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雨和水
张业清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5日 13版)
我是湖南人,家住澧水边,雨多,水也多。小时候就喜欢雨。没有雨具,下雨了也没人打伞。大家都这样,习惯成自然。后来到北方工作,遇到下雨,也不习惯带伞,经常挨家人数落。
小时候不知道有雨水这个节气。只晓得立春后雨和水会多起来。
南方春来早。过完年不久,时不时就会下雨。印象中,早春的雨很细。风一吹,雨会变得朦朦胧胧;风一停,雨开始变得又细又直。越接近地面,雨的细看得越清楚。人们喜欢搬个小板凳,坐在自家堂屋大门外的屋檐下,呆呆地看一会儿细雨。瓦房草房屋顶的雨水会顺屋檐缓流,水流比其他地方粗一些。那时人们很悠闲,看了远处看近处,看够了就进屋子。
那时穷,一般家里都没有伞。出门回来,面部就像现在做了美容的姑娘大婶一样,明显有水泡泡。遇人要说话,用右手往脸上一抹,逆时针方向,右下开始,往上,右上,经额头,向左,从左脸往下,到下巴后,将手往地上一甩,水就没啦。有时还说一句,今天雨不大。
下雨天,地面的水开始变活了,会动起来,流起来。南方春天的雨水天气,感觉暖暖的,完全不像冬天的雨,总是湿冷湿冷的。同样的温度,春天的雨让人觉得很舒服。光脚丫是早了点。得到牛耕田时,才觉得光脚丫不冷。没有水泥路面,经过冬季低温,大地板结,踩踏起来,感觉软中带硬,会留下浅浅的脚印。光脚丫走路,会直接把大地的气息传输到脑子里,妙不可言。
这时农村不忙,会有农户串门。一般会谈准备春耕的事儿,偶尔对当年的夏季收成做一些并不要对方回应的预测,看上去像是自言自语,表达出一种对丰收的期盼。本来,南方的冬季就不是枯黄景色。等到初春时,地上就会出现新绿。屋前屋后都很绿了,油菜花到处都是,一抬头,就有一眼望不到头的那种绿。那遍地的油菜花,没风时会散发淡淡的花香;有风时,一定是浓浓的香味,吸一口气,那种清香会直接进入心肺。平原的春天,农村遍地是绿色、黄色,很好看。
雨落了,水动了。田间、田与田之间的小沟沟,开始有流水啦。很奇怪,等不到多时,小沟沟就会出现小鱼。这时候童叟会像有人指引一样,纷纷走到小沟沟边,查看小沟沟里有没有鱼。小沟沟不深,水很清,有鱼是可以看到的。看到鱼人们立即就抓,不会有谁犹豫,好像也不需要人教,都是这样做的。小时候吃的鱼,都是这种小鱼,都是自己和小伙伴一起抓的。吃不完的,用盐腌后晒一下,日后慢慢吃。春耕时牛“打墙”,就是牛拉着一个铁耙,在水田整理田面,目的是把耕过的田整理平,以便播种。这时,田里的鲤鱼和鲫鱼,被打墙的铁耙弄翻,鱼肚子朝天,很容易看到。跟随在铁耙后面的小孩子,几乎同时会朝鱼肚翻白处跑去,边跑边把捉鱼的姿势准备好。
雨水过后。等不了多少天,大人小孩会在自家竹园砍竹接线挂鱼钩,准备钓鱼。鱼钩花钱买,一般是一分钱一个钩,其他都是自己做的。钓完鱼就把鱼竿扔了,鱼钩和鱼线收好,来年再用。鱼饵是自己到田间寻找的。一般是大人带小孩在油菜花田地里用锹掘蚯蚓。有一种红色细长的蚯蚓,鱼特别爱吃。人们专门掘这种蚯蚓。一般都能很快挖到。惊蛰的雷声会唤起冬眠的鱼儿。池塘的鱼儿会在惊蛰后游动寻食,蚯蚓是鱼的美食。只要池塘有鱼,带蚯蚓的鱼钩,放下去一会儿就会起钩。鱼都不大,不过能钓很多。如果雨水过后温度很快升起来,就不用等到惊蛰,提前几天也能钓到鱼。
春夏秋冬,鱼米之乡,先是有鱼,然后才有米。这个顺序是按照每年的自然时节来的。春播前就开始抓鱼啦,粮食要到夏季才能收获。还没有春耕,雨水过后,雨多起来,田间有水,牛才能耕地。就等水啦。下雨天,打几个雷,开始是遥远的闷雷,像火车声音一样滚滚过来,再就是突然雷炸,声音特大,蛮可怕的,胆子小的会捂耳朵,甚至躲起来。
雨水惊蛰,细雨、中雨、大雨,田间水够了,牛下田,春播开始。所有这一切,一气呵成,就像自然给予人类的恩惠,年复一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