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寻找东女国》>详细内容
2021-06-29 14:06:21

王怀林 ‖ 《寻找东女国——女性文化在丹巴到泸沽湖的历史投影》六 泸沽湖——母系社会活化石(下)

作者:王怀林 来源:《寻找东女国》 发布时间:2019-07-03 10:17:13 浏览次数: 【字体:

王怀林著《寻找东女国——女性文化在丹巴到泸沽湖的历史投影》2006年9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经作者授权,“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及“四川省情网”自6月22日起连载,以飨读者。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寻找东女国—女性文化在丹巴到泸沽湖的历史投影》,2006年9月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书影

泸沽湖——母系社会活化石(下) 

摩梭人世代居住在云南省宁蒗县和四川盐源县交界处的泸沽湖周围,在相距不过几十公里的木里县屋角乡也有分布。这里离丽江、西昌等中心城市距离都在几百公里以上,且不当交通要道,数千年来几乎与世隔绝――这或许是其古老风俗能延续至今的地理原因。

摩梭人(图片来自网络)

泸沽湖东岸四川的摩梭人民族识别时被划为蒙古族,西岸云南的摩梭人则被划归为纳西族。这也说明直至当代人们对他们也所知甚少。摩梭人有自己独立的语言――摩梭语,摩梭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摩梭人无文字。

摩梭与当地居住的部分普米人,都认为他们是随蒙军南下而来到金沙江岸泸沽湖畔的蒙裔,实际上据考证只有头人土司系有蒙古血统。蒙古忽必烈的军队当年从此经过包抄宋朝,及至以后建政,所派出的统治者也是极少数。到了明代,原驻泸沽关的守军、匠人、家属,在明初被赶入更偏远的左所一带,连泸沽的名称也带来加给了“母海”。云南宁蒗余姓的摩梭人还保留着他们源出帖木尔的家谱,但也早与摩梭人混血。有此之误,四川左所的摩梭人(纳日)在1985年还一度成立蒙族乡,使得同饮一海水,有同样民族语言、宗教、习俗的摩梭人,在云南是纳西族,嫁到四川来就变成蒙族了。 

摩梭人(图片来自网络)

是何种原因使摩梭人在父权制汪洋大海的包围中仍保留了母系的一片圣土?又是何种力量让摩梭人在父系伦理的千年压迫下支撑起一片母系的天空呢?

学者们从史书中理出了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索。远在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秦国后来居上,势力扩大。战火弥漫的硝烟危及到了自古生活在青海省东部的古羌人,羌人部落在首领“昂”的率领下从青海东部沿黄河、湟河缓缓向南迁移,途中“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虽所之”。据有的专家考证,史书中被称作“摩沙”“摩挲”“么些”“末西”的一支沿着康巴高原的峡谷南迁到今四川甘孜州南部,此后这支称为“摩沙”的古羌人再次分化,一支迁入云南漓江坝子,自称“纳西”,创造了灿烂的东巴文化,1954年民族识别时定为纳西族;另一支自称“纳日”,向东进入四川凉山州,随后在向南迁,进入四川木里、盐源、盐边和云南的永宁地区。在这里,他们也发现了一方圣土,有美丽的高原湖泊、茂密的森林,自然环境足以让他们自给自足。而相对封闭的环境却也让他们远离了外界的喧嚣。

这一支摩挲人主要散居在方圆50公里的泸沽湖四周,自称“纳日”,约有四万多人。除四川的盐边、木里留有少数人而外,主要聚居地为云南宁蒗县的永宁坝子、环湖一带和四川盐源县的左所地区(现为泸沽湖镇)。

虽然摩梭人、纳西人都有祖先北来的传说,但是将其族源归为西北羌人则是受汉文史书记载的影响,其实,根据近年考古发掘资料,在新石器时代,这一走廊地区就生活着以夷人及后世石棺葬人为主的土著族群,今天彝族、木雅藏族和嘉绒藏族就是他们的直系后裔。

至于其母系文化来源,不仅昆仑神话中以“中华民族总先妣”西王母为主的母系氏族社会在先,吐蕃时期苏毗女国在后,唐代史书多有记载的东女国就在今日的康区,雅砻江流域的大部分也在其范围内(泸沽湖也属于雅砻江流域范围)。现今的嘉绒藏族尚保留了许多与东女国同俗的文化风俗。前不久在四川甘孜州发现同属雅砻江流域鲜水河谷的扎坝人也保留着走婚的习俗和完整的母系制,而扎坝人居住的区域与大渡河峡谷地区仅一山(大雪山)之隔,自来有峡谷道路可通,也应为东女国遗裔。还有今属藏族居住在雅砻江大拐弯地带的纳木依人,在远古时期本属古代摩梭遗支,与纳日人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也保留着浓郁的母系文化遗风,也当为东女王国后裔。

古摩梭人的地理史诗——《迁徙送魂经》(图片来自网络)

无独有偶,摩梭文化习俗与嘉绒藏族多有相似,摩梭人敬的格姆女神与嘉戎藏族敬的墨尔多神当属同一女神,转山的日子也同在农历十三;在两个族群中都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数字:同在冬月十二过小年;女子着百褶裙和尚黑等习俗,不仅体现摩梭人高雅的审美情趣,与史料记载唐代东女国的服饰习惯也一脉相承。因此,泸沽湖地区的母系文化是由北方流动来的,或属东女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或在唐代本身就属东女国最南端的部分。这是近期考证摩梭文化溯源最为明晰的一种观点。

这让我们禁不住推想:当吐蕃铁骑攻入东女国,一部分女国的子民沿着横断山中的条条河谷经过漫长的迁徙,最后停留在这美丽的泸沽湖边。当时东女国的国王已附唐,东女国人保留了女国的以女性为主的习俗,但未建立起强大的政权。进入20世纪,她们终于走出深山,一展她们美丽的姿颜……

泸沽湖的摩梭人是否是东女国的流散后裔呢?这还待专家们的证实。但我们仍不禁要想:如果时光倒流,松赞干布出于“怜香惜玉”未攻打东女国,或者东女国的位置靠南些,进入更深的横断山峡谷得以独存,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今天走向世界的她们该是什么样子呢?“巾帼”与“须眉”的胜负之数,恐怕是一个异常热闹和对人类行为方式影响重大的话题,因为男权国家毕竟“唯我独尊”了几千年!

唯一遗憾的恐怕是:我们将没有今天的康巴汉子了。

“走婚大峡谷”引来媒体关注,以其“全世界第二个母系社会走婚习俗地区”“人类社会进化的活化石”的称谓,重又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扎巴人的婚姻家庭形态为母系制遗留,与摩梭人的婚姻家庭形态十分相似,而且有比摩梭人更完整的走婚现象。”

“从调查得知,大多数农村男性青年仍以走婚为理想婚姻。”

“族外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从男子访宿,到男子正式加入妻方氏族,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摩梭人的‘阿注’和扎巴人的‘呷依’,体现了较早的形式。”

“在西方社会学、人类学理论中,有一种流行的‘雄性嫉妒’理论,即是讲动物有在发情期为争夺雌性而互相争斗的天性。从上述习俗,可知这一理论的局限。”

(未完待续)

来源:《寻找东女国》(王怀林著),2006年9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作者:王怀林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来源: 《寻找东女国》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