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林 ‖ 《寻找东女国》一 中国女性的前世今生(上)
王怀林著《寻找东女国——女性文化在丹巴到泸沽湖的历史投影》2006年9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经作者授权,“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及“四川省情网”自6月22日起连载,以飨读者。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寻找东女国—女性文化在丹巴到泸沽湖的历史投影》,2006年9月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书影
“历史上女性的黄金时代,大概只能推到母系社会了。”
恩格斯曾同情地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对女人看法不好,似乎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其中尤以中国为甚。”
“中国妇女……其中之一是缠足,另一个渊源更早的就是纳妾。小妾数量在中国旧时代可不受限制,表明中国女性曾经的历史地位差不多是世界上最低的。”
一
中国女性的前世今生(上)
对女人看法不好,似乎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其中尤以中国为甚。在此孔丘带了个不好的头,他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不逊,远之则怨”,总之危险而麻烦。关于两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中国有句民间俗语:女人是猫科动物。猫科动物只有两种发展前途:一种是猫咪,顺从听话,但有爪子,也会抓人!一种是老虎,女老虎,就不是抓人那么简单,还会直接吃人的。
有人曾这样天真的假设过:如果全球的执政者都改为女人的话,那么世界大战可能不会发生。没想到当即有人反对:如果全球的执政者都改作女人的话,那么天天会发生世界大战,地球可能早就玩儿完了。
如果说对女人看法普遍不好乃是历史与现实生活验证了女人天性多事的话,那么中国哲学的早熟导致我们恰是反着来:事先就知道女人是麻烦,所以,老早就开始压抑女性,以图把女性的危险与麻烦降至最低!
历史上女性的黄金时代,大概只能推到母系社会了。之所以说是黄金时代,并不是说女性压迫男性,就象后来的男性压迫女性一样,而是基于两性基本平等而言。
黑格尔分析男女两性关系体现在三个层次:一是法学领域,即婚姻;二是自然领域,即性;三是美学领域,即情感。那么,如果人之初无所谓婚姻与情感,我们只把焦点定位在自然领域,那么我们会发现,男女关系基本上是平等自由的。
《列子·汤问》中说:“男女杂游,不聘不媒”。
《汉书》记载:“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瀦,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汉书》还谈到了燕地民俗:“燕地,宾客相过,以妇待宿;嫁取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
《史记》所记载的现象,更有点类似现代美国一度流行的嬉皮士作风:“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搏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坠珥,后有遗簪,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罗襦襟解,微闻香泽”。
当然,《汉书》与《史记》描述这个,大都是基于猎奇或讥刺之态。但是从这些母系社会遗留下来的古风里,我们不难从其侧面发现,那时的男女毕竟是自由平等的,尽管基于人类现有的羞耻心与道德要求,这种自由平等不是多么文明。但是随后发生的文明,则是以牺牲女性自由与价值为前提的。所以,我们不得不说,这种“文明”,让女人付出的代价太大。
直到如今,我们读起古籍中的男女自由恋爱场面,还感觉唇齿留香。比如《诗经》里的一些句子:“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再比如:“静女其殊,俟我于城隅”。每一个爱情场面,都是那么优美奔放,健康自然。
母权制被推翻了,女性的黄金时代就过去了。为此,恩格斯同情地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社会一但变成男人的社会,那么男女关系的三个层次——婚姻、性、情感,便同时成为男人主宰的领地,女人身处其中,其真实身份便沦落为奴隶、工具和乞者了。
关于女性角色之定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性,就是把各种类型的社会文化、社会行为和宇宙秩序牵强附会到一起,宇宙秩序人际化,人际关系宇宙化,并谓之天经地义。女性学者谭正壁认为:中国古来一切思想的源泉,完全出在一本《易经》上。关于两性的关系,《易经》是这样说的:“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辟户谓之乾,阖户谓之坤;乾,健也,坤,顺也;乾,天也,故称呼父,坤,地也,故称呼母”。一句话,男女关系天地化,天罩着地,给大地以阳光和雨露,地当然不能反天了。导致男女关系的主轴便是:男性是施恩者,女性是受恩者。前者是恩人,后者只能报恩不已了。后来社会意识又把这一中心思想扩大化,那么男性女性角色便大致定位为:男—女;父—母;乾—坤;天—地;日—月;阳—阴;外—内;动—静;攻—守;刚—柔;强—弱。
在这么一副男女关系对应图中,中国传统女性的标准形象便跃然纸上:女性天生就应柔弱,女人的价值就体现在围绕着大太阳和小太阳旋转,女性的社会角色,就是贤妻良母。当然了,如果小女人给人当第三者了,那么她连月亮都不是,只能是星星了。
学者易中天认为:贤妻良母是对女性的单方面要求,是夫妻间的不平等条约。如果不加分析地一味赞美,无疑是赞美这种不平等关系。
社会层面上,男性在成全贤妻良母方面,可谓是推波助澜,功不可没。人前人后,称呼自己的女人为:贱内,内人等。乡间更是叫得绝,直呼女人为:屋里的,床上的,炕上的。
由于给女人定位不正,导致女性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尴尬处境。标准化吧,是牺牲品;非标准化,又不是好人,咋也不是。比如那顾大嫂,发起怒来,提井栏砸老公的头,打祝家庄,小娘们更是一刀一个人头,咋看咋象个二百五;还有孙二娘,丈夫不敢杀的客人,她敢,伙计扛不动的行货,她上。二百五就二百五吧,可是你看作者如何丑化这些女人:前者是胖面腰肥,后者是棒槌般的手脚,辘轴般的腰。虽说是文学形象,但男性作者的笔法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宋代龙丘居士陈慥的夫人,在苏东坡的戏谑下,是这样一个形象:“龙丘居士也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苏东坡本是戏说龙丘居士之可怜,可是现在人的记忆中,早没有陈老兄的记忆了,只记住一个女人的“河东狮吼”。
关于传统女孩子的教育。
女孩子的地位底,不是出生才开始的待遇,而是自打娘胎里就注定了的。殷商卜辞中即有“贞,有子”,“不嘉,有女”的字样,前者的意思是“好了,是个儿子”,后者的意思是“大事不好,是个女婴!”
其次,中国传统社会,男曰儿,女曰婴,我们现在所谓的弃婴,其本义是专指抛弃女孩儿。学者们推论,杀婴弃婴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韩非子曾提及当时人“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如果站这个角度看,我们现在社会的重男轻女(中国农村男女比例不协调的问题已十分严重)似乎不应该是计划生育引起的后果,而只能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所致。
其三,周代,中国就有了所谓的弄璋之喜与弄瓦之喜。土制之瓦和玉制之璋自然差距甚大。女孩子一出生,就给你以瓦片的待遇。但既是瓦片,也不能由着你破瓦破摔,你得接受诸多“素质教育”。这种教育简称“闺媛礼”。闺,意指女子居室的房门。传统文本所谓的闺女,乃是指门里面的女人。这个门,还不是家庭的大门,而是女孩子自己卧室的房门,或曰“二门”。因为俗语里比喻女孩子安静本分,常用语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谓的媛,其本义是美女,美好。闺媛二字合于一处,单从文本上就反映了传统女性美的标准。
中国的闺媛礼始于周代,主要是对女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教材,其目的就是培养女孩子成为合格的女人。《礼记·内则》记载了周代的妇德标准,为闺媛礼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秦代,女子的贞节问题备受重视,日理万机的秦始皇甚至多次刻石提及此事,如在泰山刻石上说:“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静”。到了汉代,闺媛礼臻于完善:前汉出个刘向,作《烈女传》;后汉出个班昭,作《女诫》。汉代之后,对女人的素质教育不断加强、巩固,各种家范家规类的教材不断出版,后人整理为《女儿经》《女论语》之类,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堪称女式百科全书!其内容洋洋大观,大而类之:“男女授受不亲”的男女有别之礼。
《礼记·曲礼》中规定:“男女不杂坐,不同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叔嫂不通问,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于梱,内言不出于梱。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妹女子已嫁而返,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翻译过来,大致意思是说:男女不能杂坐一处,不共用衣服架子,不共用梳洗用具,不亲手递交东西,小叔子与嫂嫂不能互相问候,不得让庶母给自己洗下衣(中国古代上衣下裳,分得很清的,不象咱们现在,一律衣裳了,上下不分,不成体统的),外面的事不得传入闺女内室,内室的言谈也不要说出去。女子定婚,脖子上要带个此货已定的彩带标志。没有大事,比如地震火灾啦什么的,不要进入女孩子的房门。已出嫁的女子回娘家,不能与兄弟同席坐,同盘子吃饭。
古典中国女性美 (作者 供图)
宋代以后,男女授受不亲规定更严格。司马光《书仪》规定:“凡为宫室,必辨内外,深宫固门,内外不共事。不共浴堂,不共厕,男治外事,内治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男子夜行以烛。男仆非有缮修,及有大故,不入中门,入中门,妇人必避之。不可避,亦必以袖遮其面。女仆无故不出中门,有故出中门,亦必拥蔽其面”。看看这规定,就明白古代男人之不易了,一门心思要把“老虎”们关到内笼里去,比动物园的园长还要费心!
包裹女性“金莲”的弓鞋(作者 供图)
当然,大家私下里可能有疑问,这些规定能够操作吗?单说司马光他家吧,如何不共浴堂不共厕的?我猜他家可能是有男女厕所与男女澡堂的,好歹他是当官的,家当厚实点,可对于老百姓,可能就惨了。对男女之别,我们的祖先在搞建筑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古代家庭营造房屋时,一般分内室外室两部分,男子居外,女子居内,男不入,女不出。美国人认为总统是靠不住的,可我们中国人认为女人是靠不住的,男女更是不能碰面的,一碰面可能就坏事。阿Q就是这么认定的:呸,凡男人与女人在一起,就一定不会有什么好事!所以,男子盯女人五秒钟就算非礼,而女人,干脆不能看男人。象潘金莲,武二一进门,这厢就高喊“叔叔回来了!”真是不要脸哪。中国传统社会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长嫂如母,那潘金莲勾搭武二,就更不成体统了。
男性主导的中国古代社会(作者 供图)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东女国——女性文化在丹巴到泸沽湖的历史投影》代前言:女权与男权——一个难解的千年课题
来源:《寻找东女国》(王怀林著),2006年9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作者:王怀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