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征文】袁 豆 ‖ 疫情不退 我们不退
疫情不退 我们不退
袁 豆
疫情当前,一个个普通人走在了最前面。就是这些普通人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自己的一份责任一份担当,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倾尽自己的心血,让这座城市依旧万家灯火,依旧春光明媚。
走进攀枝花火车南站,看到忙碌的身影,泪水没有止住。所谓的英雄,不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普通人吗?国难当前,挺身而出,无畏逆行。在疫情期间,坚守的每一位普通人,用自己的方式爱着脚下这片热土。
温暖的诺言
大年初一早上,詹涛接到电话,来不及抱抱还在熟睡的女儿,穿上警服直奔仁和分局。詹涛知道,除夕夜,一群最美的“逆行者”出发支援武汉,同时上海、天津、安徽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面对这些新闻,詹涛第一反应是,这次的疫情不是想象中的简单。
多少个寒来暑往,多少个日日夜夜,也记不清答应过女儿多少次了,这个春节一定在家陪着女儿,陪女儿一起看华灯初上,也好想读读女儿写的那些作文,而这一切,又要失约了。
到达单位召开紧急会议,仁和区辖区内的所有春节娱乐活动取消。按照之前的工作安排,是要确保1/2的警力进行安保维控。大年初一宝灵寺敬香,普达的马戏表演,滨河河道的灯会,26度果园的花卉,这些全部取消了……随之到来的是更艰巨的任务。
突发的疫情,没有谁生来就会勇敢,警察也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孩子心中的父亲。路再长也要走,夜太黑也会走到黎明。作为人民警察,不管是活动还是突发情况,必须第一时间冲到第一线,服从命令,听党指挥。
从初一到现在,詹涛志愿服务队,在火车南站驻守20多天了。最早驶出南站的列车是早上7点21分,最晚开进南站的列车是22点56分。从早到晚南站就成了家,而这个家也是过往的旅客的家。
2月4日这天,过境的旅客有91人,其中46人是途经攀枝花到盐源县、45人到西昌。按照规定,这些途经攀枝花的旅客,在由车站做好详细登记后,要集中在候车室由政府派出的长途客运车送达目的地或下一个车站。给所有过境的旅客测量体温后,盐源的46人坐上大巴离开火车南站。而滞留下的45位到西昌的旅客,由于当天没有到西昌的火车了,只能留在南站等待。这时,有些旅客不理解,叫嚷着要离开,要去住宿,要自己想办法回家。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詹涛知道这些旅客迫切想回到家、与家人相聚的心情。但他不能让这些旅客离开,现在的情况是宾馆酒店餐饮业都关门了,他们即使走出南站也找不到住宿的地方。远离家的旅客走多远都想抵达家的彼岸。詹涛面对这些父老乡亲,许下温暖的诺言,明天一早5点,准时有大巴送你们去金江火车站,坐火车回家,也保证让每一位旅客都能买到票上车。
温暖的诺言,让旅客心底开了花。出门在外,警察就是我们的守护神。面对这些过境的旅客,詹涛话里有暖、心底有爱,这些父老乡亲都是亲人呀!没有吃饭,还饿着肚子,没事,我们执勤点所有的警察拿出泡面,一人一桶;不够,没有吃饱,紧急购买……凌晨5点,派出的大巴停在了南站,过境的旅客上车了……
人民警察就是我们生活中靓丽的风景线,无论霞光初照,还是繁星高挂……我们总能看到忙碌警察的身影。他们挺拔的身姿、庄严的敬礼、细心的关照、温暖的笑容,一眸一笑,一言一行,彰显着警察本色,流淌着警民相依的情怀。
温和善良的光芒
穆小红,仁和区民兵应急连反恐维稳排排长,他不是军人,却有军人般坚定的执着。在大河中路街道工作的他,从大年初一就在防控一线,排查、走访,不厌其烦、耐心谨慎,只为把病毒隔绝于社区之外,坚守在战“疫”的最后防线。
穆小红负责社区一个网格641户人家,从初三开始一家家走访入户全面排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登记外地来攀枝花人员。641户人家,每敲开一家房门都要细心讲解疫情防护知识。遇到一些独居的老人,穆小红就单独做好备注,在以后的每天里,只要抽点空闲,就来老人家里,测测老人体温,看看有没有需要的生活必须品,临走时还嘱咐老人不要出门、千万不要出门,出门就戴好口罩,有事就给我打电话,我保准飞快到达。看似轻松的话语,隐藏着的却是无尽的爱。
穆小红的手机从来没有关过机,社区里641户人家,谁家一个电话一个微信他都立马赶到。有一次,一位住户到了20多个快递包裹,打电话给穆小红,说自己不方便下楼取包裹,请他送上楼。接到求助电话,穆小红正好在另外一栋楼疏导一户情绪焦虑的住户。安抚好这家,他就一路奔跑过来,确认好包裹后来回三趟为住户送到家门口。谁家需要买些什么就微信告诉穆小红,他就按照住户的清单买好送到家门,并一再嘱咐要记得测体温、出门带口罩,有事就给我打电话。
“我是党员,在危难面前,我只有前行才不辱党徽……”除了在社区排查,穆小红还要和民兵们一起去火车南站排查。在火车站排查的民兵分为两班,早上7点至16点、15点至深夜凌晨。穆小红早上到达火车南站,下午16点离开火车站,他并没有回家,而是在自己负责的641户人家里继续敲门入户登记测量体温,宣传防疫知识。有时他在火车南站排查是下午班,工作至凌晨,但一大早又会看到他在社区里走访的身影。他不累吗?其实他很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累,他甚至只想好好睡上一觉……这些他只能在爬楼的时候想想,想着想着就笑了。等着疫情结束,春暖花开,一定要在火红的攀枝花树下对着阳光爽朗地笑、灿烂地笑,然后好好地睡上一觉。
在疫情面前,穆小红选择无畏生死,一往无前。前路有光,背后有爱,无论风雨日夜兼程在抗疫一线。穆小红说:累、苦、危险我都不怕,就怕一些过境旅客对我们工作不理解,认为出站了就可以自己坐车回家,根本不了解疫情的严重性,我们就对着旅客一遍又一遍地解释,直到旅客理解为止。
旅客出站要填写详细的表格,从攀枝花过境到西昌、会理、华坪、盐源的旅客最多。我们要一一做好登记,西昌的旅客交给金江火车站坐火车到达目的地,会理的旅客我们要送到攀枝花与会理的交接地界,把详细的旅客资料交给负责防疫的工作人员。工作要做到万无一失,这样才能保护好人民的健康。
从初一到现在,穆小红一直在社区、火车南站之间奔跑,没有过多的话语,用行动诠释着温和善良的光芒。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有着太多太多的普通人,他们都是故事里的主角,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在疫情面前他们步伐坚定,走向抗疫一线,我看不到他们奔跑的身影,却能听到他们嘶哑而又沉着的声音,这一刻我感到光明就在眼前……
不来,我怕今生有憾
王瀚伟,一个21岁的大孩子。和很多年轻人一样,王瀚伟喜欢吃着薯片躺在沙发里追剧、玩游戏,更热爱生活,把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诗意般美好。
在西华师范大学读大三的王瀚伟,寒假回到攀枝花,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嗅到阳光的味道,吃着妈妈做的饭菜,生活的美好感、幸福感油然而生。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就被突发的疫情阻止了。父母都奔赴防疫工作一线,看到忙碌的父母无暇顾及自己,王瀚伟也从新闻里了解到疫情的严重性。极美的岁月里,突发的灾难,让这个春节团圆的日子变得遥不可及。
坚强是生命里的一种声音,在黑暗里呼唤着黎明,在大学里就入党的王瀚伟坐不住了,国家有难,自己要有担当。他告诉父亲,自己要去火车南站当志愿者,这么多的警察、医务人员还有许多和我一样的90后都在一线,我要去。我知道火车站人员流动性很大,也知道此去的危险,但是我要去,要在危难之中选择坚强……就这样,王瀚伟去了火车南站当志愿者,从初一到现在,一直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在南站见到王瀚伟时,他正在出站口忙碌着,帮出站的旅客填写表格,带一些过境的旅客到指定的候车区域。面对这些旅客,自己唯一的防护就是口罩。因为要近距离接触这些旅客,我问他,你不怕自己被感染吗?他笑笑说:不怕被感染,不来,我怕今生有憾……国难当前,能尽一己之力,也是王瀚伟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深夜22点56分,最后一趟动车驶进站台,王瀚伟揉了揉眼睛,大步走进出站口,站在桌前摆好旅客要填写的表格。夜深了,急匆匆的旅客也是着急回家,排在出站口不停地说能不能快点呀!疫情期间,所有事情都不能大意,一定要详细记录好旅客信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背着行囊拿着表格站在王瀚伟面前,说:孩子,我去西昌,还有车吗?按照规定,过境的旅客都要统一安排离开。王瀚伟把老人带到过境旅客等候区,安顿好后又回到出站口开始为下一位旅客做登记。
等旅客都出了站,王瀚伟又来到过境旅客等候区,耐心告诉老人,明天会有车送你去金江火车站坐火车的。想到夜深了,老人也是刚刚下火车,王瀚伟转身去自己白天休息的地方拿了一桶泡面,接上热水送给老人。疫情面前,风雨兼程路,一桶泡面是暖暖的爱。
送走最后一批旅客,已是凌晨。走出南站,父亲已经在广场等他了。坐上父亲的车,虽然很累,还是想和父亲唠唠今天的事。一些不会写字的旅客,他就问旅客信息帮着填写;一些过境的旅客不明白为什么到了车站还不让出站,情绪也很激动,他就耐心讲解,直到旅客安心地待在过境等候区……和父亲说着这些,泪水在眼里打转,不是累,也不是后悔来当志愿者,而是看到火车南站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警察、民兵,觉得自己真的不算什么。
在疫情面前,谁都害怕。王瀚伟在大学里他是校学生会副主席、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班学员,就读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双学位),虽然他不是医护专业人员,但此刻也冲锋在前。从早上到次日凌晨,没有火车进站的空隙就找个角落眯一会。我抬头看他,明显的黑眼圈,听着他劳累嘶哑的声音,我知道这个被爸爸妈妈宠爱的21岁大男孩,长大了,可以保护世界了。
王瀚伟是志愿者,在火车南站贡献着自己一点点的力量,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一颗炙热滚烫的心诠释着自己无畏的行动。
在疫情面前,一个个普通人跑在了最前面,他们是警察、是民兵、是志愿者。哪里危险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无畏前行,把心里的爱洒向大地。真的谢谢这些普通的人,有你们在,希望就在,春天就在。
(作者系攀枝花市仁和区作家协会会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