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史志》2020年第5期(总第231期)“四川历史名人”专刊
《巴蜀史志》“四川历史名人”专刊
2017年,四川省启动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先后确定大禹、李冰、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文翁、司马相如、常璩、陈子昂、格萨尔、秦九韶等20位四川历史名人。为进一步推动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让历史名人走出历史、走进群众,走出四川、走向世界,近日,四川省地方志办主办的《巴蜀史志》2020年第5期推出“四川历史名人”专刊。
专刊将20位四川历史名人按照人物特点、历史贡献分为“治国理政 民惟邦本”“天地大文 吾蜀宗匠”“传统史学 开拓创新”“蜀学薪火 守正创新”“科学技术 蜀中奇魂”“英雄史诗 民族遗产”6个栏目;每个栏目下以人物为篇至少有3篇代表性文章,既有研究这20位四川历史名人的专家访谈,也约请省内研究专家和其出生地学者、研究机构撰稿,共刊出文章70篇、图片200余张,版面字数35万余字,440页。为生动刻画人物形象、图文并茂展示专刊内容,《巴蜀史志》编辑部特邀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坛百杰画家梅凯为这20位四川历史名人绘制肖像画,并放至每位人物篇之前,以增强读者对人物的感官认识和特点把握。特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杰出研究员、巴蜀文化学首席专家、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对该期所有文章进行专业审读并就栏目设置提出意见。
“治国理政 民惟邦本”栏目,以率领华夏先民走出洪荒、在中国历史上首创“国家”这一新型社会政治形态的大禹,一代雄才、治蜀造福于巴蜀人民的诸葛亮,中国唯一女皇、开启唐朝“开元之治”盛世的武则天为记述研究、传承弘扬对象。
大禹篇:刊发编辑部对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任教师丁新的访谈以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向野、汶川县防震减灾局退休干部陈晓华撰写的文章。3篇文章对大禹治水传说的历史演进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独立于尧舜传说的内容,还原其具有神话色彩的真实面貌,并对大禹治水的洪水成因、社会背景、民本思想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赋予新的解读;以《史记》等历史典籍为依据,结合现代考古,对大禹的生平事迹、治理洪水、建夏立国及其家国情怀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考证,通过深入挖掘并大量运用史料,完整再现大禹传奇而功绩卓越的一生,充分表达大禹故里人民对其精神的感佩和传承。
诸葛亮篇:刊发编辑部对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副会长谭良啸的访谈以及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秘书长李昊、诸葛亮故里山东省沂南县诸葛亮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升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学生吴映熹撰写的文章。4篇文章抛开演义、戏曲和民间传说,从历史的角度对诸葛亮的家世学识、政治思想、治国方略及历史功绩等方面进行整理归纳,探讨诸葛亮的治国之道、政治理想和道德追求,呈现出一个更全面真实的诸葛亮,体现诸葛亮对社会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
武则天篇:刊发编辑部对四川省武则天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四川省武则天研究会副秘书长成荫的专访文章及其撰写的《武则天:重视人才的一代女皇》和中共广元市委办公室调研员王少卿撰写的《一个使国家兴盛的君王不可能荒淫无道》。这3篇文章以其独特的手法和视角带您走近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感受她的个人才智、超人胆识和政治智慧;并就武则天研究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分歧作纵横考察,运用前人和时贤的研究成果,对武则天一生的功过是非作了全面、客观的评述,重点推介她在当政期间大胆用人、爱惜人才及人才选拔任用方面的创新政策和措施。
“天地大文 吾蜀宗匠”栏目,聚焦研究陈子昂、李白、杜甫、薛涛、苏轼5位文学类历史名人生平事迹、性格特征、重要成就、历史贡献、当代价值,彰显他们的高尚人格和崇高精神,展现他们在唐诗宋词上的累累硕果。
陈子昂篇:刊发编辑部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的访谈和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谢元鲁、射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退休干部王益均,射洪陈子昂诗廉文化研究学术顾问、射洪陈子昂文学社顾问喻善平撰写的文章。4篇文章紧扣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生态,介绍了陈子昂在政治、文学、生活上的轨迹,对其诗廉文化进行解读并就如何传承弘扬作了探索,从不同角度全面而又鲜明地呈现出陈子昂的精神风貌、艺术追求和人生抱负。
李白篇:刊发编辑部对四川李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观教授的访谈及其撰写的《司马相如对李白的性格浸润及创作滋养》和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副处长邓肖亭、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马睿撰写的文章。这些文章对李白生于何处、双亲是谁、为何去了西域、与大唐皇族有无血缘,为什么要信仰道教,为什么要去寻访道士,又为什么要去戴天山寻访等谜团进行解析,并简析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成因及其特征;从性格与创作两个维度来分析解读司马相如与李白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李白生平为轴,钩沉轶闻逸事,情节生动,文字流畅,可读性强,让读者以最轻松的方式阅尽大诗人繁华一生。
杜甫篇:刊发编辑部对四川省杜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徐希平教授的访谈及其撰写的《“西山白雪三城戍”——杜甫<野望>诗旨及首句异文再考》和杜甫故里河南省巩义市康若望先生、贺宝石先生撰写的文章,从中读懂“诗圣”杜甫一生的波折多舛,感受其博大胸怀和对世事不能如愿的惋惜之情,彰显其爱国忧民的炽热情感和崇高的理想抱负。
薛涛篇:刊发编辑部对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杰出研究员、四川历史学会会长、成都薛涛研究会顾问谭继和的访谈文章及其撰写的《蜀女多才 薛涛秀冠》和成都薛涛研究会秘书长汪辉秀撰写的《薛涛校书郎官职考辨》。这3篇文章通过对诗人薛涛是蜀中才女姣姣者、“文心高尚”、歌《蜀国弦》、传承创新蜀派古琴、发明“薛涛笺”、感情经历、官职考证研究及其作品解读,着眼于薛涛在蜀地留下的许多历史遗产遗迹,分析研究了薛涛对中国诗史、妇女著作史、竹文化史、中国文化史的杰出贡献。
苏轼篇:刊发编辑部对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长、四川省苏轼研究中心主任周裕锴教授的访谈文章及其撰写的《文化巨人苏轼的传奇人生》和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刘清泉撰写的《三苏家庭教育思想》。这3篇文章用浅显易懂的叙述,介绍了苏轼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性格爱好、家庭教育以及轶闻趣事等,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的苏东坡也清晰地浮现在读者眼前。
“传统史学 开拓创新”栏目,以史称“并迁双固”、首创纪传体断代国别史体例体裁书写《三国志》的陈寿,堪称“方志鼻祖”“舆地功臣”、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华阳国志》作者常璩为记述对象,探讨研究这两位史学类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突出成就、历史贡献、当代价值,彰显他们致力传播延续中华文脉的久久为功精神。
陈寿篇:刊发编辑部对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何一民教授的访谈及其撰写的《“并迁双固”——陈寿与“前四史”之<三国志>》和四川省陈寿研究中心主任杨小平教授、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蒲建宇撰写的文章。这4篇文章以对陈寿的评论作为选题立意的切口,以时代为背景,以籍贯争议、父亲争议、“索米作传”争议为主线,对陈寿的史学思想作了深入挖掘和全面客观、综合性地分析,并予以系统性研究和整理,力求展现历代史家眼中的陈寿及其对巴蜀历史文化和蜀学、经学传承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入认识中国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特质。
常璩篇:刊发编辑部对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房锐和四川大学原历史系教授刘琳的访谈以及常璩故里崇州市图书馆肖俊撰写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可纵观常璩的一生,虽遭遇艰难困苦,仍不改初心、矢志不移,终以毕生之力写出传世巨著《华阳国志》,为其致情于史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给世人留下的不仅仅是一部方志巨著,更是一种厚重的方志精神,虽历经岁月洗涤,仍熠熠生辉。
“蜀学薪火 守正创新”栏目,以地方郡国学校制度创始人、孔庙官学创始人、诗学书院开拓者文翁,汉大赋奠基者和蜀学开创者司马相如,蜀文化史上第一位具有全国性历史影响、百科全书式文化巨匠扬雄,对宋代湖湘学派和蜀学贡献甚大的张栻,明一代文化巨人杨慎,清代百科全书式学者李调元为研究对象,彰显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文翁篇:刊发编辑部对四川大学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彭邦本的访谈及其与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助教彭蕴希共同撰写的《汉代循吏第一人——文翁》和文翁故里舒城文翁研究会首任会长汪照亮撰写的《文翁故里话文翁》的文章。3篇文章重点介绍了什么是循吏、文翁为何能够位列汉代循吏第一人,从我与文翁研究、文翁家在何处、文翁功绩综述3个方面介绍了文翁兴学的时代背景、历史贡献、重要影响和当代价值。
司马相如篇:刊发编辑部对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会长李大明教授的访谈及其撰写的《“司马相如故里”有关问题的再讨论》,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高志刚撰写的《英雄时代的时代英雄:司马相如》和相如故里蓬安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邱敏撰写的《紧抓“相如故里” 助推旅游发展》4篇文章。这些文章立意新颖且论据充分、论说充分,考证了司马相如的故里、籍贯和生平要事,梳理了司马相如的主要贡献和历史功绩,对如何利用好“相如故里”文化名片助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作了探讨,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辞赋之宗”司马相如不仅在蜀学文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
扬雄篇:刊发编辑部对四川省扬雄研究中心主任刘敏教授的访谈及其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马雅共同撰写的《扬雄天文学研究与赋作的时空美学略论》和四川省扬雄研究会副会长卫志中研究员撰写的《扬雄资源的当代价值研究》3篇文章。文章以西汉年间的时代背景以及扬雄的生平经历入手,对扬雄的学术传承、人生态度及政治态度进行详细分析;从“苞括宇宙”的赋家之心、“控引天地,错综古今”的时空美学两个专业角度,分析了扬雄的天文探究与赋创作之间奇妙的联系,回答了扬雄资源有哪些、扬雄资源的当代价值、扬雄资源当代价值的导向等问题,提出“扬雄资源以及扬雄资源所展示的扬雄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于扬雄人格魅力的榜样性、卓尔不凡的贡献性、创新思维的启迪性、文物遗存的地标性。而对待扬雄资源以及扬雄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观点。
张栻篇:刊发编辑部对四川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朱子学会副会长蔡方鹿的访谈以及四川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副教授潘忠伟、绵竹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宁志奇撰写的文章。这3篇文章着重论述张栻经世致用的治世思想和注重践履的实学精神,分析其阐发的“大伦理”、大是非和大情感,彰显其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家国情怀,对张栻的学术思想和历史贡献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研究。
杨慎篇:刊发编辑部对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管理学研究所研究员王炎的访谈和四川省杨慎研究中心专家李文泽教授、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员郭懿仪、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赵永康撰写的3篇文章。这些文章有对杨慎古音学研究著作的客观评述和探讨;有联系杨慎个人经历,研究其古音观的建立及其《古音》系列著作;有探讨杨慎的学术思想与文章、散曲的语言艺术及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让读者沿着杨慎一生的生命脉络,从不同侧面和角度了解这位文化名人坎坷的一生及其卓越成就。
李调元篇:刊发编辑部对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院长王川教授的访谈文章及其撰写的《李调元年谱简编》和四川省民俗学会李调元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赖安海撰写的《复兴清代四川文化的一面旗帜——李调元》。这3篇文章沿着李调元的生命轨迹,梳理其著作、思想和贡献,年谱式地展示其不平凡的一生;分析李调元品格养成的历史背景、人生价值的根本态度,介绍其复兴蜀学的主要成就,将一位文献学家、版本目录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文学理论家、教育家、曲艺家、美食家的一生娓娓道来。
“科学技术 蜀中奇魂 ”栏目,以集蜀人治水兴农业绩之大成、创世界水利工程之最、为天府之国引来万世不竭的源头活水的李冰,太初历的主要创立者、浑天说创始人之一、中国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理论基础奠定者落下闳,数学理论领先西方500年的秦九韶为传承弘扬对象,吸引读者穿越到这3位名人深稽博考的科学世界,领略他们神奇的发明创造。
李冰篇:刊发编辑部对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纪国泰的访谈及其撰写的《李冰所穿“二江”考辨》和都江堰市档案馆信息中心主任王克明撰写的《对李冰精神的认识》3篇文章。纪国泰的文章运用大量史料,从关于李冰“二江”的几种说法、“郫江”考辨、试论江安河即“检江”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王克明的文章从勤于职守、造福于民的公仆精神,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师法自然、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3个方面,阐发李冰精神就是以李冰为代表的都江堰历代建设与管理者在都江堰2000多年的治水实践中形成的“尊重自然、崇尚科学、开拓创业、勤政务实、为民造福、忠于职守”的治水理念和优秀的意志品质,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
落下闳篇:刊发编辑部对四川省落下闳研究会会长蔡东洲教授的访谈及其撰写的《天文学家落下闳》和落下闳故里阆中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理论教研员、阆中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张治平撰写《何以落下闳——落下闳文化背景漫谈》3篇文章。这些文章从分析西汉历法改革出发,从落下闳事迹、落下闳与浑天仪、落下闳与太初历、落下闳精神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杰出的天文学家和历算学家落下闳的生平事迹、历史贡献及其重要影响,以崭新的视角讨论了为什么在四川会产生世界杰出的天文学家落下闳、落下闳的族群背景和古巴蜀及阆中独特厚重的天文文化背景,回顾古巴蜀文化对落下闳成就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秦九韶篇:刊发编辑部对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管理学研究所研究员查有梁的访谈及其撰写的《搜炼古今秦九韶》和秦九韶故里安岳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青春撰写的《数书九章 中华之光——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小记》文章。这些文章透过历史的经久沉淀,把秦九韶所著《数书九章》从社会经济根源、文化之根、积累渊源等方面进行剖析,详细介绍及主要内容和特点,不仅对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史的专家大有裨益,对普通读者也极具吸引力。
“英雄史诗 民族遗产”栏目,以藏族英雄格萨尔为记述研究、传承弘扬对象。
格萨尔篇:刊发编辑部对甘孜州格萨尔学会会员刘安全的专访和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田、甘孜州康巴文化研究院院长牛麦青云撰写的文章。3篇文章通过对史诗主人公格萨尔形象及一生伟大功业的解读,并将现代视野中格萨尔说唱艺人的认知视角融入格萨尔形象的历史性考察,介绍了格萨尔一生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以惊人毅力和神奇力量征战四方的英雄故事,热情讴歌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斗争精神;既增添了格萨尔王英雄人物的厚度和时代意义,又可以更好地理解《格萨尔王传》中宗教文化的内涵,以及普通民众的“圣俗”观念和藏民族的精神面貌。
本期《巴蜀史志》“四川历史名人”专刊,无论是文章数量还是质量,无论是页码的厚度还是内容的深重,无论是人物肖像画风的一致性还是内文图片的多样性,无论是对内容选取编校的费尽心思还是对封面排版设计的精心把控,都极大地增强了本期专刊的专业性、学术性、权威性、可读性,是近年来省地方志办紧扣中心大局主动作为推出的《巴蜀史志》系列主题专刊中又一精品力作,直接为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服务,具有较强的时代价值、学术价值、推广价值和收藏价值。
巴蜀史志二维码
方志四川微店二维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朱艳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政策法规宣传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