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资政服务>资政参阅>详细内容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75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6-20 16:46:48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喜欢读志、善于用志、重视修志,他曾说:要马上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 “过去,我无论走到哪里,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地方志。”“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各级领导务必充分认识这项工作,加强修志工作的领导,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这项工作。《人民日报》2016815日第7刊发的《修志是守土者之责》一文,从征治、树风、明贤、纪异4个方面详细阐释了编修地方志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助于增强我们读志、用志、修志的自觉性,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现全文转载如下,供参阅。

修志是守土者之责

严昌洪

20158月,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要求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2015年底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再一次引起人们对编修地方志的关注。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但今天编修地方志有什么现实意义呢?对此需要深入思考、合理解答。

我国历史上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地方官员非常重视编修地方志。明代山西巡抚杨宗气有句名言: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翻阅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地方官员经常会谈及守土者之责,认为征文考献,守土者之责。正因为地方官员将修志作为守土者之责,并认真其事,明清时期才留下了一大批体例严谨、资料翔实的通志、府志、县志供我们今天参考。明清时期地方官员把编修地方志提到守土者之责的高度,原因颇多,而认识到地方志在存史、育人、资政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是一个重要原因。明人戴金曾概括地方志的四大功能:征治、树风、明贤、纪异。这四个方面,对当前我们认识编修地方志的意义仍然有启发。

征治,可视为地方志的资政功能。明清时期地方官员清楚地认识到史以鉴古今,志以资治理的道理。地方志对守土之吏的作用有:新上任官员通过地方志可以察知本地风土人情、参考前代文物典章、借鉴前人治理经验,然后便能有针对性地施政。对一些地方官员来说,在施政中用好地方志,就会如以右手搔左臂,得心应手;若不利用地方志的翔实记载来施政,就很难不操刀伤手。本任官员新修地方志,则可总结本人的施政经验,为后世留下镜鉴。他们认识到治理得失、社会变迁若不编集一书,俾后之守土者有所考核,亦缺典也

树风,可视为地方志的教化功能。明清时期地方官员认为,地方志可以志已往以鉴来兹,将以观民风,定民志,存乾坤之正气,通宇宙之大观,扶世翼教,与国史相为表里。当然,他们编修地方志大多带有维持名教的目的,希望后之阅读者油然而生忠孝节义之思。他们所说的这种教化功能既是对民讲的,使阅是编者感王化之隆,作忠作孝,尊礼让,重廉耻,而士益善,而民益良;也是对官员讲的,官于斯者,知名宦之慈惠循良,思有以继其芳躅

明贤,可视为地方志的宣传功能。每个地方都有名人,通过地方志可以记录地方先贤、历史名人的嘉言懿行,使其得到传扬,进而弘扬本地历史文化。明清时期地方官员对此也有充分认识。对于本地名人,不能听任其姓名长期湮没无闻,遂选取磊落瑰奇之士,在地方志中以乡贤、忠义、孝友、懿行、文苑、儒林等类目记叙其事迹,俾后之览者流连感慨,景仰不置。他们也认识到地方志可以全面宣传本地历史文化。如果没有方志,则百里之地若蒙若昧,江淮名胜几同草莽矣

纪异,可以视为地方志的存史功能。纪异就是记录与其他史籍、文献不一样的史实。明清时期地方官员认识到,古今因革之宜、人才升降之故,经史所未详,而志备之,一一可考而知也。这是因为编修地方志拥有地近易核、时近迹真的优长,能够更精细、更具体、更确切地反映史实,可以续史之无、详史之略、参史之错。由于地方志有此作用,因而能成为正史的有益补充。

征治、树风、明贤、纪异,这四个方面的具体内涵和作用方式虽然今天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仍然可用于概括我们编修地方志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地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需要通过编修地方志来记录党带领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丰功伟绩,发挥其在存史、育人、资政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请点击查看原文: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75期)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黄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