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林 ‖ 《寻找东女国》九 探秘东女国之都(一) 丹巴——大美之地
王怀林著《 寻找东女国 ——女性文化在丹巴到泸沽湖的历史投影 》 2006年9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经 作者授权,“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及“四川省情网”自6月22日起连载,以飨读者。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寻找东女国—女性文化在丹巴到泸沽湖的历史投影》,2006年9月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书影
“丹巴自古出美女,与历史上处在同一地望的东女国有无联系呢?”
“人们说,是这优美的环境滋润出如花的美人,我却认为是美人们的巧手装点出这迷人的家园。”
“人们一直为男权社会的一统江山而扼腕,丹巴女性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流风余韵,是否能给人类以别样的启示呢?”
九 探秘东女国之都(一) 丹巴——大美之地
丹巴,被誉为“深藏在横断山脉中的世外桃源”,是嘉绒藏族风情文化的中心。在丹巴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群峰高耸、峡谷纵列、河流湍急、森林密布、草原辽阔,以及众多的冰川、湖泊、温泉等有机地组成了这里独具特色、雄伟绮丽的自然景观。
丹巴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丹巴的人文魅力与自然之美交相辉映,其中犹以人文魅力更甚。
在丹巴境内,深藏着众多造形美观、风貌古朴、鲜为人知的乡土民居,如此丰富多彩、古朴典雅的乡土民居资源,是中国乡土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
丹巴公碉(王怀林 供图)
丹巴母碉(王怀林 供图)
在当地,人们都将其居住的村落称为寨子,这些寨子一般都修建在向阳的坡梁上较为平坦的地方,寨子由几十户甚至上百户人家组成。一幢幢外形美观、风格统一的寨房依着起伏的山势迤俪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与周围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一起构成一幅幅田园牧歌式的优美乡村画卷。白色主调与绿茸般的背景巧妙搭配,把神秘的古老风水学说与浓厚的宗教文化底蕴融为一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
丹巴寨子(图片来自网络)
甲居藏寨,蓝天下,红、白、黑三色相间的藏式房屋,从山腰到谷底,错落有致地铺排而下,块块梯田重重叠叠,丛丛果树十里相连,阳光在这里变得格外温馨。阳光下格外醒目的白藏房就好像天上的神仙随手撒下种子而生出的房子。进入村寨,如入世外桃园,小桥流水,绿树掩映,屋前屋后古柏参天,道路曲折纵横。那石榴、雪梨、苹果、核桃缀满枝头,藏楼上那一串串红辣椒和金黄的玉米棒子令人眼热。好客的村民热情邀请我们进屋小坐,领我们在屋内参观并给我们端来热茶和摘来新鲜的苹果梨子给我们吃。据说,这是国内罕见的完整保持藏居风格的地方之一,总共100多座建筑风格基本一致,完整地保留嘉绒藏居的特色。
甲居藏寨(图片来自网络)
丹巴的文化积淀深厚,中路古遗址表明5000年前人类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并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石室建筑文化,自古便有“千碉之国”的美誉。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邀请专家评选“中国最美的地方”,丹巴名列“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之首。丹巴的梭坡乡也在2005年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更使其锦上添花,声名远播。
中路古遗址藏寨古碉群(图片来自网络)
丹巴中路民居(王怀林 供图)
丹巴,更令人称奇的是那浓郁的女性文化传统。
为什么同属嘉绒地区的民居只有丹巴色彩丰富,村庄里民居错落有致的布局和周围万紫千红的果园,尽显秀美的风姿;历代相传的“缁衣”传统更被女人们巧手出新,那做工精细的黑色头帕,前后两片的黑色衬裙,加上色彩艳丽的衬衣和披肩,使劳动着的妇女也有苗条的身段和别样的风韵。丹巴因美人众多且多才多艺著名,因而被媒体称为“美人谷”。
丹巴美女及其披肩(王怀林 供图)
至今,历史流传下来的女子成年礼、顶毪衫、爬墙子等女性文化习俗尚活在民间。女性地位颇高,几个子女的家庭一般都留女儿当家,而其余的要么经商、要么学经、要么入赘,要么远走他乡。历史上蒲角顶的古碉极品十三角碉传说是利用女人的智慧修成,近代的女土司曾风光一时,乃至当今县里连续几届主要领导都是女儿身。那家居的女人们更是用勤劳的双手将女性文化不断地发扬光大着。
丹巴美人谷美女 (王怀林 供图)
是这优美的环境滋润出如花的美人,亦或是美人们的巧手装点出这迷人的家园呢?
丹巴人文之美和女性文化究竟源自何方?
丹巴嘉绒藏族美女(图片来自网络)
(未完待续)
来源:《寻找东女国》(王怀林著),2006年9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作者:王怀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