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遥望铁山‖黄森

作者:黄 森(四川省威远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2-25 21:07:34 浏览次数: 【字体:

遥望铁山

黄 森

好些史料中提到一个地名,就是位于四川省威远县西北方向的铁山。铁山并不特指哪座山峰或哪条山脉,而是泛指威远、荣县、仁寿等数县交界处的整个菱铁矿区。

亿万年间,地质运动孕育出铁山地区丰富的矿石宝藏,隐匿于穹窿构造下的重山丛林之间,如待字闺中的少女,静候着面纱揭开的那一刻。当铁器取代青铜站上历史舞台,铁山渐次显露出丰腴的身姿,吸引着世人的注视,也源源不断地为周围的百姓奉送着膏脂。

铁山古道铁厂铺段冶铁遗址(曹念 摄,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铁山丰饶而又内敛,厚德而又无私。她矗立在时间的长河里,默默注视着一茬又一茬凡人的繁衍生息,以及一世又一世家国的更代替换,公允地对待每一批前来开采的矿工,不论他们姓甚名谁,不在乎他们属唐还是归明。她毫不吝惜、有求必应,任随世人挖山开石、掘洞取矿,也从不顾及自己的肌体最终幻化成锄铧锥镰,还是刀剑斧戟。

如铁山一般厚重的,还有围绕铁山而衍生的人文历史。三国时期,蜀汉驻兵于此,《元和郡县志》在始建县条目下记载:“铁山在县东南七十里,出铁,诸葛亮取为兵器,其铁刚利,堪充贡焉。”西晋时代,李雄据蜀时,曾设威远镇,作为军事哨所,屯军守护和开发铁矿资源。隋末唐初,基于稳固铁山秩序的县级建置调整也不断进行,以加强对矿石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铁山西北,是隋开皇十年建镇、大业五年升县的始建县;南向微西,有晋义熙十年设置、贞观六年改属荣州的咨官县;东南方向,就是始置于隋开皇十一年的威远县。此后一千余年,铁山周围的行政区划几经更易,至1958年,铁山区域基本划归威远县管辖。

作为重要战略资源,千百年,萦绕在铁山四周的,不仅有浇铸铁水的刺啦声、捶打铁器的叮当声,也偶有人类争夺资源的喊杀声。东晋以降,统辖铁山的管理者与居住在铁山周围统称为“铁山獠”的少数民族族群之间,因为争夺铁盐等资源,曾爆发过数十次剧烈争斗,也因此开启了方山古砦的建设史。这种对抗,几乎持续到宋代,直至獠人或逐步迁徙,或同化融合,才基本消失。

民国《荣县志》记录铁山(铁厂铺)造兵器及诸葛亮出铁山(曹念 供图,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但更多的时候,铁山与人是和谐共处的,铁山周围的人与人也是相互礼敬有加的。他们共同遵循着自然法则,追寻着相合相衡的境界。在一千多年的开采和冶炼史中,因为生产力低下,以及田园牧歌的生活形态,人们没有无度的索取,铁山也平静地接纳着每一次求拜,用她丰足的储存,滋养着有需于她的人,似是不尽不竭。时间缓缓地在悠长的岁月中流淌,铁山也慢慢地剥落一层层外衣,让她的籽实一筐筐地被人运出山沟,送进周围一百多座小熔炉,炼铸成形形色色结实的农具、炊具、工具,供一代又一代人使用。

然而,这种节奏却在近百年间被骤然打破。当西方的热兵器和工业技术的传入,人们对钢铁的需求量也陡然增长,当人类的欲望在征服的高速路上狂奔时,资源的耗散也在奏响铁山最后的挽歌。基于开采技术的改善和采掘机械的运用,在卡车一车车地运送之下,铁山的矿石资源也在加速枯竭,至1985年,曾经广袤的铁山区域内,铁矿石已基本采空,结束了其一千余年的使命,徒留下一道道伤痕。

三十多年来,当铁山渐渐被人们遗忘时,她已抛却了曾经的繁盛,正专心致志地休养生息,并展现出旺盛而又强健的生命体征。她静静地舔舐着采掘的伤口,让它们在雨水的浸润下自然愈合,冲刷去厚厚的粉尘。曾几何时,那些堆积在铁山区域的弃砂上,已生长出繁茂的草木,不经意间,铁山正以另一种生命形态显露出生生不息。当你流连于铁山之间,也许你脚下踩着的哪座土堆下,还藏匿着散落的箩筐、废弃的锄镐,还封印着隋朝的汗水、宋时的泪滴。

同铁山一道默默奉养着世人的,还有铁山周围众多的煤矿。在连绵的穹窿山体下,与铁矿伴生的煤层,因发热量高,和铁矿形成天然的配伍,在从石头到器物的演化中,共同撑起了周围城镇的繁华,也见证了战乱、动荡之下城市的兴废。

和无私的铁山一样,大方的威远人从来不曾吝啬,发源于铁山的河流,涵育出威远人民的质朴。他们拿出家中最好的物产奉献于人,却几乎没有寻求过回报。抗日战争期间,威远生产的铁成为重要战略物资,受到国民政府经济部资源委员会统管;从威远地下挖掘出的煤炭,为自贡井盐的生产起到支撑作用;兵员、粮食等等,威远人一样都没有落后。都说“川军不负国”,而率真的威远人民,也曾为抗战献出了最硬的鳞片。这种精神传续至今,产自于威远的铁、煤、天然气奔赴八方,拉动了众多地方经济发展。

铁山古道上远古青阳洞遗址(曹念 摄,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当繁华落尽,铁山已以另一个姿态焕发新生。如今,在铁山区域内,石板河AAAA级景区已获批开放,船石湖旅游小镇等一批旅游项目也正逐步开发,吸引了远近的游客。她以一个华丽的转身,实现了从矿区到景区的蜕变。这些,都是铁山额外的馈赠。

岁月的变迁,荒了铁山、空了煤山,留下的,自当是绿水青山。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黄 森(四川省威远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

供图:曹 念

图源:华西都市报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