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资政服务>资政参阅>详细内容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68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4-08 09:42:29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有助于以古为鉴,作出科学的决策。近年来,为充分挖掘地方志成果蕴含的历史智慧,更好地发挥地方志资政辅治功能,全省地方志部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资政辅治,做好成果转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了方志力量。现将全省地方志系统资政辅治工作情况刊载如下,供参阅。

紧扣中心大局 坚持修志为用

奋力谱写地方志资政辅治新篇章

——四川地方志系统充分发挥史志镜鉴作用大力加强资政辅治工作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居今而知古,鉴往以察来。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因其综合性、区域性、连续性、资料性等独特魅力,在资政辅治、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为充分发挥地方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的功能,年来,四川省地方志部门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和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地方志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时事热点谋划资政选题,深入开发利用地情资源,努力推出一批高质量的信息咨询、研究成果和资政建议,奋力谱写地方志资政辅治新篇章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方志力量。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构建资政辅治格局

坚持规划引领2018年以来,省地方志办坚持修志编鉴与开发利用、宣传弘扬同推进,留存历史与关注现实、服务当代相结合工作思路,高度重视资政辅治工作,先后将资政辅治工作纳入多个文件规划部署,推动资政辅治工作有力开展。20189月,省地方志办印发《关于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提出围绕中心工作,主动谋划,高质量编纂《资政参阅》,推出一批可资借鉴的资政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历史智慧。”201910月,印发《关于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见》,强调依托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旧志古籍、口述历史等丰富地情资源,深入挖掘和拓展乡村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赋予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特质,高质量编纂《资政参阅》,推出一批可资借鉴的资政报告,积极推动乡村文化走上产业化道路。”201910月,在《关于印发贯彻落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继续做好资政服务。结合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时事热点谋划资政选题,深入开发利用地情资源,继续编印《资政参阅》《四川要闻》,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鼓励各地围绕中心做好地情书、读本编纂及资政报告编写工作。”20223月,《四川省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紧密围绕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加强志鉴成果研究分析,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资政报告,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历史借鉴。”202312月,印发《关于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以史鉴今、以史资政作为根本任务,围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点项目等,研究撰写有价值的资政建议。当好地情服务专家,积极参与当地规划编制、旅游开发、城市建设与更新改造、乡村振兴,助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省地方志办《资政参阅》专刊自20184月创刊以来,已编发67期,获省领导肯定批示18次;在省地方志办引领下,市县两级2019年撰写资政报告124篇,28篇获领导肯定批示,24篇纳入相关部门工作内容;2020年撰写122篇,32篇获领导肯定批示;2021年撰写143篇,46篇获领导肯定批示,29篇被相关部门采纳;2022年撰写158篇,45篇获领导肯定批示;2023年撰写202篇,71篇获领导批示82次,31篇转化实施。从撰写数量、领导批示量、转化实施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看出,各级地方志部门资政辅治工作水平逐步提升。

强化组织领导。省地方志办将组织撰写资政报告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办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直接抓,各处(社)负责人为实际责任人,常态化召开选题推进会、文稿研讨会,确保资政工作按期保质推进。自贡建立纵向协调、横向联动推进机制,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业务科室牵头干的管理体制,明确由业务科室负责人组建课题小组,不断完善信息收集、分析整理、稿件撰写、成果报送等工作流程,有序推进资政研究工作。泸州在撰写资政报告前,室领导参与框架搭建、内容构思;初稿形成后,组织集中讨论修改,并广泛征求意见,数易其稿,反复打磨;定稿后,经多次校审后再刊发。广元建立市县(区)1+7”史志一体化联动工作机制,推进市室统筹、县区主抓,分类指导、专题落实,特色切入、以点示范,抓“两头”、促“中间”,月督办、季通报,倒排工期、挂图“会”战等措施,实现市县(区)史志部门紧密携手、各展所长、协同发力。雅安年初印发相关课题参考,动员全市史志系统干部职工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撰写资政文章。眉山把资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组织召开全市资政参阅工作专题会议,安排1个科室具体负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全市资政参阅工作的协调和督导。

明确目标任务省地方志办明确每年撰写资政报告不少于12篇,各处(社)负责2篇。自贡立足地方志行业特色,结合全市重点工作、中心任务,制定资政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研究方向、负责人及主要参与人员、开题与结题时间等,明确经费预算、考察调研方式和撰稿要求,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议,确保资政成果按时完成。泸州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年资政研究任务,明确由室领导带头每人至少撰写1篇资政报告,各科室结合职能职责,提出调研计划及完成时限,按确定课题开展调研,形成资政报告。德阳量化指标分解到科室,以月述季评为抓手,把资政报告完成情况作为季评加分事项,与年度评优挂钩;制定《党史地方志工作评价参考》,把开展资政课题研究、撰写资政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量化到区(市、县)地方志工作机构。广元将资政列入市委年度绩效目标考核申报内容,纳入十四五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每年确定一项以上资政重点任务,制定年度史志任务分解方案,将资政工作落实到牵头领导、责任科室、责任县区、责任人员,明确工作步骤,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每年撰写资政文章3篇以上。内江将资政文章撰写纳入年度史志目标任务进行考核,定期通报资政文章撰写情况,确保资政文章撰写质效。乐山每年以工作要点形式下发资政研究任务,要求各县(市、区)完成1篇以上,3月报资政选题提纲,11月交稿,12月汇集成册;每年年底,评选表扬一批在资政研究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在全市工作会上交流发言,形成激励先进、互学互鉴的良好氛围。雅安将撰写理论、资政文章写入年度全市党史方志工作要点,每季度听取工作推进、落实情况;每年年初对上一年度资政文章获奖、刊载况进行通报,将资政服务作为单项对先进县(区)进行通报表扬。眉山将资政研究工作列入对各县区地方志部门的目标考核,形成年终对各县区史志部门资政服务工作进行通报的工作机制。

二、围绕中心大局,强化协同配合,打好资政研究组合拳

搭建人才智库。省地方志办建立地方志专家库,吸纳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省直各部门、高校、科研院所114名专家进入地方志专家库,组建一支具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资政研究团队。自贡吸纳全市20名专家进入史志专家库,采取集体(小组、个人)调研、座谈交流探讨等形式,围绕党委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注的课题开展资政研究工作。广元组建70余人史志人才专家库,汇聚史志工作强大合力。内江吸纳全市史志部门10余名史志专家进入史志人才库,打造史志调研专业队伍,通过集中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会议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资政辅治研究。宜宾通过组织推荐、个人自荐、上门求贤等方式,组建首批24人史志专家库,采取集中调研、小组研讨、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会议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资政研究。眉山成立地方志人才库,定期开展活动,开展专题讨论,组织专题征集,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政辅治作用。剑阁县吸纳全县21名地方志专家进入人才库,采取集中调研、小组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会议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资政辅治研究。

强化协同配合。省地方志办联合重庆市地方志办、内江师范学院建成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形成川渝方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合力,更好地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积极与省社科联对接,将地方志纳入四川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地方志理论研究专项课题,面向全省公开申报,推动研究成果质量不断提升持续下发四川省地方志理论研究课题,办好地方志理论研讨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形成上下互动、内外结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机。自贡与省社科院客家与移民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伟平联合撰稿《孤本重光:康熙〈荣县志〉的发现与史料价值》,在《自贡日报》《自贡要情》《成都商报》《太原晚报》及红星新闻等媒体上广泛宣传,推动康熙版《荣县志》(孤本复制件)整理工作立项并顺利开展。攀枝花根据选题方向积极与攀枝花学院、市委党史研究室、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市七中、团市委等联合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泸州与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与南充市、巴中市及重庆市万州区永川区等地史志部门达成合作意向,加强区域之间沟通交流、学习互鉴。德阳加强与民政、商务等部门联动,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等献智献策。广元市委办公室印发文件,强化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编纂中心)与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国资委、广元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合作,明确职责分工,合力推进史志“七进”工作。乐山加强与市委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研室、市委党校、市社科联等协作配合,市县之间、部门之间加强互动、共同研讨,共享成果。内江开展校地合作,联动内江师范学院、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内江史志专家一起参与内江甜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沱灌精神等的总结提炼,提出传承弘扬建议。眉山加强与市社科联、市委党校、市教育局、市档案馆、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部门和高校合作,共同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丰富资政形式。立足丰富的史志文化资源,发挥地方志资政辅治智库作用,编纂年鉴简本等送两会使用。自2021年以来,省地方志办连续4年组织编辑《四川年鉴》简本并送交两会使用,20241月,首次推动四川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四川历史文化览读》走进两会会场,获得两会代表委员广泛赞誉省纪委监委、省公务服务中心、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等部门将《四川年鉴》简本《四川历史文化览读》作为宣传推介四川的名片送来川调研视察的有关领导及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成都自贡宜宾达州雅安阿坝成都市金牛区、武侯区、龙泉驿区、都江堰市、彭州市,攀枝花市东区,乐山市夹江县,宜宾市长宁县,达州市宣汉县,巴中市通江县,眉山市彭山区,凉山州会东县等地方志部门编纂的年鉴或年鉴简本)、地情书籍走进当地两会。芦山县创新推出微资政模式,通过手机短信向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发送资政建议。围绕中心大局,编纂特色地情读物。省地方志办深挖巴蜀特色文旅资源,编纂出版《大熊猫图志》《九寨沟图志》,其中《大熊猫图志》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为中央国家机关到访时赠送宣传用书(全国地方志系统出版的大量地方志书籍中唯一赠书);《大熊猫图志》《九寨沟图志》省委外办作为四川对外宣传名片,赠送外宾编纂出版《四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四川大事记》等,成为党政领导和干部学习借鉴历史的案头书。成都编纂出版《成都改革开放志》,在《成都日报》开设非凡征程·砥砺奋进——从地方志看成都十年专栏自贡推出《从地方志看自贡十年》系列报道泸州开展泸州40正当红·见证时光看发展主题征文,参与泸州4040”“口述泸州40专题报道德阳推出《奋进四十年:德阳1983—2023巴中市地方志办与市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巴中记忆三十年·历史上的今天》专栏。加强优秀文化资源的保护整理和开发利用,编纂《四川简史》《四川当代史(1949—2009)》《四川抗日战争志》《四川抗战历史文献》《四川省乡镇简志》,出版《蜀韵纪事》《中国省别全志》(第五卷 四川省)等史志资料和地情书籍,保存历史文脉。阿坝编纂《马尔康“6·10”震群抗震救灾实录》《马尔康“8·31”“9·28”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实录》,为抗震抢险救灾及疫情防控提供借鉴参考。甘孜编纂《泸定9·5地震抗震救灾特辑》,为应对突发性灾害提供借鉴。参与地方立法,全省地方志部门积极为《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立法提出建议意见。

三、深挖地方特色,促进成果转化,当好社会发展助推器

聚焦中心大局,谋发展之策。全省地方志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行谋篇布局。省地方志办围绕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地方志事业,编发资政参阅8篇,供省领导参阅。成都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致辞中的用典,撰写《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这句用典 背后有这些故事》等专题文章,生动展现成都魅力,获市委主要领导2次肯定。自贡完成重点课题《自贡与贵州茅台的百年不解之缘》在《自贡日报》及方志四川等媒体发布;就自贡市人口深度老龄化及小微企业面临困难,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向政府提出7条建议;撰写《关于富顺县大城河流域萧氏遗存遗迹保护与利用的思考》,文中涉及的带江园最终作为传统民居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灵芝湾萧家老宅列入全市31处亟待保护修缮文物建筑名单。攀枝花参与《关于渡口邮政信箱的研究》《关于史迪威公路的调研论证》的成果报告已经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审查通过,并将该研究成果函告相关单位参考使用。泸州编写《泸州百个省级以上之最》,为泸州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提供重要支撑。德阳发挥专业优势指导三星堆文物保护利用、黄继光纪念馆改陈布展,为西博会德阳馆、德阳之窗历史文化打造建言献策,擦亮地方名片。广元史志系统通过开展调研,召开工作座谈会、现场会,大力推动“一中心两走廊〔川陕甘结合部史志文化中心、剑门蜀道史志文化走廊、嘉陵江流域(广元段)史志文化走廊〕”建设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精选出保护现状良好、人文内涵深厚的点位,作为参观旅游、学习教育基地。内江资政专报助力内江市获得中国甜食之都称号,推动内江市发布城市形象LOGO“内江印;《关于建设成渝铁路红色主题公园的建议》《成渝铁路在内江的建设历程、重要贡献和时代价值》撬动成渝铁路文化公园相关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关于史志七进工作的调研与建议,被市委采纳,市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党史地方志七进工作的通知》。乐山围绕中国绿色硅谷建设撰写资政文章,推动中国绿色硅谷博物馆在五通桥区落地。南充撰写《关于空港新城建设的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在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空港新城;《关于南充市方志馆开展布展运行充分发挥作用的思考》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宜宾市撰写《宜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的历史依据》《特色茶文化对宜宾茶品牌建设的支撑路径》等资政报告,被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单位采纳,推动了宜宾一年一度早茶节的举行。剑阁县撰写《推动剑门关高级中学高质量发展建议》受到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签批,被市委纳入全会决定,县委转化为成果运用,组建专班推进;《关于加强蜀道古柏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泸县撰写《泸县实施五大行动谋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委副书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并在《四川改革动态》上刊载。广安市广安区撰写《广安区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调研文章,获区委领导肯定性批示。岳池县撰写《如何让三大产业在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再创经济效益》等文章为岳池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威远县充分利用史志加强资政研究,助力三威工业文化连片区域纳入四川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特色试点区域。万源市撰写《关于加快发展富硒茶产业的建议》《关于扩大地方综合年鉴读者群的研究》获万源市委领导肯定性批示。

聚焦乡村振兴,献务实之举。全省地方志部门充分发挥地方志一方之全史资源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具体实施等方面,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出力出彩。省地方志办牵头组织撰写《挖掘地方志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村志编纂的建议》等资政报告4篇,获省领导批示肯定,积极推动全省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纂工作。成都推动支持开展名镇名村志编纂”“建设一批精品村史家史馆写入《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转化《邛崃县志》等方志资源,助力邛崃黑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内江撰写《新中国成立以来内江农村扶贫的实践启示》荣获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四川之路研讨会一等奖乐山撰写《乐山市建设村史馆助力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获市委书记、副书记和市委分管领导肯定性批示,相关建议正在转化为乐山市村史馆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结合乐山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撰写资政文章《乐山市中医药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现状调研及对策建议》,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宜宾完成《宜宾市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概览》(2021)编纂出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什邡市协助民政部门开展地名文化研究,积极为四川麻仔食品有限公司申报四川老字号、什邡杨村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供史料支撑。遂宁市安居区积极参与知青与遂宁沼气课题研究,形成系列成果,完成《安居沼气大事记》,为常理镇海龙村中国沼气文化之乡的打造提供了史实依据。大英县撰写《卓筒井记地方命名现象说略》,收集整理大英井盐历史文化,并为卓筒井大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提供有关历史资料,卓筒井镇关昌村成功入选四川最美古村落。沐川县撰写《沐川打造中国紫茶之乡的调查与思考》获沐川县委副书记、县长,分管副县长批示,助推全县紫茶产业发展。开江县编写《开江县高标准农田建管情况调研》《关于推进开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获县委副书记肯定批示。

聚焦文旅发展建睿智之言全省地方志部门围绕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发展战略建言献策,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省地方志办联合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新中国工业史研究课题组起草的《关于更好地处理四川省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建议》获省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肯定批示3次,推动部分工业遗产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备选地。成都撰写《成都人文历史地理概况》《古蜀道历史文化》《金牛道四川段文化点位简介》等报告近10万字,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服务;围绕东坡文化开发、望江公园提档升级、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等课题撰写的资政专报,市领导多次肯定性批示。泸州撰写《关于赤水河流域红色文化保护现状及建议》为市人大法制(工)委立法预调研项目采纳。绵阳撰写《关于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加强绵阳长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建议》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绵阳段建设保护规划》。广元撰写《关于红四方面军长征文化公园建设的调研与建议》,获市委书记肯定批示;《关于加强三线建设遗存保护利用的建议》获市委副书记、市长批示;《关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融入武则天历史名人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建议》获市领导批示4次,并在广元海绵城市建设后续项目中吸纳。内江撰写《关于充分发挥〈内江市东兴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的价值》有效助推内江师范学院、内江市东兴区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收藏馆开馆,《内江红色遗址传承利用现状及建议》有力促进范长江纪念馆、云顶古寨等红色资源提档升级。乐山撰写《讲好石窟艺术故事 共谋川渝协调发展——乐山、大足共建中国南方石窟艺术研学旅游长廊的思考》资政专题文章,推动乐山石窟文化研究院建立;围绕活化历史资源,撰写资政文章《背街小巷蝶变文化街区”——峨边彝族自治县城市街区改造中活化利用历史文化的具体实践》,受到乐山市委主要领导批示;撰写《乐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进军西藏出发地专题研究》,获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和乐山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南充撰写《提升四馆一院一中心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让文化惠民赋能高质量发展》,被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政务报告;派员全程参与南充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为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和《美丽南充建设规划纲要》提供史料支持和建设性意见。宜宾撰写《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助推宜宾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关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宜宾段)建设的建议》,获市委领导肯定批示2次;撰写《关于统筹保护利用郑佑之、赵一曼故居等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建议》获市委书记肯定批示,并按要求转相关方面,推进了宜宾北部以郑佑之、赵一曼故居为代表的红色资源的整体开发和利用。雅安撰写《史志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与探索》中部分建议被省地方志办《关于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吸收采纳;《关于川藏经济协作区建设中创造性转化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资源IP放大文旅引擎作用的建议》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的对策建议》,被列入市社科重要成果专报获市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成都市武侯区、新都区、新津区围绕南方丝绸之路等课题撰写资政报告,获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温江区地方志办川西剿匪史料整理与研究课题被选为国家宣传引导资金年度项目。中江县积极参与地名天府文化纪录片拍摄工作,为桥梁命名和用历史名人命名新增道路提供史实考证。乐山市市中区撰写《乐山市市中区积极打造主题板块 促进非遗保护和红色薪火传承》,立足乐山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展现嘉城形象,有力促进非遗保护和文旅开发深度融合。蓬安县撰写《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被县政府采纳,明确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关措施。西充县撰写《历代县官政绩考》,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华蓥市积极参与旅游城市形象IP调研工作,从雄山华蓥的英雄之山、雄奇景观、雄厚文化等方面印证科学性、合理性、真实性。达州市通川区参与区级重大项目打造,为神剑园示范基地创建、通川区公路文化展览馆建设、川菜产业园打造等提供地情资料。雅安市雨城区《关于碧峰峡模式的五点启示》等2篇资政报告,获区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并转全区各级各部门学习借鉴。雅安内江市市中区制订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措施,雅安市名山区、泸定县把村史村志编纂纳入《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之一。

盛世修志,贵在致用。全省地方志部门将继续树牢修志为用理念,紧密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大局,立足丰富的史志资源,深化开发利用,提升地方志资政辅治功能,为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巴蜀新篇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力量。


请点击查看原文: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68期)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黄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