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林 ‖ 《寻找东女国》九 探秘东女国之都(二)东女国——史料中的神秘身影
王怀林著《 寻找东女国 ——女性文化在丹巴到泸沽湖的历史投影 》 2006年9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经 作者授权,“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及“四川省情网”自6月22日起连载,以飨读者。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寻找东女国—女性文化在丹巴到泸沽湖的历史投影》,2006年9月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书影
“丹巴自古出美女,与历史上处在同一地望的东女国有无联系呢?”
“人们说,是这优美的环境滋润出如花的美人,我却认为是美人们的巧手装点出这迷人的家园。”
“人们一直为男权社会的一统江山而扼腕,丹巴女性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流风余韵,是否能给人类以别样的启示呢?”
九
探秘东女国之都(二)
东女国——史料中的神秘身影
丹巴自古出美女,与历史上处在同一地望的东女国有无联系呢?
丹巴为东女国中心,虽然史家早有猜测,但由于历史记载的串误和藏学大家任乃强先生曾认为在昌都,使其他观点未成为主流,其实,经过对历史的考辩,这一问题不难澄清。
穿百褶裙的丹巴姑娘(作者 供图)
据隋唐史籍记载,在南北朝至唐,青藏高原上有多个以女性为中心的女国,一个是吐蕃和象雄并列的苏毗,以后苏毗在吐蕃势力的压迫下又分裂为两个,一个是东部的东女国,一个是西部的西女国。但由于玄奘在《大唐西域记》提到的“东女国”“东接吐蕃,北接于阗,西接三波诃多”,即在今天的阿里、那曲以西,与后世所记的西女国地望大致一样,所以给历史造成了迷雾。其实玄奘在西天取经时发现的女国在西域以西的地中海一带,《西域图记》称为“拂啉女国”,加之青藏高原东部的东女国在史籍中出现较迟,玄奘尚不知道,所以有此称呼,对此任乃强先生已有考辩。但任先生却将东女国的首都“康延川”定位为昌都,也给后世以影响。
考《旧唐书·东女国传》,关于东女国的地望记载:“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茂州,即今天茂县、汶川一带,雅州即雅安,其地望大抵在北抵今壤塘县境,南至今雅江县境,其中心就在今丹巴、道孚一带。
道孚民居,揉合并创新了女国文化带的建筑(作者 供图)
《册府元龟·外臣部·国邑二》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有大小八十余城,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户四万余众,胜兵万余人,散在山谷间。”属于唐西山八国的哥邻国,弱水国,咄霸国等西羌部落的首领都是董氏,而悉董国为藏文的对音,当是董氏的一个分支,其首领为汤氏,与东女国的首领同姓。可见东女国与弱水国,哥邻国等又曾是一个由若干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部落首领中有同姓的,也有不同姓的。其“隔罗女蛮及白狼夷”,任新建先生认为“罗汝蛮”就是今天九龙的黎汝人,白狼在今白玉、巴塘一带,可见其地望相合。
丹巴之春(作者 供图)
任先生观点的依据,主要因为一是东西女国既为一族,地望不应太远;二是《唐会要》作“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旧唐书》同。因此认为“王都形势极与今昌都情形相合。藏语‘昌都’,水会之义。亦可作政治中心解,义实双管。其地当杂曲、昂曲两河之会口,南流即澜沧江。”其实,丹巴也是大小金川汇合之地,“弱(若)水”,后人考证为雅砻江,在道孚一带也是南流的。牛皮船的过渡方式在雅砻江、大渡河均极普遍。何况,以当时马道日行20公里计,即使今天雅安到昌都大道1000余公里,以马道要走50日以上,与史载“东西九日行”差距甚远,而如果以丹巴为中心,则相吻合。对此,任先生之子,藏学家任新建先生在其《雪域黄金》一书中也作了考辨和纠正。
丹巴之夏(作者 供图)
据格勒和杨嘉铭等先生的访查,自古,人们把墨尔多神山周围纵横千里之地居住的部族称为“嘉莫查瓦绒”,“嘉莫”是指女王,“查瓦绒”是指河谷,合起来即表示女王河谷。马长寿先生曾将其解释为靠近汉区的谷地,显然是因为藏语“嘉”多义之故,联系到怒江河谷也曾经被称为“嘉莫查瓦绒”,显然,将“嘉”理解为汉人是不妥的。后人将“嘉莫查瓦绒”一词予以简化,取其首尾而称“嘉绒”。而发源于丹巴的大渡河当地话叫“嘉莫欧曲”,意为女王的汗水和泪水汇成的河流(也印证了此地古代民族冲突和交融的频繁),即女王之河。
丹巴之秋(作者 供图)
此外,丹巴女国文化源远流长,极为丰富,《唐会要》云:“俗重妇人而轻丈夫。”在记葱岭外之女国时,则有“其俗贵女子,贱丈夫。妇人为吏,男子为军士。女子贵者则多有侍男。男子贵不得有侍女。虽贱庶之女尽为家长,有数夫焉,生子皆从母姓。男子披发,以青绿涂面,妇人辫发而縈之”等句。其一妻多夫和妇女辨发等传统也在这一地区普遍可寻。
一妻多夫(作者 供图)
《旧唐书》云:“其居丧,服饰不改。为父母,则三年不栉沐。贵人死者,或剥其皮而藏之内骨于瓶中,揉以金屑而埋之。”其为父母守孝的习俗,由于丹巴于汉地较近,估计是受汉文化影响。而二次葬,则为该地区土著族群的一种普遍习俗,至今三岩一带还存在。
今日丹巴佳丽(作者 供图)
《唐会要》云:“其所居皆起重楼,王至九层,国人至六层。其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则羔裘,饰以纹锦。为小环髻,饰之以金。耳垂珰。足履。”这种对建筑和服饰的记载与今天丹巴的建筑和服饰大体一致。东女国女王著湽衣,其尚黑的传统绵延至今,作为嘉绒地区中心、在丹巴境内的墨尔多神山古史记载就是戴黑帽,著黑衣,登黑靴的,今天的丹巴服饰几乎和东女国的记载一模一样,其建筑的女性审美色彩也和周边嘉绒地区迥然不同,考古发现的蛙形壶(女阴的象征惟丹巴独有),还有墨尔多山及周边地区俯拾皆是的男根和女阴崇拜(如公碉和母碉),更佐证着女性文化的博大精深。
碉王雄姿(作者 供图)
丹巴中路出产的蛙形壶(王怀林 摄)
另外,土司制度在嘉绒地区一直延续到近代,其中女人可以继承土司职位,当为女国文化的近代版本。土司在其辖区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土司为世袭职,父死子继,无子者土妇、兄弟、女儿均可承袭,如土司家族完全死绝时,还可迎请有土司“根根”者入嗣。土司下属有土舍、大小头人、朗松,土舍是土司直系亲属,为土司婚姻对象。
公碉(王怀林 摄)
嘉绒地区的歌舞文化和美女文化源远流长。金川之役后,阿桂将一部分大小金川地嘉绒艺童带到北京,送入宫廷。于是在清朝官廷歌舞里,除以前的朝鲜、俳、回部艺术外,又出现了金川艺童的表演。《清廷克续编》上载:“太和殿筵宴之礼,恭于万寿圣节正庆及元旦,国庆……内务府官引朝鲜、俳、回部、金川番童等陈百戏。毕,各退。”“每岁除日,赐外藩蒙古王公等完好于保和,……届日,陈中和韶乐、丹陛大乐,队舞、笳吹、番部合奏。朝鲜、俳、回部、金川番童等各杂技,毕集祈候”。后来,清廷还把金川和后藏乐,作为宴乐的压台戏,称之为“番子乐”。
嘉绒藏族美女(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我们知道,社会生活中以女性为主,是处于氏族社会早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特征,两个女王共同执政也是世界上曾出现过的“双头军事首长”制的遗留。但女国显然已超越氏族社会,已是有着政权组织、军队等强大国家机器的女权国家,而且是在附近地区(中原或吐蕃)早已脱离母系社会数千年之后,并历时达数百年之久——女权国家,这在全世界也极为罕见,堪称人类演进史上的奇迹!
(未完待续)
来源:《寻找东女国》(王怀林著),2006年9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作者:王怀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