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寻找康巴》>详细内容
2024-07-08 16:21:51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第二章 横断山 梦断山(七):噶玛噶举——活佛转世的开山始祖

作者:王怀林 来源:《寻找康巴》 发布时间:2019-05-11 21:26:50 浏览次数: 【字体:


《寻找康巴—来自香格里拉故乡的报告》,2004年8月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第2版书影

 横断山  梦断山

噶玛噶举——活佛转世的开山始祖

去到昌都县扎曲河谷的噶玛乡,你会看见一座造型奇特的寺庙,寺庙主殿高大,底层为厚重的藏式土墙,中层木结构有明显的纳西族木楼建筑风格;上层为汉式绿琉璃瓦大屋顶,重檐下挑梁斗拱,如不是亲临当地,还疑为内地某名山古刹。这就是曾统治西藏政教,并开创活佛转世制度的噶玛噶举派祖寺——噶玛寺。

噶玛寺(图片来自网络)

在藏传佛教后弘期产生的众多教派中,来自于康区的噶举派脱颖而出,力挫群雄,成为藏传佛教三大教派之一。噶举,藏语意为“口授传承”,因传承金刚持佛所授密咒教义而得名。又因该派僧人在修法时穿白色上衣或僧裙,又俗称“白教”。他们特别重视密法的修习,其大印传承不重文字,重在以证理通达大印的智慧。该派支系众多,有达波噶举和香巴噶举两大传承。达波噶举中的帕竹噶举和噶玛噶举的上层曾受元明两代册封,相继掌握西藏地方政权。

噶举派的创始人为玛尔巴和米拉日巴。玛尔巴为西藏洛扎人,自幼聪明,性格倔强。15岁学梵语,三年通晓。为探求佛法究竟,变卖家产,先后三次赴印度学习密法,在印度住了21年,学成返藏,授徒译经,兼营农商,一生未出家,有译师称号。1077年,米拉日巴投其门下,经过6年8个月的观察,方认定其根器可就,遂向其口授密法。

噶举派跳神仪式(图片来自网络)

米拉日巴7岁丧父,伯父、姑母侵夺了他的家产,虐待他们母子。15岁时母亲要他拜苯教师傅学咒术报仇,他放咒弄塌了伯父的房屋,当时伯父正在为儿子举行婚礼,一下压死35人,还使村里遭了雹灾,毁坏了庄稼。为忏悔自己的罪过,他投奔玛尔巴改宗佛教。玛尔巴为考验他的意志,叫他修一座九层的圆形城堡,建成后又让他将城堡改为三角型、正方形,为此,他六次将脊背、臀部磨烂,流血不止,吃尽苦头,但仍然矢志不移,终于取得玛尔巴的信任。他从玛尔巴处学到全部密法,特别是瑜伽神功“拙火定”后,在冬季白雪皑皑之处只穿单衣也能御寒。45岁回到乡里焚葬母亲尸骨后,弃世入山,进入山洞苦修。几年后,他妹妹去看他,见他因为只能吃山上野菜,浑身已长满绿毛,衣服也成了碎片,身体极为衰弱,但精神却异常平静和安乐。后修成密法,周游四方,追随者众。他善于将深奥的佛教理论用通俗的诗歌形式表现出来,弟子们将他的言行集成米拉日巴道歌,流传于世,影响至今。

米拉日巴塑像(图片来自网络)

出生在达波地方的达波拉吉,年轻时从医,20余岁丧妻后遁入空门,后追随米拉日巴修习密法,学业有成,后建立了达波拉岗寺,他的四大弟子分别创建了帕竹噶举、蔡巴噶举、拔绒噶举和噶玛噶举四大支系。

噶玛噶举的创始人为都松钦巴,生于康区一个叫哲雪的地方,16岁出家,19岁到卫藏学法,30岁师从达波拉吉,除练就“拙火定”法外,据说还练就了穿越岩石的功夫,人称“岩上师”。精通闻、思、修三业,74岁返康区,在噶玛地方建立噶玛丹萨寺,噶玛噶举遂以噶玛寺而得名。后都松钦巴又到卫藏堆龙地方建立楚布寺,84岁圆寂,后楚布寺成为历代噶玛巴的驻锡地。

都松钦巴塑像(图片来自网络)

在都松钦巴圆寂后11年,康区金沙江边止垅丹诞生了噶玛拔希(1204—1283)。他天生聪慧,师从都松钦巴的再传弟子奔扎巴学法,后到康巴、安多地区云游各地传教,影响很大。忽必烈在经过康区远征云南时听到他的名声,曾相邀同行。据说和他同时受招到忽必烈身边的萨迦派僧人八思巴曾与他斗法,噶玛拔希显示了水遁、空中飞行、足踏坚石留下脚印等神变奇迹,令忽必烈十分惊奇,对他优礼有加。可噶玛拔希对侍奉权贵并不上心,在忽必烈身边呆了一段时间后,他以游僧不惯皇室的奢华为由,当然也有不屑身份低于忽必烈重用的西藏萨迦派僧人的原因,在一个明月之夜离开了忽必烈。几年以后,在从敦煌返回西藏的路上,又接到蒙哥汉的亲笔诏书,他接受了诏书,觐见了蒙哥汗。这次元宪宗不仅敕封噶玛拔希为大法师,而且赐予金边黑帽和金印,这顶金边黑帽后来就成为噶玛噶举派至高无上的象征,也正由于这顶帽子,该派又被后人称为“黑帽派”。

噶玛拔希图片来自网络)

没料到未过多久,蒙哥汗死,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两兄弟为争夺汗位,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恶战,最终忽必烈坐上汗位,于是,噶玛拔希锒铛入狱,后被释放。忽必烈从稳定教派众多的西藏角度出发,捐弃前嫌对噶玛拔希大加优抚和封敕,使噶玛噶举派后来成为一个影响较大的教派,并源远流长几百年。噶玛拔希曾多次到过昌都的祖寺,现在噶玛寺寺前一株巨大的古柳,据传为噶玛拔稀从汉地带回所栽。因他们二人对噶玛派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于是后世将都松钦巴追认为噶玛噶举派第一世噶玛巴,噶玛拔希为第二世。

噶玛拔希的另一大贡献,是创造了活佛转世制度。在噶玛拔希80岁即将圆寂的时候,为使自己开创的政教事业传承下去,临终时,他将金边黑帽戴到弟子奥金巴的头上,对他说:“拉朵方面,必将出现一个继承黑帽的人,在他未到之前,你将代理一切。”噶玛拔希如何转世,《红史》中有一段富有宗教色彩的描述:马年,自知其圆寂征兆后,他对众人说:米拉日巴授记他降生于优莫雪山边上以及会出现各种奇特之事迹。临死前他说:“我之身躯请放七天,不要动”。弟子便将尸体移到寓所内,他变化为彩虹前往天界,众天神献大供养,历时八天,前去夺舍复生时,见以前的躯体已被火化,楚布河谷充满哭声,见众生悲苦,他伤心得昏迷过去,苏醒后,他又去寻找夺舍之尸体,在堆龙帕仑找到一个完整无损的刚满三岁的小孩的尸体,夺舍转生后,刚转动眼珠,死者家人认为死人转动眼珠不祥,其母即将其眼珠取下,他想没有眼珠就不能做利他之事,于是又脱出再找尸体,在北面的外房中只找到一只长了虫子的死鸽子,大为灰心,准备前去兜率天宫。此时。守护地方的二十五空行母来劝其还是转世为人。授记他将降生于扎普龙雪地方。此后,按以前授记,于阳木猴一月八日降生,其父为一旧学者,但生活贫困,以制陶为生,儿子出生后有各种奇特征兆,能述说前世及转生情景——是为噶玛巴三世让郡多吉。

上述记载也说明噶玛巴转世,开始并无定法,最初也是想采取佛教历来传说中的死而复生或借尸还魂的“夺舍法”,只因条件不成熟(难以操作),只好采取投胎转生再次降生人世。由于僧侣没有子女,这种方式可以使教派得以顺利巩固和发展,于是活佛转世制度就在藏传佛教中流行开来,一直延续至今。噶玛活佛转世制创立260年后的1453年,新兴的格鲁派为使自己的势力得到传承,也采用了活佛转世制,三岁的索南嘉措(1543—1588年被认定为达赖的转世活佛,接到哲蚌寺坐床,为第三世达赖。追认宗喀巴(1357—1419)的弟子根敦珠巴(1391—1474)为第一世达赖,根敦嘉措(1475—1542)为第二世达赖,从此达赖活佛转世不绝,传到今日已达十四世。

索南嘉措唐卡(图片来自网络)

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理论,原是从佛教关于意识不灭、生死轮回之说原袭而来。灵魂转世之说,并非佛教所首创,它早就广泛流传于印度原始宗教中。佛教这个学说,是从婆罗门教的原始宗教承袭而来,原是婆罗门教的主要教义之一,后来被佛教接受并加以发展,注入教义,形成佛教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灵魂轮回转世,意为如车轮回旋不停,众生在三界六道的生死世界中循环不止。佛教在接受婆罗门教的灵魂转世说和决定再生的特点与形式的业报说的同时,也保留了婆罗门教关于地狱和破戒者受地狱之苦的学说。

佛法认为整个有情世间的生物循环流转,新陈代谢,如车轮回转。佛法的所谓轮回就是表现身、语、意三方面的精神或意识运动的业力,业力不仅决定着现在,也影响着未来,是支配有情生命生死轮回的动力因。由于业力的作用,形成了因果相续、无始无终的生命之流,因而构成了三界之道的各种生命轮回现象,也就是因果报应学说,世界上一切事物均由各种条件和因缘会合而生,也因这种会合的分离而消失。人的生命,即心或识是永无断灭的,它有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生命虽有生、老、病、死现象,和世界上一切物体的存在灭亡乃至世界的成住坏空一样,但死或灭并不意味着此物体生命的彻底断灭,而是变灭,生命是连续性的。人和其他物质一样,可以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其社会环境根源基于其封闭、保守、落后的社会制度、生产条件、全民信教以及以教治民的历史。

佛教轮回图(图片来自网络)

噶玛噶举派曾在西藏政教史上辉煌一时。15世纪初,西藏掌握权力的萨迦派衰落,帕竹巴夺取了萨迦政权,各教派热衷于权力争夺,在宗教方面很少建树。此时噶玛噶举历经五次转世,在藏区和内地都有了广泛的影响。明成化年间,五世噶玛巴得新协巴被明成祖诏请到南京,为皇室祁福,被皇帝封为“大宝法王”,这一封号,仅有元代的八思巴获得过,明代还没有人的封号超过他,可见明朝对噶玛噶举派的重视。明朝重视还有一个原因,即是噶玛巴对安多和康巴地区影响举足轻重,加封噶玛巴,对巩固明代的边疆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噶玛噶举派随着宗教影响日隆,对政权的影响力也日益加大。1612年,第十世噶玛巴却英多杰被推为全藏法王,与藏巴汉联合执政。此时格鲁派的势力正不断增长,噶玛噶举派采取对格鲁派打击和抑制的政策,当时格鲁派僧人见了噶玛派僧人都要敬礼,僧人在噶玛势力强大的地方得戴内外两种颜色的帽子——内为自宗黄色,外为噶玛的黑色,以便随机改变僧帽颜色,以示服从。由于噶玛派的高压政策,四世达赖拒绝为藏巴汗受戒,为此逃亡阿里,圆寂后,噶玛政权曾一度不准其转世。最后,五世达赖邀请蒙古固始汗入藏,经过激烈的交锋,最后击败藏巴汗政权,藏巴汗被俘,被投入雅鲁藏布江,十世噶玛巴一直逃到云南木氏土司处才得以逃生。此后,格鲁派势力在固始汗的扶持下,推翻噶玛政权,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开始摧毁各地的噶玛噶举寺院,将其僧人手上打上印记交格鲁派寺院看管,于是,在西藏政坛风云一时的噶玛噶举派势力经过血腥的教派斗争后走向衰落。

1639年,固始汗率兵侵入甘孜,首先消灭白利土司,进而取代了丽江土司的统治。在政治势力的支撑下,格鲁派开始大规模发展,并建立黄教寺院,当时达赖派人到康区一举建立十三所寺庙,称霍尔十三寺,其中以大金寺最为有名,后来它成为西藏地方政府在康巴势力的重要据点。

来源:《寻找康巴》(王怀林著),2000年10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第2版,2010年4月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第3版


作者:王怀林

来源: 《寻找康巴》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