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强 翟琨 ‖ 实施科学防控 应建设“四川防治传染病科普馆”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2期“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刊
实施科学防控
应建设“四川防治传染病科普馆”
李后强 翟 琨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国内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8万例, 累计死亡病例超过3000例,已远超2003年SARS 疫情(确诊5327例,死亡349例)。世界卫生组织上调新冠肺炎全球风险级别到最高级。2020年东京奥运会可能取消,韩国出现集中群体性感染事件,意大利疫情已蔓延至9个大区,美国三大股指创下历史最大单日跌幅。新冠肺炎不仅是中国的疫情,也是世界的灾难;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治理问题 ;不仅影响人们当下健康,更关系全球未来发展。我们相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必将胜利,历史也必将铭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新冠肺炎疫情必将成为人类抗“疫”史上的标志性和里程碑事件。四川自2008年“5 · 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积累了较多应急管理资源和经验,同时也是全国5个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之一,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举措和成效获得广大群众的认可、点赞。我们建议,建设“四川防治传染病科普馆”,讲述抗击疫病的四川故事,共享应急管理的四川经验,传承达观友善的四川精神。
一、世界上还没有传染病专题场馆
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传染病的斗争史。 中国公元前13世纪就有以甲骨文记载的占卜瘟疫的文字。在西方,瘟疫被认为是圣经《启示录》 中末日四骑士(另外三个是战争、饥荒和死亡)中最为恶劣的一个。纵观全球,目前还没有以传染病为主题的博物馆或科普馆,有的综合类 博物馆设有以“传染病”或“瘟疫”为主题的展览。我国目前建有中国医学博物馆(位于河南省长垣县,2015年3月开馆),是中国首家全门类医学专题博物馆。世界上有以某次瘟疫或某个人物为主题的馆所,较具代表性的有 :
此为1971年安阳殷墟小屯西地出土大牛肩胛骨卜辞(《屯南》F3.1),“乍疫—御众”两辞同卜(图片来自网络)
一是英国亚姆村瘟疫博物馆。该博物馆位于英国曼彻斯特东南约50公里的亚姆村。17世纪60年代,亚姆村村民为阻止黑死病的蔓延,自行将村庄隔离,这种牺牲精神被后人歌颂。亚姆村瘟疫博物馆于 1994 年开馆,规模不大,以极简线条勾勒出的老鼠为 LOGO,中心大厅 仅可同时容纳 30 名听众 ;霍克希尔路上的卫理公会教堂为其主展馆,同时整合了周围其他遗迹,如第一个瘟疫受害者乔治·维克斯的“瘟疫小屋”、莱利坟墓等。每年8月底“守灵周”,当地还要举办各种社区活动。
英国亚姆村瘟疫博物馆(图片来自环球网)
二是英国爱德华·詹纳博物馆。爱德华·詹纳是英国医生、医学家、科学家,以研究及推广牛痘疫苗、防治天花而闻名,被称为免疫学之父。爱德华·詹纳博物馆位于英国格洛斯特郡,坐落在13世纪的圣玛丽教堂旁,詹纳的墓也在 那里。该馆于1968 年开馆,保留了詹纳的日常生活环境和使用物品,介绍天花历史。近年来不断有新闻报道该馆即将关闭。
爱德华·詹纳(图片来自网络)
三是澳大利亚人类疾病博物馆。该博物馆建于1960年,收藏展示了数百种疾病及其并发 症的资料和相关人体组织样本,包括艾滋病、癌症、中风、心脏病、糖尿病、遗传性疾病等。 该馆主要面向学生群体,每年参观者近1万人次, 是澳大利亚唯一对公众开放的疾病博物馆。
在澳大利亚悉尼南郊,坐落着澳八大名校之一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在这个大学的塞缪尔斯大楼内,有一个冷门的人类疾病博物馆。馆内展出2500多个人体患病器官,有的甚至已经有100多年历史(图片来自网络)
四是俄罗斯国家病毒收藏品展览室。该展览室位于首都莫斯科市郊,隶属于伊万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展览室内共有2500多个展品,包括肝炎、脑炎、疟疾、流感、狂犬病、天花等病原体样本。还有一些对人类更危险的病毒被保存在远离莫斯科的谢尔吉耶夫波萨德镇的一个完全封闭的实验室中。
俄罗斯国家病毒收藏品展览室。在这家博物馆内共有2500多个展品,包括肝炎、脑炎、疟疾、流感、狂犬病、天花等一些令人谈之色变的病毒。平时它们都被装在严实的铁箱中,并被冷冻起来,只有在展出时才摆放出来(如图)(图片来自环球时报)
五是玛丽安·科什兰在线科学博物馆。该博物馆是线上展览,博物馆内容包括全球疾病分布、新兴疾病追踪、疫苗和人类免疫、疾病传播背景、公共健康安全、抗生素及新出现的耐药性等板块,可以进行线上学习和浏览。
玛丽安·科什兰在线科学博物馆的线上展览
二、建设“四川防治传染病科普馆”的重要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将成为人类抗“疫”史上极其重要的篇章。四川是我国的传染病高发地区之一,建设“四川防治传 染病科普馆”意义重大。
一是宣传展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在全球化时代,重大传染性疾病疫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与加速扩散的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病毒感染没有国界,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不会区分种族民族的差异,不会遵守国界和文明的规范,也不会顾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面对疫情,全球唯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与互助,才是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事实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共享发展成果,也意味着共同分担责任,共渡难关。建设“四川防治传染病科普馆”,能进一步宣传推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4月15日,最后一批回撤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向火神山医院敬礼告别(费茂华 摄,新华社 供图)
二是宣传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 越性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站在统揽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 全的高度,作出了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采取的坚决有力的防控 措施,展现的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为世界防疫树立 了典范。在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制定了分区分类防控工作指南,采取了全面、科学、严格的防控措施。建设“四川防治传染病科普馆”,能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3 月 3 日,四川再度调拨德阳等6 市共 60 万毫升血液支援湖北(来源于中国输血协会)
三是深度科普人类抗“疫”历史。在人类历史上,传染病在漫长的时间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死于传染病大流行的人数超过其他任何一种死亡原因。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让传染病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不再成为对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但人类防治传染病的历史,目前还停留在书本层面,没有供人们系统展示参观的场所。如能通过展示展览的方式,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们防治传染病的历史进行普及,有利于让群众对人类历史和经济、社会现状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是展示推广中国抗“疫”经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在与瘟疫作斗争。从公元前 674 年至1949 年,2623 年间各类史书共记载有 772 年(次)程度不等的瘟疫。《诗经·小雅·节南山》记载,公元前781至前771 年,周幽王时期“天方荐瘥,丧乱弘多”。到11世纪,我国就有接种人痘预防天花获得成功的例子。进入21世纪,从2003年非典疫情到现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为世界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疫情应对“中国方案”。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国在发现疫情、分离病毒、基因测序、共享信息、保障透明等方面采取了严谨创新的方式,是全球应对新冠 肺炎疫情最具经验与成果的国家,世界需要向中国学习。建设“四川防治传染病科普馆”,有利于更加全面、科学、系统地展示中国抗“疫”,尤其是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经验。
热烈欢迎四川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外派医疗队凯旋(图片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网)
五是深切悼念铭记抗“疫”英雄和去世患者。 人类因传染病去世患者不计其数。据统计,因结核病这一种传染病死亡人数就达2亿。在人类与疾病的抗争过程中,各时代各国家都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建设“四川防治传染病科普馆”,是对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的最崇高的致敬,是对在新冠肺炎疫情等传染病中去世的所有患者最深切的哀悼。
三、“四川防治传染病科普馆”的候选地点和主要内容
“四川防治传染病科普馆”可由省政府决定, 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由省卫健委和省科协具体组织实施。候选地点可考察四川省人民医院附近(成都市青羊区一环路西二段32号)、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附近(成都市武侯区武阳大道二段260号),或与四川科技馆(成都市天府广 场北侧人民中路一段 4号)合并。项目建成后可作为省委党校干部培训基地和团省委青少年教育基地。
“四川防治传染病科普馆”定位于全球首个全方位“抗疫”主题科普馆,系统回顾人类尤其是中国抗击瘟疫的历史进程,总结展示人类应对瘟疫的经验和模式,纪念为人类抗击瘟疫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群体,悼念在瘟疫中去世的患者。科普馆可主要展示六个方面内容。
2020年3月4日,四川省西昌市医务人员长时间工作,护目积满是雾水(邹森 摄)
一是对细菌和病毒知识进行科普展示。如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生命活动特点、主要危害、如何预防等,人类认识细菌和病毒的过程等。自然界中的4000余种病毒,尚 95%不为人类所知;自然界大约100 万种细菌中,人类只对其中的2000多种做过定性。
成都市武侯区政府办与五七〇一厂社区共同战“疫”
二是展示国外防治传染病历史。瘟疫是人类最古老的敌人之一,时常引起整个人类社会的恐慌和混乱。瘟疫摧残了曾经辉煌的古罗马文明、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许多国家的毁灭,都与瘟疫相关联。馆内应展示国外防治传染病的历史,如鼠疫、霍乱、天花、流感 ;发明疫苗的历史,如1889年狂犬病疫苗、1921年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1928年青霉素、1928年百日咳疫苗1944年链霉素等。
2月1日下午,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乘坐高铁抵达武汉(范显海 摄)
三是中国古代和近现代防治传染病历史。 商代《小屯殷虚文字乙编》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瘟疫的记载。中国传统医学防疫的经典案例, 是对未感染天花者进行人痘接种,这是在牛痘接种术发明之前最为有效的预防天花的方法。该医术从我国传入欧洲之后,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民国时期,四川频繁发生疫灾,先后发生霍乱、伤寒、麻疹、白喉、赤痢、天花、猩红热、黑死病等多种传染病。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广大百姓带来了深刻记忆(彭泽亮 摄)
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防治传染病情况。主 要是展示我国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主要情况和成功经验。四川在传染病防治方面成绩突出。1956年,北京暴发乙脑疫情,四川名中医蒲辅周任专家组组长,采用通阳利湿、芳香化浊法,使疫情迅速得到遏制。四川绵阳和凉山是乙肝、结核病、艾滋病的国家级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四川组织中医专家,结合地域、气候特点,辨证施治,在全国较早地论证形成新冠肺炎四川中医药治疗指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和四川省档案局已在开展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资料收集工作,建议广泛搜集我省历史上抗击疫情的相关资料,开展口述史记录和研究。
五是致敬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和纪念去世患者。主要展示四川的英雄人物,同时列入历史上为传染病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如世界医学之父伊本·西那、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罗伯特·科赫等,我国晋代医学家葛洪、瘟病学奠基人明代医学家吴有性等。在科普馆外广场树立缅怀墙,制作纪念名册,收录在2003年非典和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去世的患者姓名。
剪纸《携手同心 共抗疫情》( 王淑美 作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后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翟 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