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巴蜀史志》>《巴蜀史志》2020年>详细内容
2023-05-17 14:04:33

《巴蜀史志》2020年第6期(总第232期)

作者:朱艳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2-07 15:09:24 浏览次数:1693 【字体:

《巴蜀史志》2020年第6期封面

《巴蜀史志》

2020年第6期推介

2020年第6期《巴蜀史志》共发表27篇文章,136页。主要栏目有《时政辑要》《封面故事》《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成渝双城记》《四川省新方志事业发展60年》《蜀中人物》《史料之窗》《历史文化》《盆地探秘》《资治探索》《名人诗赋》

《时政辑要》以宣传时政热点、展示方志成就为主要内容。刊发《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公报》,宣传四川“十三五”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解读四川“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目标任务和前进方向。《薪火赓续 玉汝于成——四川省圆满完成第二轮修志重大文化工程》《再现日本人镜头下清末民初川渝实景——〈中国省别全志〉(第五卷 四川省)中文版正式出版》《打造大熊猫立体传播格局 服务四川立体全面对外开放——四川省地方志办获四川省大熊猫保护突出贡献奖》3篇通讯文章,勾勒呈现四川地方志工作在抓好“两全目标”主责主业的同时,以“存史、育人、资政”为己任、以“三个服务”(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为历史使命的工作理念,全面展示四川在第二轮修志工作中形成的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地方志工作机构奋发有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集中展现四川方志人能奋斗、能吃苦、能攻坚的工作作风。

“时政辑要”栏目

本期《封面故事》以绵阳市安州区为记述单元,刊发《红军在安州的历程》《安州:从东晋一路走来》《桑园枣国犹宜居——桑枣镇人文历史概览》3篇文章,系统讲述红军在安州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取得的辉煌胜利、安州人民积极支援红军的光荣历史,详细介绍安州悠久建县历史、红色文化、民间传说、地标建筑和近年来发展优势、发展成就,重点记述安州区桑枣镇人文历史概貌,带领广大读者全面了解绵阳市安州区红色文化、建县历史、发展态势等情况。

“封面故事”栏目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本期推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特别栏目,刊发《难忘临津江》(上)、《我所亲历的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上)、《川北区人民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的巨大贡献——写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3篇文章。前两篇为曾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健在志愿军老战士回忆文章,通过他们对朝鲜战场鲜为人知经历的自叙回顾、深情讲述,深刻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艰辛历程和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场景;第3篇文章从国内支援抗美援朝前线作战角度,分析记述川北区人民为抗美援朝战争赢得伟大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这3篇文章的刊发,对回顾重温抗美援朝战争这段光辉历史、铭记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全面理解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具有很大裨益。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栏目

《成渝双城记》为本期新设专栏,刊发《保护石窟艺术瑰宝彰显巴蜀文化特色——乐山、大足共建中国南方石窟艺术世界遗产研学旅游长廊的思考》《关于新时期深化渝邻合作的思考》2篇文章,旨在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智慧力量。前一篇文章从弘扬巴蜀特色文化、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增添文化驱动力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乐山、大足两地石窟资源的共性特征、文化价值,提出加强两地战略对接协同、共推石窟保护传承重大项目、开辟石窟研学旅游精品线路、搭建石窟保护传承互鉴平台的合作发展建议;后一篇文章透过邻水县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占有区位优势这一视角,从“摸清合作基础,主动靠拢重庆”“找准合作方向,始终紧盯重庆”“补齐合作短板,无缝衔接重庆”“健全合作机制,深度融入重庆”四个方面对新时期邻水县深化渝邻合作提出对策和建议。这两篇文章视角新颖、见解独特、论述充分,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在四川落地落实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成渝双城记”栏目

2020年是四川省新方志事业发展60周年,本期特设《四川省新方志事业发展60年》栏目,刊发《从“修志”到“修志为用”——四川地方志机构组建60年发展历程及主要成果》《求真存实 勇于创新 代代赓续地方志——改革开放以来德阳地方志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张秀熟与四川新方志事业》3篇文章,回顾展望四川新方志事业的发展历程。《从“修志”到“修志为用”——四川地方志机构组建60年发展历程及主要成果》一文作者系四川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邓瑜,文章全面系统反映四川地方志机构组建60年来全省地方志事业发展概况,重点介绍近年来四川地方志工作转变发展理念及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入分析成绩取得原因,明确指出当前存在问题,内容丰富、见解深刻,对推进新时期四川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现实启示。《张秀熟与四川新方志事业》一文回顾开启四川新方志事业的艰难探索、发展历程,以及老一代省领导对大力发展四川新方志事业的热切关怀和历史贡献,以此激发新时代方志人接续奋斗的动力。

“四川省新方志事业发展60年“栏目

本期《史料之窗》集结刊发2篇追忆记述一代伟人邓小平和其夫人卓琳的文章。《伟人的足迹印在心里——追忆邓小平同志视察泸天化建设基地的前前后后》一文,详细介绍邓小平1965年11月视察泸天化建设基地的前因后果,深刻再现邓小平对泸天化建设发展的深切关怀和巨大支持,全面展示泸天化人始终牢记邓小平指示,义无反顾地担当起“西部化工城”建设龙头角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多生产化肥,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多积累经验的豪迈壮举。《感动中国的巾帼英雄卓琳》一文从卓琳出生家庭条件,早年赴京城求学继而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与邓小平相识相知、风雨同舟、相濡以沫58载,逝世后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等方面全面回顾卓琳同志曲折艰辛、无私奉献的一生,生动展现卓琳这位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群英,默默站在一代伟人邓小平背后,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的伟大形象。

“史料之窗”栏目

本期《盆地探秘》推出《探秘荥经砂器的前世今生》,介绍荥经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即有的悠久制砂历史,揭示古代荥经砂器与三星堆文明的渊源,阐释荥经砂器的生命力之源,讲述荥经砂器烧制技艺的传承。读罢此文,能充分领略荥经砂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对荥经砂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期《资治探索》共推出2篇资治文章。《试论新建川藏铁路对沿线各地社会发展的意义》一文,紧密结合川藏铁路建设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分析论述整个川藏铁路最为重要区段“雅安—林芝”段的区域特点,详尽阐释新建川藏铁路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东西部协作、实现我国西部经济社会均衡充分发展的重要意义,具有重大启示作用。《关于推进文化兴村服务基层治理的思考——以芦山县大川镇为例》一文,着眼加强和改进基层治理这个关键问题,总结芦山县大川镇推进文化兴村服务基层治理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小见大,对雅安市其他乡镇推进文化兴村服务基层治理起到借鉴启发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操作性。

“资治探索”栏目

为展示四川碑赋文化成果,弘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创新超越的时代精神,本期特设《名人诗赋》栏目,刊发著名作家、评论家、国内当代碑赋文化开拓者和建设者何开四先生为双流中学80华诞而作的《双流中学赋》,全面展示双流中学80年办学成果,颂扬其“共时代同进”“为国史增色”之光辉历程,以飨读者。

本期《巴蜀史志》紧扣时政热点、紧跟党政决策、紧贴百姓生活进行内容组稿,特别增设了4个新栏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制作上乘、可读性强,是四川省地方志办践行刊物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 朱艳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政策法规宣传处)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