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资政服务>资政参阅>详细内容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70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5-21 16:16:19 浏览次数:378 【字体:

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报告

地方志编修首次完成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编者按:地方志编修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起源于春秋战国,形成于汉晋隋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辉煌于现代,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标识,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书。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相当重视编修利用地方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地方志编修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四川文化大省、方志大省,我国现存的旧志书近1/10在四川。截至2020年底,四川省第二轮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3.5亿余字全部编纂出版,圆满完成第二轮修志重大文化工程。目前第三轮修志工程正在筹划。2024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阐释工程重大项目成果《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报告:走向全面繁荣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中的《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报告地方志编修首次完成省市县三级全覆盖》一文,介绍我国地方志编修历史及新时代地方志编修成果。现刊载如下,供参阅。

 

中国地方志作为中华文化没有断流始终传承下来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以志体的形式记录、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记述翔实、代有传承。中国地方志生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实践中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标识为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过程中确保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提供了根本保证。

地方志编修从先秦时期就已开始连绵不断延续至今。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史、地理书、舆图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记隋唐时期的官修图经、图志到两宋时期朝廷设立专门机构开展修志在这上千年间著述体例基本定型对地方志性质、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元明清时期志书体例更加完备类目更趋规范内容更为丰富修志制度进一步完善进入封建王朝修志的鼎盛时期民国时期地方志编修进一步延续国民政府内政部先后颁布了《修志事例概要》《地方志书纂修办法》《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章程》等文件将地方志书明确分为省志、市志、县志三种指导各地编修地方志。至今保存下来的宋、元以来的旧志书多达8000余种10多万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1/10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具有编修和利用地方志的光荣传统。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千方百计收集、利用方志了解地方情况指导革命斗争。1941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要求党政军各机关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就提倡整理和编修地方志。1957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把编写新的地方志列为《十二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方案草案》的12个重点项目之一1958年成立了地方志小组新中国的地方志工作逐步展开

改革开放后地方志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1983中国地方志小组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恢复活动并更名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此后各地普遍建立地方志工作机构陆续启动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文件要求加强地方志编修工作。2006国务院颁行《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进入依法修志阶段20158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这是我国第一部全国地方志事业规划性文件确定了依法治志的基本原则。

各地地方志工作陆续走上法治轨道将地方志工作列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绩效考核明确本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行政权力清单建立督促检查考核机制依法加大地方志法规规章的执行力度逐渐成为各地推进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方式。这一阶段坚持依法治志、科学规划全面构建起了志、鉴、史、馆四驾马车并驾齐驱志、鉴、库、馆、网、用、会、刊、研、史十业并举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格局的四梁八柱”,2020实现全国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的第一次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浓厚的方志情怀多次对地方志编修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曾强调,“要马上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这是我的一个习惯”,指出了地方志的价值所在。他同时强调修志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其意义说通俗一点就是使我们做一个明白人”“修志是一件相当得志的事情”,修志工作要当个事业来办把它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把它作为一种有文化的表现也作为一种有远见的表现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摆在议事日程上”,进一步指出了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20142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首都博物馆时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20157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示地方志要与党史、军史、档案、政协文史资料、社科院、高校等部门和机构一起对抗战进行系统研究20208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中国扶贫志编纂作出重要批示。

党中央先后出台多个重要政策性文件对地方志编修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2015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对地方志事业发展作出全面顶层设计2016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强修史修志”;201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2018《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鼓励乡村史志修编”;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对将符合有关条件的退役军人的名录和事迹编辑录入地方志作出法律安排。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地方志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规划、新制度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展。地方志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实现伟大梦想、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全国地方志系统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新的事业定位、新的时代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强化方向引领推动方志理念与时俱进积极构建方志文化认同不断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多措并举推动把地方志用起来”“立起来”“活起来”“热起来”“强起来”。如围绕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地方志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地方志围绕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经济社会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开拓创新等积极推动国务院办公厅颁行《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对地方志事业作出顶层设计并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2020年底全面实现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全覆盖的两全目标”,开创了一项世界文化史上的盛举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启动中国扶贫志编纂工程、中国全面小康志编纂工程建成系统的全国地方志新媒体矩阵等。

截至20236全国编纂完成省、市、县志书1万多部编修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乡镇村志2万多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3万多部建成国家、省、市、县方志馆600余家推广互联网+地方志模式开通中国国情网、中国地情网建立省市县三级地情网站近850个、新媒体460多个建设数字方志馆250多个网站、数据库、微信平台等建设突飞猛进建成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地方志成果库。

地方志编修工作取得的成就表明地方志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紧密相关、不可或缺。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强国号)


请点击查看原文: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70期)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黄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