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第八章 为稳定军心,蒋介石父子故意陶怡于青城山(5)
第八章
为稳定军心,蒋介石父子故意陶怡于青城山
第二天晨光熹微中,他到农场去了。“早安!”他对上工的村民们很客气地问好。
“你应该和我们一道耕田。”一个戴着翻皮帽、穿件没有布的羊皮袍的翘胡子老汉对他说。
“好。”于是,他们借给他一匹马和其他农具。他和他们共同冬耕。
他很快学会了耕田。只是技术不熟练,在转弯处要留下一小块空田。农民们不客气,要他重耕。他憋着一股气耕田,也没有回到饭店去吃午饭。一直耕到晚上,技术熟练了,但身体也快散架了。
上世纪50年代,头戴斗笠的蒋经国,巡视中部横贯公路的施工情形,休息时露出愉悦的笑容(图片来源:光明网)
又回到空荡冷寂的教堂,吃了点干粮,倒在冷森森的车房中睡着了。
“朋友!朋友!”他醒了,站在他面前的是位身量高大、面容慈祥的老太太。她叫沙弗牙,68岁了,儿子在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她说:“这儿冷,到我草屋里去睡吧!”
“十分感谢你,我慈爱的老朋友!”他说,“不过我今天很疲倦了,明天我再去吧。”
“不用怕我,孩子。”沙弗牙弯下腰,用一只粗糙的大手摩挲着他的肩,
“在这儿睡,是要生病的。我住的虽是草屋,可要比这里好得多,一同去吧!”见沙弗牙很真诚,他便去了。夜半姗姗而行。沙弗牙已为他备好了床铺,又请他吃了些东西,就睡了。
睡了四小时,又是晨光熹微 , 他又起身到农场去上工。
“好早呀!耕田比吃面包难吧?”抽着莫合烟、衣衫褴褛的村民们这样嘲讽地问他。
就这样耕了五天田。
第六天村民们请他参加会议。
10天后,他被村民们派到城里去接洽许多关于土地、借款、购置农具及捐税等问题。办得尽善尽美。接下来村民们就不要他下田耕作了。一个月后,他被村民们选为村苏维埃副主席。
1935年前后,蒋经国夫妇在苏联海滨渡假(图片来源:光明网)
一年半后,他接到通知回莫斯科。夜晚,他在村苏维埃研究了最后一次工作后,被很多人送回家。
时间很晚了。皎洁的月亮从窗棂中探进头来,老主人沙弗牙还在等着他。一见面,她哭了,指着那张只有三只脚的小木桌说:“孩子,请用吧!”小木桌上放着一瓶牛奶、两个鸡蛋、三块黑面包和一碗红茶。那时苏联农村还穷。一年多来,他在这个小木桌上吃的不过是洋芋、黑面包、盐等三种食品。
“亲爱的沙弗牙,请你把这些东西者捡起来,明天送到合作社去。既然村民大会决议了,每户都要把所有的牛奶、鸡蛋交出去支援国家建设,我怎么可以吃呢?”
“亲爱的孩子,明天你就要走了。”沙弗牙哭得更伤心了,“这一年多来,你给我们做了多少事?你就在我这里好好吃一顿吧!”
他将鸡蛋和牛奶放回橱柜中,坐在一个木墩上吃了黑面包喝了红茶。“亲爱的沙弗牙,这茶里放有糖吧?糖是从哪里来的?”
“你就不要再问了,我只有这样一块糖。”
他感到有点伤心,赶忙站起来说:“晚安!”他含泪回到自己的房间。房间是由几十块木板搭成的,在牛栏旁边;床是由四块木板两张木凳搭成的。
早晨3点钟他就醒了,8点钟起床整理行李。还是来时那两只破旧的小箱,内装两件衬衣、裤子和一双袜子。与一年多前不同的是,衣物上增加了十多个补丁。
沙弗牙蹒跚着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块肥皂。她说:“你三个多月没用肥皂洗脸啦!”说着递过肥皂。
草屋外面的人渐渐多起来了。
村民们给他开了个露天欢送会。村民们有的拿着苹果,有的拿着鸡蛋送他,村民们都含着惜别的泪。
石可夫村离火车站30公里。村民们预备了一辆三匹马拉的马车,这在俄国农村是最隆重的礼节。
老妈妈沙弗牙和他抱头痛哭。 “驾!”车夫扬起了鞭子,在乡间碎石公路上,三匹马扬开了蹄子。 太阳升起来了,金晃晃的。回头望去,石可夫村渐渐远去。村民们还
在招手。沙弗牙站在她的草屋前,向他挥动着手中的头巾。
第二年,1933年夏天,他回石可夫村去看沙弗牙,可老妈妈已去世两个多月了。他悲痛万分,买了束鲜花,恭恭敬敬放在老人墓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