别建立健全规范业务质量体系、质量控制体系、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志鉴质量保障机制、编审制度等,严把资料关、编纂关、审核关;辽宁坚持对志书编写全程跟踪指导;浙江通过“创优工程”评选等方式推动《浙江通志》编纂,依托省专家委员会平台强化全省志鉴指导;福建涵养“工匠精神”;江西强调反复打磨志稿,坚持严格审查,精雕细琢,精选出版机构,严编严校;湖北在省志编纂中落实4个三审程序加总纂委员会终审定稿制度;广西优化志鉴编纂、评审程序,分类指导,典型引路,提高编纂出版质量;重庆坚持一抓编修规划,二抓人员培训,三抓志稿纂写,四抓重点推进,五抓总纂定稿,六抓评审验收,七抓统一出版,保证志书编纂质量;四川加强规范审查,严控出版,力求工作成果高质量,实现形式内容相统一;贵州坚持严把质量关口,确保编纂出版的志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新疆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志书质量责任制,严格执行审查验收制度,从程序上和制度上保证志书的质量,等等。强化质量意识,打造堪存堪鉴的地方志成果,是地方志的生命所在,要进一步坚持。
五是以有为谋有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修志为用,地方志存在的价值就是“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就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各地地方志工作机构主动作为,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服务手段,拓宽服务渠道,增强服务功能,强化对地方志资源的深加工,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借鉴和依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积累了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经验,抓出了亮点,形成了特色,扩大了影响力与话语权。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凡是能把地方志工作与当地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工作上有措施、有成效的地方,地方志事业发展就红红火火、后劲充足;反之,地方志工作开展就冷冷清清、困难重重。如北京、福建、四川等省(市)积极打造方志文化品牌,发挥地方志资源在当地文化中心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山西、河南以资政服务为根本,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全力提升地方志工作的影响力;吉林深挖方志资源开发模式,社会公益服务实现多元化并举;江苏坚持由被动承接向主动对接转变,由“边缘”工作向贴近中心大局转变,由传统修志编鉴向现代多元开发转变,由相对单一的文化服务向经济社会综合服务转变,积极主动服务于江苏政治文化和经济社会建设,不断提升地方志的整体地位;山东以有为谋有位,善于谋长远、抓关键、借势借力,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赢得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近三年来,省领导对史志工作作出83次批示,其中省长批示21次,将地方志事业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湖南大力推进省市县三级志书、年鉴和地情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坚持修用并举,加大开发利用力度,服务中心工作能力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价值所在,要进一步坚持。
六是科学规划,统筹发展。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才能厘清地方志创新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才能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新的发展,提出一些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举措,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各地注重谋划布局,构建地方志事业发展格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后出台本地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或规划纲要,内蒙古、江苏、湖北、贵州、西藏、新疆等省(区)先后出台贯彻《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或方案,辽宁出台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意见,坚持顶层设计和理念创新,注重谋篇布局,统筹规划本级的地方志事业发展。河北配发进度规划表,增强规划的可行性;上海突出“大”格局,协调社会各方开展地方志工作,打造“全”方位,按照“存史、育人、资政”要求,完善工作体系、机构设置和平台建设;湖北、广西等省(区)科学规划志书编纂,湖北周密计划,充分论证,确保编纂方案和篇目可操作性强,广西填补1932年广西成立省级修志机构以来没有编纂出版省级综合志书的空白,同时适时调整专志、市县志编修计划;陕西坚持抓主业,基础不断稳固,谋长远,科学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青海正确处理“抓牛鼻子”与“弹钢琴”的关系,统筹推进地方志事业协调发展,坚持突出规划的引领性和制度的保障性,加强顶层设计,努力探索地方志工作规律。科学规划、统筹规划,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坚持。
七是创新引领,推陈出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地方志历经千年,持续保持蓬勃生命力,就在于其常变常新,不断创新,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展工作领域。经过几代方志人的不断创新,地方志事业已经形成以志鉴编纂为主业,多业并举的新格局,地方志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更加清晰。各地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手段,打造地方特色。如上海探索“新”实践,创立“一纲三目”志书新体系、年鉴齐全新系列、旧志点校新成果;安徽注重在修志实践中总结和推广新经验,积极探索修志新方法;贵州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不断拓展地方志工作领域,丰富地方志成果。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南、广东、广西、四川、新疆等省(市、区)打造“互联网+地方志”模式,推动志鉴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步伐,创新修志方式,其中浙江通过研发志鉴编纂信息系统等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广西编修影像志,开创立体修志之先河。创新是地方志全面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要进一步坚持。
八是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正是在信念的引领下,几代方志人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传统,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淡泊名利,默默坚守,甘于奉献,锲而不舍,笔耕不辍,在艰苦、辛苦、清苦的工作岗位上,凝练形成了“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打造出数以百亿字计的地方志成果,为国家创造出一笔巨大的精神文化财富。实践证明,凡是方志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必然有一支能战斗、有能力、讲奉献、有干劲的工作队伍,也必然有一股精气神。各地以机关建设为支撑,奋力营造干事创业新环境,并通过多种途径,弘扬方志人精神,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如:河北通过评比表彰和经验交流,树立典型,引领示范;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四川、贵州、宁夏等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注重固本强基,建立健全方志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着力建设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热爱修志、乐于奉献、务实敬业、修志问道、铁笔著史的地方志人才队伍;浙江利用科研管理体制优势,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宁夏注意吸收修志人才。“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是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驱动,要进一步弘扬;人才队伍建设是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支撑,要进一步加强。
除上述基本经验外,各地还有不少创新做法,如本次会议的承办方广东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全力保障地方志事业发展;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把地方志作为一项大事业科学谋划,做到理念先行、制度先行、人才先行、工作先行;形成主业突出,多业并举,自选项目精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率先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不断推动地方志事业协调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式发展。这些经验来自于实践,必将指导实践,推进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
三、牢固树立方志文化自信,凝聚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动力
要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就必须认清形势,明确方向,坚定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方志文化自信,强化方志文化自觉,不断增强事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驱动力。
第一,牢固树立方志文化自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必然要求。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融入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鲜明地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志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方志文化价值层面所拥有力量的坚强信心和充分肯定。纵观历史长河,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地方志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立足现实视角,地方志忠实记录着我们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新中国以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最宝贵的思想源泉和最直接的精神纽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优秀革命文化和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放眼未来发展,地方志将持续不断地保存民族记忆,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翔实记载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永葆当代价值和恒久魅力,成为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文化自信,就要牢固树立方志文化自信,通过方志文化科学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方志文化充分肯定我们党带领人民开拓奋进的伟大历史进程,通过方志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基础、更深入、更持久的力量。
第二,牢固树立方志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就必须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将地方志事业发展置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作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方志文化自信是大势所趋。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牢固树立方志文化自信,就是要真正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通过编修、开发利用地方志成果,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就是要主动把地方志工作融入国家战略,配合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凝聚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突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推动方志文化走向世界,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魅力的有力话语体系,提升中国的理论、制度和文化影响力。
第三,牢固树立方志文化自信,是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社会转型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并将地方志事业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统筹把握,地方志事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还就修史修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近两年来对地方志工作作了三次重要批示,其中“修志问道,以启未来”明确了新时期地方志事业的定位;“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明确了当代地方志工作者的定位;“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明确了地方志的使命和质量要求;2016年4月25日,他在夜访成都宽窄巷子时,指出应该把过去的历史资料、成都志,特别是有关宽窄巷子的历史脉络梳理清楚。刘延东副总理两次接见全国地方志会议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两次作出重要批示。2016年5月12日,王勇国务委员出席《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出版座谈会并发表讲话。在两年多的时间内,中央领导同志如此密集地就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发表重要讲话,足见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志工作之重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地方志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进入高位运行态势。但是,必须承认的是,地方志尚未形成普遍的社会意识、家喻户晓的公众意识,在一些地区,地方志仍被看作可有可无的工作;部分地方志工作者对地方志的价值还缺乏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地方志事业的转型升级信心不足,对实现《规划纲要》目标任务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方志文化自信,强化方志文化认同,增强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四、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
当前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要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实现“两全”目标是一项伟大的世界文化创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要牢固树立方志文化自信,以强烈的事业认同感、荣誉感以及责任感,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脚踏实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第一,坚定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从一定意义上讲,地方志属于哲学社会科学范畴,地方志事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主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地方志实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于地方志工作始终。其次,要始终围绕“为什么人”的核心问题开展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立场,牢固树立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把党和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地方志成果的最高标准,把人民群众作为评价地方志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佳作。再次,要坚持求真务实。一方面,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把志鉴编修成“信史”;另一方面,要“问道”,追求真理、探究规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第二,强化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治志。依法治志是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内涵和必然要求。我们要以“一纳入、八到位”为总要求,以地方志法规规章为根本依据,以行政督促检查为重要手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志,全面保障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一是要强化法治意识。一方面,“法定职责必须为”,各级政府、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明确在地方志工作中的法定职责,并依法履行相关职责。另一方面,要克服依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的老思维、老习惯,转变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坚持用法治思维来突破发展瓶颈、破解发展难题,切实提高依法治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健全地方志法律体系。随着依法治国的进一步推进和地方志事业的快速转型发展,《条例》已经不适应地方志事业发展需要,亟需启动修订或者立法程序,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适应新要求。三是要严格执法程序。坚持依法治志的关键就是在法律框架下严格执法。要强化地方志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大地方志法规规章的执行力度,预防处理地方志违法行为。
第三,勇于挑战,树立创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禀赋。”创新也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方志人要适应时代发展,就必须迎接挑战,敢于创新。一是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的关键就在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可以说,发现问题就是找到了创新的起点,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就是创新的成果。地方志事业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向前,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二是要善于学习。学习是立身的永恒主题,也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在信息化的今天,知识爆炸,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否则容易陷入本领恐慌。这次经验交流会,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交流学习,切忌搞“拿来主义”,不顾实际,生搬硬套;切忌“蜻蜓点水”,装模作样,纸上谈兵,这对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学习的关键是要以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真正地解决问题。三是要善于创新。要找准地方志事业发展突破点,找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有机结合点,真正使创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从地方志发展的实践以及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通过梳理总结自身经验,充分借鉴兄弟单位好的经验,在思想上寻求新突破,在理论上实现新发展,在工作上形成新举措、新经验,以创新引领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
第四,善作善成,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志”礼。《规划纲要》已经绘就地方志事业发展蓝图,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蓝图干到底,切实干出成效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的转型升级。一是要明确刚性任务必须刚性完成。《规划纲要》是国务院向各级政府提出的目标要求,确定了到2020年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法定目标任务,各级政府和地方志工作机构必须紧紧围绕既定任务,切实落到实处,扎扎实实、锲而不舍、不折不扣地按时保质完成“两全”目标等硬指标、硬任务,一个县都不能少。在抓进度的同时,更要以“堪存堪鉴”为标准,抓好质量。二是要以全国地方志“十大工程”为主要抓手推动完成规划任务。《规划纲要》明确了11项主要任务,为了更科学高效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中指组及其办公室研究推出全国地方志“十大工程”,作为最主要的抓手。面对这些任务、工程,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气魄,敢于承担,勇于亮剑,保质保量完成规定动作。三是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主动作为,拓宽服务路径,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做好、做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文章,不断完成有特色的自选动作。
同志们,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的号角已经吹响,《规划纲要》任务已经非常明确,我们要响应时代召唤,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就要坚定方志文化自信,不忘初心,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魄,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脚踏实地,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志”力、贡献“志”礼。
最后,我代表中指办对大家2016年来的辛勤付出和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慰问与感谢,并通过大家向全国地方志工作者致以2017年新春的问候,祝愿大家万事胜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