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征文】罗坤 ‖ 资阳,无数星星在歌唱
征文启事:见《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的征稿启事》
投稿邮箱:59890114@qq.com
截稿时间:疫情结束后十日左右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审核通过后的作品,均在四川省情网“‘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征文展示”专栏及“方志四川”头条号发布(关注“方志四川”头条号即可查看)。因微信平台文章发布数量所限(每天最多发布8篇文章),择部分征文作品在“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搜狐号、企鹅号)发布;择优在《巴蜀史志》杂志发表,并收入正在编纂的《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录》一书
资阳,无数星星在歌唱
罗 坤
1
在资阳,有一条河叫九曲河,有一条江叫沱江。千百年来,九曲河弯弯曲曲滋润着这一片土地,沱江从雪域高原带来清流灌溉着这一片土地。古往今来,沱江孕育和演绎了许许多多的人文故事,不仅有飘香四海的临江寺豆瓣,淳香浓郁的宝莲酒,更有川剧资阳河流派,有苌弘、王褒、董钧古代三贤,还有饶国华、曹荻秋、邵子南、余国祯现代四杰。
资阳沱江四桥(图片来自网络)
沱江离开资阳后,经资中、内江,在泸州河口归于长江,“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资阳与武汉,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一江相连,一衣带水,形同手足。
当兄弟城市武汉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资阳义无反顾,用行动来实践承诺!
2月4日,资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兼药学部主任杨勇主动请战,经组织同意,作为第一批临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随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前往武汉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就要救死扶伤;作为一名党员,就该冲锋在前。”这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语。面对此次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他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一句句铮铮誓言,是对新时代共产党员使命担当的最好诠释。资阳市人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将始终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最大的努力。
“加油!”2月9日中午,一声声激动人心的喊声打破了连日来的沉静,资阳市政府外聚集着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来自资阳各县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即将乘着这班“生命直通车”前往湖北,他们将带着资阳人民对湖北人民的关心,到第一线与病毒做抗争。他们分别来自雁江区人民医院、雁江区中医医院、安岳县人民医院、安岳县中医医院、乐至县中医医院、乐至县第三人民医院。昔有壮士出川上战场,今有白衣逆行援湖北。豪情之下他们其实都只是平凡的爸爸、儿子、女儿或母亲,披上了一身载着使命的外衣。
2
随着抗击疫情的深入,很多基层社区、乡镇物资紧缺,急需口罩、酒精、消毒水。在这关键时刻,有这么一群人,响应资阳市雁江区统一战线号召,把酒精、消毒液、口罩捐赠给社会。张黎就是这群人中突出的一位,他是资阳市雁江区政协委员、资阳市雁江区光彩事业促进会会长、玛雅房产资阳区域总经理。张黎派同事跑遍了资阳所有药店和医药公司,都没有买到酒精。他想起了有位同学在伍隍镇振书酒厂,于是拿起电话给老同学打电话求救。“这是我们酒厂用来生产用的,后期复工就靠它了”,同学遗憾地拒绝他。“老同学,酒厂后期可以开,现在抗击疫情如打仗,没有物资会牺牲更多的人,老同学,就当你先借给我,我以后双倍还你。”最终,张黎的真诚感动了老同学,按照成本价如愿买到了1200斤酒精。酒精终于买到,消毒液也在市场批发到,一线人员还缺口罩。张黎在工作群里发信息:“请大家把口罩捐两个出来,我们自己的团队,可以尽量待在家,一个口罩可以戴3天,把口罩省两个出来给社区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太需要了。”于是,公司150名员工每人捐出两个,凑齐300个口罩(因为年前每人准备了5个口罩)。
酒精到了,消毒液买到了,口罩大家捐出来了,张黎马上组织员工分装,一个通宵,大家把1200斤酒精、1100斤消毒液,分装成260桶酒精、260桶消毒液。2月4日,由雁江区光彩事业促进会牵头,张黎带领全体员工将1200斤酒精、1100斤消毒液、300个口罩、30个喷壶捐赠给资阳城区5个街道办事处及雁江区堪嘉镇。
资阳还有一个协会也在捐赠中看到了身影,那就是资阳市自行车运动协会。“公交车是老百姓出行的关键运输车辆。作为一个社会团体,我们自行车运动协会也应该表达一下支持抗疫的心意,我们一起为公交公司捐赠消毒液吧!”2月5日,在自行车运动协会的消息群里,一场捐赠消毒用品的行动迅速展开。
“我知道哪里有消毒液!”“有个药店可以预定酒精消毒液”。在协会成员们的积极努力下,1个小时的时间,整个协会共募集到100斤消毒液和50斤酒精消毒液。2月6日,协会成员将消毒用品准时送到位于雁城书台路的客运中心公交场站。
资阳市社会大众积极捐助物资(图片来源:资阳大众网)
资阳市政协委员、市佛教协会会长莲台寺主持释隆度带领信众慷慨解囊,先后4次向资阳市红十字会捐款8万元。北京资阳企业商会在资阳驻北京联络处主任朱贤军的积极倡议下,第一时间向资阳市红十字会捐款6.7万元。四川兴科林药业向乐至县红十字会捐赠了价值23.17万元的医用物资。
2月2日,雁江一名退休教师匿名向雁江区红十字会捐赠2000元,用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他说:“国家有难,我是一个党员,做志愿者我的年龄太大了,但是我可以捐款尽点绵薄之力。”“疫情发生后,自己想过要尽一份力,但捐赠口罩,自己找不到合适的渠道,也担心自己买到的口罩不符合要求,把钱捐给红十字会,红十字会就会去买更适合疫情防控期间需要的物资。”
2月4日,风餐露宿、走街串巷的快递小哥——美团小伙蒋声波,将兄弟伙凑来的4616.66元捐给了乐至县红十字会。秦峥,9岁,雁江三年级学生,当看到医护人员因没有防护物资自制简易防护措施或直接接触患者时,动情地说:“如果医生感染了,没有医生给病人看病了,怎么办?妈妈,把我的压岁钱800元捐出去买防护物资吧!”
资阳市社会大众积极捐助物资(图片来源:资阳大众网)
危急关头显真情,危难时刻见大爱。新冠肺炎疫情一直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2月5日、6日,蜗牛摄影志愿服务队和雁江区长寿柑橘协会分别在负责人尹忠、杨勇的组织和号召下,向资阳市中医院、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资阳市消防支队、资阳市社会福利院、资阳市儿童福利院、资阳市老年护理院等单位捐赠爱心蔬菜20吨。20吨蔬菜包括白菜、萝卜、花菜、棒菜和儿菜等,价值6万余元。据了解,本次爱心蔬菜是由资阳市雁江区长寿柑桔协会会员单位代表——雁江区博天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雁江区浩腾水果专业合作社、资阳市信元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雁江区利众水果专业合作社、资阳市鸿旭嘉滕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共同捐助。这些爱心蔬菜,均为雁江蜜柑种植户在橘树行间精心种植培养,“战疫”打响,种植户们纷纷响应号召,收割、打包、搬运,忙得热火朝天,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来自蜗牛摄影协会的十余名志愿者和资阳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也来到了捐赠现场,有序地帮助卸货、搬运。
这些只是整个资阳捐赠的一部分缩影,大灾面前,方显人之本性。越来越多的个体、民营企业加入到抗疫救灾中来。截至2020年2月8日,资阳市红十字会系统累计接收各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捐款23万余元,接收捐赠物资价值23万余元。
3
资阳市临空经济区临江镇,每天安排专人采购村民生活所需物资,安排专人将菜农地里紧急需要出售的蔬菜进行统一销售,让村民安心“宅家”抗疫情。该镇采取以村组为单位每天安排专人为村民代购生活物资、代销农产品,最大限度减少了村民来回流动,阻断了疫情因聚集传播的风险。
村民们宅在家里,微信下订单,生活物资送上门。从1月27日开始,临江镇为减少人员聚集,取消了场镇赶集,并要求各村各组安排专人集中采购。村干部告诉记者,他们大多数村、组都建了微信群,每天在微信群里收集村民的购买需求。村民在微信群里直接“下订单”,由村组干部收集后,安排专人到镇上或城里集中采购和分发,让村民每天的生活所需有了保障。这就是阻击疫情向农村蔓延的资阳办法:代购代销送进门,让群众安心宅在家里保安全。
资阳市志愿者积极发放预防中药(图片来源:资阳大众网)
在资阳,在雁江,各个村头的喇叭每天循环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村组干部和志愿者轮班在卡点测体温搞宣传,保住各村各组的安全。城镇各小区居委会天天连轴转通知大家保护好自己,有的小区用小喇叭广播,有的小区用无人小飞机广播,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在这场全国的战“疫”中,我们就不会输。
资阳市雁江区三贤办事处的网格员每人承担400—600户家庭的排查任务,已经连续奋战了十多个日日夜夜。有这样一群“战士”, 他们没有强大的后备力量,没任何消毒用品,甚至口罩都要自己购买,上下班只能自己想办法。她们不是媒体和社会关注的医护人员,他们没有经过任何专业的医护知识培训,他们只是最基层的社区工作人员,他们只佩戴着最简单的口罩,挨家挨户排查疫情,第一时间面对前来求助的患者及居民。但是他们也冲在第一线,这需要何等的勇气!他们也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向前冲!
正是这些基层的警察、保洁、保安、网格员、村长、社长努力的付出,才让资阳狙击冠状病毒的战斗顺利进行。
有多少坚守,就有多少分离和思念;有多少遗憾,就有多少成全;有多少孤单,就有多少陪伴。餐厅里父母盛在碗中的,是抗疫最前线儿女口中馨香的美味;卧室里孩子们躺在床上梦到的,是坚守岗位的爸爸妈妈最美的祝愿。他们看似分离了,却以另一种方式在一起。
因为隔离的原因,资阳市妇幼保健院有部分早产儿没有母亲来陪伴,90后医生钟凌,为孩子们做起了袋鼠护理。他做袋鼠护理的照片刷屏了网络。如果说隔离需要爱,钟医生这位年轻的未婚奶爸,给我们带来了春天的温暖!
我要在资阳的大地上,支一幅画卷,把这无数歌唱的星星画下来!
作者简介
罗坤,笔名蝉壳,自由撰稿人。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四月诗刊编辑。2017年重拾旧梦与文字结缘,作品散见于《华西都市报》《四川工人日报》《快乐老人报》《资阳日报》《眉山日报》《西南民兵》《晚霞》《参花》《速读》《四川散文》等报刊及网络平台。有散文、诗歌在全国征文中获奖,诗歌入选《四川诗歌年鉴》。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坤(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四月诗刊编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