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呼唤‖蔡玲

作者:蔡 玲(中国驻伊拉克使馆经参处前三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4-21 20:48:44 浏览次数: 【字体: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呼唤

蔡 玲

亚洲的西南部奔腾着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条大河,它们与美洲的密西西比、亚马逊,非洲的尼罗河,以及亚洲的黄河、长江和恒河,共为世界八大大河。两河流域有史以来被称作“美索不达米亚”,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地域之一。这里自古被当作伊甸园的所在地,是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的故乡。公元前5000年,两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今伊拉克)就已有古人类居住,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就发生在两河流域的新月地带,就在这里孕育了人类祖先最初的文明。

世界考古学家认为,两河流域在世界人类史上首创了27个“世界第一”。公元前4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管、骨针、木棒把如同楔形的笔画刻在泥板上,晒干后成为长久保存的文书,这就是人类最早的文字。

在数学领域和天文学方面,美索不达米亚人最早采用十进位和六十进位法计数,推算出一年是365天6时15分41秒(比近代的计算只多了26分55秒);把一小时分成60分,一分钟分为60秒;以七天为一星期;把圆周分为360度等,至今为全世界所沿袭。

两河文明发展了灌溉和冶金技术,公元前4000年就已开始应用青铜铸件,到公元前900年(比中国秦始皇时代早700年)已完全进入铁器时代;最早发明了犁、货车和战车,最早利用风力当动力。

公元前1792年—前1750年,古巴比伦王朝在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编撰了一部法典,将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人像浮雕刻在一个高2.25米、厚0.5米的整块石柱上。法典详细规范了国王、汉隶主与自由民、奴隶之间的阶级关系,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则是最早的立法者(20世纪80年代,我在法国巴黎卢浮宫目睹了这件史前文物原件,不同凡响)。

汉谟拉比法典

此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还开创了人类历史最早的药典、最早的农历、最早的宇宙进化论和宇宙论、最早的学校、最早的两院制议会、最早的史学家、最早的判例和减税事件、最早的图书馆目录等等,为世界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稍后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即恒河)文明,是在两河文明的影响和促进下发展起来的。

然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两河流域多次成为各种势力角逐的战场,先后曾为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突厥人、蒙古人、波斯人所统治,最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西欧的殖民地,直至1958年独立成立了伊拉克共和国。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量文物古迹文化遗产,亦饱经忧患、屡遭劫难,历尽时世沧桑。其中保存较为完整、并已部分发掘出土的当属古巴比伦王朝和新巴比伦王朝时期的遗址遗物,但在万劫之后亦伤痕累累。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90公里处,便是蜚声世界的巴比伦古城遗址。由于巴比伦地处幼发拉底河河畔,水草繁茂,气候宜人,交通方便,且战略地位重要,有史以来就是两河流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一直是世界最繁华、最壮观的都市。特别是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世纪,比秦始皇早400年)王朝,新巴比伦城进入鼎盛时期。据史书记载,并经发掘时对遗址的实测验证,尼布甲尼撒重建的新巴比伦城呈正方形,每边长20公里,由护城河、外城墙、内城墙三重环绕。高大的城墙每隔44米便有一座塔楼,共建塔楼300多座,100道青铜大门。城里的街道宽敞笔直,纵横交错,全部石板铺筑。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王宫建在城南,俗称“南宫”,面积5700平方米,由5个建筑群组成,全是富丽堂皇的宫殿。脍炙人口的“空中花园”就建在皇宫旁边。

巴比伦古城遗址

相传,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波斯国(今伊朗)的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这位绝代佳人在宫中甚感寂寞,时时思念故乡与父母。国王为博爱妃一笑,命无数工匠在王宫旁筑起一座等边阶梯型假山,山上层层栽植各种奇花异草树木,并开辟幽静的山间小道,道旁潺潺流水。山腰建有亭台楼阁数座供爱妃休闲,山顶则有堂皇宫殿一座供爱妃远眺。由于花园比宫墙高出很多,远远望去,一座鲜花盛开的碧绿青山宛如飘浮在空中。每天,无数平民一个接一个排着队头顶瓦罐去幼发拉底河打水,又一个接一个排着队头顶水罐层层登山浇灌这些奇花异木。很多人就这样在排着的队伍中一头栽倒死去。整座城堡连同“空中花园”,工程之艰巨浩大,丝毫不亚于400年后中国的万里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曾到这里考古的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感叹道:“它的壮丽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城市!”巴比伦文明古迹被国际公认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地理变迁,古巴比伦城堡和“空中花园”逐渐衰败、湮没,被泥沙深埋于地下。近代,伊拉克政府对巴比伦古城部分遗址进行了大规模挖掘,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1984和1985两年,我在中国驻伊拉克共和国大使馆经参处工作,1986至1987年,又赴伊三次,去过几次巴比伦遗址,从被部分挖掘出土显露地面的断壁残垣、古道遗迹中,不难窥见古城当年的盛貌与辉煌。巴比伦古都的重要建筑之一——“伊斯特城门”,经修葺一新的面貌迎接各国观众。

“伊斯特”在古巴比伦神活中是光芒照人的性爱女神和宇宙女王,她的标志是维纳斯和晨星。另一方面,她也是代表悲壮和战斗的女神。当她被作为战斗女神时,她的标志是狮子。她高高地耸立在通往巴比伦神庙(高达90多米)和王宫区的仪仗大道上,用彩色釉面青砖砌筑,墙面及城门上都饰有狮子、公牛等多种动物浮雕。我在参观出土的建筑物废墟时,很多残墙断壁上各种动物的浮雕亦清晰可见,个个栩栩如生。足见人类祖先对动物的尊敬和热爱,以及建筑和雕塑工艺的精湛。

在古城遗址的北端,有个出土的巨大石狮—— “巴比伦狮”,身长3米,高2米,宽1.5米,是用一整块青灰色的巨石雕凿而成。石狮昂首张嘴屹立在一块长方形的整块石基上,目视苍天,似在怒吼,前伸的左前爪下死死踩住一个象征敌人的仰面朝天的石头人,意寓巴比伦文明的强胜无敌。古城遗址旁,建了一座巴比伦博物馆,陈列着巴比伦古城模型和“空中花园”模型以及在当地挖掘出土的大量古巴比伦时期的文物。

巴比伦狮

在世界考古学史上,伊拉克的古文明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堪称是世界上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位于巴格达市中心库尔哈区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是可与大英博物馆齐名的世界最著名的十大博物馆之一,展品既有来自两河流域、希腊、波斯、伊斯兰等地文物,也有包括犹太人始祖亚伯拉罕的遗物等旷世珍宝。

海湾战争爆发前,为保护文物免遭战争破坏,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把收藏的数以万计从旧石器时代到伊斯兰时期的极珍贵文物转移到各省博物馆收藏。但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中,各地30座博物馆仍被多国部队空袭摧毁,另有5座在内战中被库尔德和什叶派穆斯林武装洗劫一空,幸免于难的大量文物还被偷运到国外。

除已被挖掘出土的遗址,还有大量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迹依然还被埋在地下,只消数分钟的地毯式深层轰炸就足以把埋在地底下数以万计的5000年文明遗址毁灭。

出于主观保护意愿,伊拉克10000个重要古遗址中,有1000个遗址都位于作为重点轰炸目标的重要军事设施附近,例如上述古巴比伦城堡和“空中花园”遗址距伊拉克的希拉化学武器制造厂只有6英里;北方重镇摩苏尔则是伊拉克的导弹基地;古代亚述帝国的都城尼尼微古城遗址,处在伊拉克生物和化学武器工厂的包围中。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美英等国的轰炸已殃及和毁坏大量伊拉克古迹。巴格达城郊的忒息丰拱门及其他古建筑,1985年我去参观时还是那样精美绝伦,令每一位中外观光者无不为人类祖先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准而惊叹折服。2003年,我在电视里看到,这一世界级的独一无二的古建筑已惨遭毁容,面目全非,被炸得摇摇欲坠,我的心被揪紧了,似乎一阵小风,这座已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精美古建筑便会顷刻轰然坍塌化为细末尘埃。世界著名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巴格达考古博物馆在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战争中也惨遭空袭和洗劫。电视报道向世人展示的是弹痕累累狼迹遍地的展厅和空空如也被炸毁的展柜。

黄金可买,钻石有价。记载古人类文明、历尽数千年沧桑的文物古迹,无价!一旦遭毁,永不再生!

鉴于文物古迹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及破损残坏、无可挽回的特性,不管它们所处何国何地,都应受到全世界不分民族、国别共同的保护和珍惜。历史文物古迹,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它们是世界共有遗产和全人类共有的财富!

古迹无罪,史训能言。在五光十色的人类文明之林,饱受摧残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虽已伤痕累累,但依然在滔滔的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昂然挺立。较之一时的金钱、权贵与浮华,文化的生命力恒久而神奇。经过万劫的两河文明正犹如那出土的“巴比伦狮”,它昂首目视苍天,冲天长号悲鸣,永远地呼唤着人类的真识与良知!

从1984年我初赴伊拉克至今,再未重返巴比伦,一别38年,今后恐难再去。1987年的那最后一次相见,历历在目,不想已成我与你们的永诀!不,断壁残垣上的古动物群,“伊斯物”城门上的古动物雕像,一脚踩住敌人的“巴比伦狮”,整个出土的古巴比伦废墟,你们永远显现在我的眼前,鲜活在我的心中。

世界唯一不二、无与伦比的巴比伦,以及巴比伦的动物们,数千年的沧桑与战火未能把你们泯灭,在这次始于公元2003年3月20日的伊拉克战争,你依然顽强生存!

啊,巴比伦,你,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你永远象征着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人类历史永存!巴比伦文明永存!

要和平,不要战争!

写于2022年4月6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蔡 玲(中国驻伊拉克使馆经参处前三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