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0 18:30:52

成都编纂抗震救灾志定位 “三突出”

作者:sky 发布时间:2010-09-20 08:28:20 浏览次数: 【字体:

《成都日报》827日讯    8月26《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成都汇报会上,成都市汶川特大地震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向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四川省地方志编委领导全面汇报和展示了《汶川特大地震成都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和成果。去年5月,我市全面启动了《汶川特大地震成都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全志设总述、图志、大事记、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卫生防疫、震灾、灾后重建、宣传、英模、附录11个部类,正文按833125节梯次展布,全志规划150万余字,以时为序纵向记述。截至今年9月,全志除部分灾后重建项目因工程仍在进行略有推后外,共搜集了大约5600万字的文字资料,2000余幅图片,基本完成了资料的搜集任务,目前已全面转入初稿撰写工作,整个编纂工作正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前推进,预计将于2012年出版发行。

抢险救灾基地和大本营的形象

在抗震救灾期间,成都既是灾区,又是抢险队伍进入各地灾区前线的必经之路,是救灾物资集散和分发的中转站,是伤员救治的生命通道,还是中央领导同志亲临一线指挥抗震抢险的战略指挥部所在地。

因此,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后决定,在编纂篇目中,特设设“组织指挥”分卷,意在突出成都作为抢险救灾基地和大本营的形象。在“组织指挥分卷”篇目里,由概述加上10个章32节和2个附录构成。拟综合记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对成都市抗震救灾工作的领导、指导和支持。将重点记述成都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抗震救灾的决策,在组织指挥抢险救援、过渡安置、灾后重建、救灾款物监督、灾后社会秩序管理、坚持抗震救灾与社会经济发展“两手抓”、充分发挥成都在全省抗震救灾中的“基地”、“通道”和“窗口”作用等方面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采取的一系列紧急而长远的措施,动员和组织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全社会力量,夺取成都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的伟大壮举,创造并积累的宝贵经验。

突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窗口形象

  成都是抢险救灾的基地通道和窗口。市委市政府有力、有序、有效的抢险救灾组织,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从紧急组织恢复生产、灾民临时安置到有序转移伤员异地就医等,充分体现了我市应急机制的健全和应急组织指挥水平,充分展示了成都人民万众一心、不屈不挠的“成都力量”。

特别是立足统筹城乡实践、以统筹城乡思路科学规划灾后重建,无论举措还是所取得的成就,都成为整个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窗口,得到各方高度关注和肯定。

突出成都知恩图报不忘本的优良品质

    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成都抗震救灾志》,将全市人民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壮举载入史册,真实记录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与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做可歌可泣的斗争,为今后应对自然灾害提供经验和借鉴,发挥地方志资政、教化和存史的作用,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灾后重建部分的编纂工作尤其引人关注。

512地震灾情发生后,广大解放军、武警、公安、消防队伍第一时间赶赴成都灾区抢险救灾,全国各地各族人民,港澳台侨,国际社会都及时给予成都灾区巨大支援,勇跃捐款捐物,数十万志愿者深入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为铭记党和政府的关怀,八方支援,特设“赈灾”分卷和灾后重建分卷。特别是对“对口援建”内容,从结构上进行升格处理,节升为章,集中记述上海、福建、重庆等省市对我市灾后重建作出的巨大贡献,以此彰显成都人民永远铭记党和国家的恩情,知恩图报不忘本的优良品质。( 2010-09-20  责任单位: 市地志办资料信息处供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