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田闻一 ‖ 鸣谢!
2019年3月,中国文史出版社举大力,以最好的设计、制作、封面、印刷,集中推出我的川军系列四部长篇纪实小说;同时,出版了我修改、增补了内容的已经出版过多次的《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以下简称《蒋》)一书。
这五本书一经投入市场,立即引起轰动,受到欢迎。同时,立即为水平高、嗅觉灵的“方志四川”注意,将《蒋》书逐日转载。
此书是以1949年末,国共拟在成都进行决战背景上展开的一部纪实小说,最先由四川文艺出版社于1992年4月出版,书名《成都残梦》。当时,此书不声不响地创相当高的发行纪录,在全国第四届书市上名列前茅。成都若干家书肆、报摊前,出现了读者排队买这本书的状况,让作者的我,骇异不己。这本书,过后出了多个版本;台湾著名的汉湘文化公司将此书引进,出了繁体本;同时引进出版的只有另两本书《曾国藩》《废都》。台湾版《成都残梦》,在港澳台和世界华人地区广为发行,至今方兴未艾。《济南日报》全文转载,另外,还有多家报刊作了转载、节载;盗版成风,自不待言。
之所以如此,并非题材,而是因为在大时代风云背景上,写出了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不概念化;不是把蒋介石、蒋经国、胡宗南、王陵基这些“敌对”人物写成纸人纸马;而是在他们必然失败的总趋势下,写出了必然性和偶然性,同时也就写出了丰富性。特别写出了敌对双方众多人物的个性特征。比如蒋介石,就充分展示了他的成熟老练、善变及性格上的弱点。
另外,还有一点重要。在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斗争中,两个营垒中都有作者的亲属参加,他们最后殊途同归,为新中国的建立、成都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例如开篇,鉴于四川的重要,蒋介石对四川省政府主席邓锡侯不信任,拟将他信任的江西省政府主席,同是川人的王陵基调换接替邓。陪同邓上南京的省府秘书兼邓贴身秘书陈懋鲲是作者舅舅。再有,或许有人知道,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成都石室中学人才辈出、荟萃:郭沫若、李劼人和后来成为世界性大生物学家、大数学家、大音乐家的周太玄、魏时征、王光祈都是同学;可是不知道,在嘉陵江畔的顺庆联中也同样如此。作者的外公、蓬安人陈月舫是“湖广填四川”中,福建移民的后裔,作为清末最后一批秀才,转为新学的他,与后来成为民国大人物的广安杨森、也是清末最后一批秀才的西充王缵绪等,也是同班同学。陈月舫以优异成绩考取官费留日生,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诗人。王缵绪主川政时,他当过短时期省府秘书长,成都至今享誉中外的春熙路就是他取的名。
邓锡侯(来源:《川将邓锡侯之子忆抗战往事:城门募捐处乞丐也甩钱》,2015年6月28日《华西都市报》)
作者的大伯读北大时就秘密加入了共产党,毕业后回川一直为党从事秘密工作,作者的父亲毕业于华西大学……这些人物大都在书中用了化名。因为如此,作者感受自然不同,要深入得多。
也因为同样的原因,作者写作的反映川军抗战的《血战》,为天远地远的名报,天津《今晚报》看中,拿出宝贵的版面,逐日连载,连载了内容相对完整的25期。
“方志四川”在载了《蒋》书的相当内容后,接着连载《血战》,共37节,内容更为丰沛、完整。
2019年5月22日,“方志四川”开始连载《血战——川军出征》
这两本书的连载,影响好且巨大。期间,成都阅读协会、方志金牛微信公众号,经“方志四川”和作者同意,转载了《蒋》书部分内容;期间,有时“方志四川”发布稍迟,就有不少读者纷纷问询是何原因,这就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作品受欢迎的程度和“方志四川”的影响。
转载的影响甚至波及到海外。比如,著名学者贾题韬(出生于山西洪洞县,他与大书法家、大画家董寿平,中银第一任行长南汉宸同为洪洞名人,县里为他们塑有铜像。贾题韬毕业于山西大学、曾经在抗战中毁家纾难,组织过学生抗日游击队、作过二战区中校秘书。过后,因病移居成都,先后在光华、金陵、成华、华西大学教授逻辑学与道家哲学。他突出的贡献是在佛学、尤其是佛学的禅宗和中国象棋上。他是中国象棋理论奠基人之一。他著的《象棋指归》被列为“古今象棋十大名著之一”。建国后,他被聘为高级顾问入藏,任西藏宗教事务委员兼佛协副秘书长,在拉萨创办医院,他身体力行,第一次把针炙运用到藏族同胞的治疗中。过后回川,历任四川省佛协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是个标准的名人,贡献颇多)的女儿贾老师,时在美国。她对转载的《血战》每期必看。其中,她特别对三期格外赞赏,情动于衷,在给作者的一封短信中,非常内行地写道:“‘川军出征’之14、15、16节,为川军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惨烈、悲壮、军魂不朽!神勇的副官和神勇的战马着笔出神入化。雪里红是马亦人,如古战场英勇的武士可歌可泣,太感人了。谢谢您用心血为大家奉献出这么一部宏大而精采的作品。”
类似的信还有好些。由此,让作者进一步认识到,作品一旦进入社会,就不再单是自己的,而是有了社会性;在以后的写作中,当更为严谨认真,尽可能为广大读者奉献精品。
在这两部作品的转载中,我发现,每个读者都有不同的能量。他们中好些人层层转载,产生的效果不可低估。比如,一个相当专业的、在朗诵方面有专功的读者,很喜欢“方志四川”转载的《血战》37节。他试朗诵了一段,已经相当好了,然而,他还不满足,准备将37节朗诵好,配上合适的音乐,成为一个单独的相对完整感人的艺术品,再呈现给广大读者。
我们满怀期待!
在这两部作品阶段性地转载完毕之时,我觉得,转载方——无论是《今晚报》还是“方志四川”,就像是上演了一出有声有色剧目的舞台;而广大读者,就是观众。而今大幕徐徐落垂,观众热烈鼓掌。作为编剧的我,情不自禁走上台来,先向台上的表演者,再向台下的观众分别鞠上一躬;发自内心地说:“谢谢!谢谢你们!”“我们后会有期!”
作家简介:田闻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巴金文学院连续三届创作员,资深媒体人。擅长以巴蜀近百年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进行长篇历史小说创作。出版有《未遂政变》《成都残梦》《成都巷战》《争霸四川》《川军出峡》《赵尔丰——雪域将星梦》《张献忠——大西皇帝梦》《辛亥大都督尹昌衡》《八千里路云追月》《黑幕低垂》《东北帝国梦》《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10天》《梦回宽巷子》《大都督· 川军鼻祖尹昌衡》《鏖战·蜀中群雄往事》《混战·争霸巴蜀》《巷战·成都1932》《血战·川军出征》等20多部长篇历史小说、纪实小说。 多篇多次获多种奖项。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田闻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