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良华 ‖ 久久为功:当改革开放40年经验与方志人五点启迪相遇
单位有一个很好的学习计划,每周一下午,是集中固定学习的时间。每周的学习看似时间不多,但累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深度思考,激发职工的内驱力,从而促进工作开展。
最近观看学习的是《这就是中国·震撼世界的工业革命》视频。这是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与东方卫视合作的一档电视节目,其定位是通过演讲与提问、讨论的形式,把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文化的优势和先进性讲清楚,读懂中国,理解中国,定位中国,传达出“民族自信”的相关核心精神。
《这就是中国》栏目主持人何婕(左)、复旦大学教授张维为(右)
这期节目,主要探讨的是中国在压缩的40年时空里,快速完成了四次工业革命,而西方国家则历经大约250年才得以完成。张维为教授的演讲,延续了之前一如既往的风格,观点明确,逻辑清晰,有故事,有数据,他的表达始终温和有力。他说,中国人也在近40年的时间里,几乎经历了“集四次工业革命”为一体的生命体验。
这期节目,不仅让自己对我国如何在40年时间里完成的震撼世界的工业革命,有了更多维的了解,更从中领悟到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竟然可以和个人成长路径相勾连。
那么,它对我们从事地方志工作的年轻人有哪些启示呢?
1
规划能力: 连续性+关联性
国家定期制定五年规划,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比如:
国家定期制定五年规划,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比如: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
国家战略层面的五年规划特点及启示:
第一,规划具有连续性。
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今天已制定了十三个五年规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第二,规划具有自上而下的关联性。
从中央到各省市(自治区)、县、乡(镇)都自上而下地依据上级行政部门的五年规划,制定本级/部门的工作和发展规划。
对我们年轻方志人的成长启示是:不仅要对自己3—5年的成长和发展做好规划,且规划要有连续性,最重要的是,个人的规划一定要与全省、全市及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发展方向一致,不能脱离单位的工作目标,孤立地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
2
战略定力: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天”
改革开放40年,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经历过无数惊涛骇浪。一个国家的发展会面临内忧外患,那么国家领导集体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审时度势,保持战略定力。对个人成长而言,也是如此。
个人的成长,也会经历“内忧外患”,会经历内心的迷茫、彷徨,也可能不被外界认可。尤其是对于从事地方志工作的年轻人而言,如何在不被理解中,保持自己的定力则尤为重要。
面对质疑和困境,不被眼前的花花世界迷乱双眼,始终能坚定信心,做好方志工作,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有一次出差学习,有幸和蒲江县地方志办的王义重主任同行。他很关心我们年轻方志人的成长。他说,从事地方志工作,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天”,要时时叩问自己,自己的工作规划与单位的地方志事业一致吗?你的一生究竟追求的是什么?自己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吗?
3
创新能力:小步试错,快速迭代
第一,边跑边调整姿势。
中国的改革开放,空间从沿海试点城市到内陆城市开放,再到边境开放,领域从一两个行业,到全行业有序开放,点—线—面逐步展开,“边跑边调整姿势”。作为地方志工作的年轻人,小步试错,快速迭代,是一种很好的成长方式。
第二,学习别人的一切长处,并在实践中创新。
在逐步扩大改革开放空间和领域的过程中,学习他国长处,并加以实践,从跟跑、并跑到领跑,逐步成长、完善,到领先世界。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和出口国,中国的很多行业,从模仿、追赶,到逆袭,再到超越。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个人的成长路径也是如此。在工作的早期,一定是从学习和借鉴前辈的经验开始的。向前辈和同辈虚心请教,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保持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贯穿个人成长始终的。
第三,最终要具备独立研发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从美国制造贸易摩擦,禁止核心技术,比如芯片技术等来看,如果一个国家不具备独立研发的能力,就容易丧失核心竞争力。个人也如此。深耕于自己从事的领域,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优秀到无法被替代,也是我们年轻方志人应该具备的能力。
4
整合能力:调动和借力一切资源
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离不开整合的能力。既要整合国内资源,也要借力全球资源。对于个人成长而言,整合自己过往的专业知识、工作业务经验、生活经历和阅历,借力身边的同事、师友等,都是个人取得长足进步的必要方式。与此同时,我们还需避免一些认知上的误区。
第一,事实上,“高大上”的专业大多是别人的,“事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通常也是别人家的,你打算如何面对?
很多人在探寻自己的成长路径时,常常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专业、兴趣不对口,工作枯燥无味。
第二,如何对待自己经手的每项工作,就是如何对待你的一生。
无论你学习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一定要保证自己经手的每项工作都用心做好。当每一件事情做好之后,随之而来累积的经验和能力是可以迁移的,“积跬步以至千里”。
尽心尽力,认真积极对待每项任务,在工作中把失误降到最低,经验的累积、能力的提升是你最大的财富,它会助力你一生的发展。
第三,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并习惯为他人的价值买单。
一个人学不完所有的知识,掌握不了所有的技能,你需要借力专业的人,并养成为他人的价值买单的习惯,你的成长反而会更加神速。
5
创造机遇能力:机遇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
第一,机遇给有准备的国家,也包括个人。
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更长时间的积淀(包括数千年来文化的传承,也包括清末以来,洋务运动、国民革命等所有的探索),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初的30年,尽管出现过很多决策失误导致的曲折,但不能否认的是,国家独立、土地改革、教育普及、工业体系、科技体系、国防体系的初步确立,妇女解放等一系列的成就,为1978年以后40年的改革开放,做好了人力、财力、物力等大量的准备。
当全球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的时候,中国刚好准备好了大量的、拥有一定素质的流动劳动力,工业体系也逐步确立和完善,所以才有能力加入全球化协同作业的浪潮中,同时也让国人的眼界和视野被迅速打开。
你为自己的成长做过哪些准备呢?如果没有,那么现在开始也不算晚。种一棵树,最好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第二,躬身入局,去发现、争取,甚至创造机遇。
地方志工作和其他很多部门、行业相比,有其独特性。每轮志书的编纂时间战线长、涉及面广、工作繁琐,且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容易让人产生倦怠感,看不到未来。但是今天又恰恰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新媒体、新事物不断涌现,作为方志人要“躬身入局”,去拥抱,去参与其中。比如,上海金山区档案馆(与地方志办合署办公)的微信公众号“金山记忆”,出了很多篇10万+的爆款文章,四川省地方志办的“方志四川”及各区市县的微信公众号对于宣传地方文化、地方志工作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2019年7月,成都市地方志办开通抖音号“成都方志”,截至今年7月,粉丝已达55.5万余人,获赞超过1117余万,对于传播成都历史文化、扩大方志文化影响,开辟了新路径。同时,在5G时代来袭、短视频影响力井喷之前,做了全新的尝试。
所以,作为年轻的方志人,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天”,始终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地方志事业的发展保持一致。我们不做历史的旁观者,要做参与者和时代的创造者。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万良华(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