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李妈妈的家宴‖蒋玉香

作者:蒋玉香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1-03 21:05:52 浏览次数: 【字体:

李妈妈的家宴

蒋玉香

那是一个暖冬的清晨,阳光从窗户懒懒地照进卧室。睡眼朦胧中接到任老师打来的电话,言语中透着激动,提醒我化一个淡妆,穿一身得体的衣服,李妈妈邀请我们去她家吃午饭。听到这话,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对中午的赴宴充满期待。

任老师口中的李妈妈,是一位勤俭持家的老人,77岁的年纪,精神抖擞,身体健朗。为感谢我们学校几位“小老师”的指导,李妈妈特意嘱咐她的女儿,邀请我们来家里吃饭,以表感谢。她老人家要亲自下厨,为我们准备午餐。

对于快节奏的当下,宴请大体是在餐馆、酒店,方便、快捷。不用提前准备,不用餐后收拾,拍拍屁股,两手一挥,就可大摇大摆、干脆利落地离场,奔赴下一个目的地。而家宴,则显得弥足珍贵!

任老师订了一束花、一个果篮,我们一行来到了李妈妈家。李妈妈热情地把我们领进家门,已经相熟,任老师还是郑重地向李妈妈一一介绍我们几位。

李妈妈一头微卷的白发,夹杂着一些青丝,蓝色的针织外衣搭配着红色的圆领毛衣,贴切地衬托着她红润的脸庞,老人家特别爱笑,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看到我们——她的“小老师”们的到来,高兴中伴着些许局促。她在厨房里忙活,围着围裙正在炒菜,旁边的砂锅里正冒着热气。厨房是李妈妈的地盘,她不让我们插手,招呼我们就坐。

大厅的书桌上,摆放着一把油光发亮的老式算盘,我的思绪被带入那因算盘而结的缘分里。初识李妈妈是在2019年,她是我们培训学校老年珠算公益班的第一批学员,也是年龄最大的一位;坚持得最久、最是勤奋、进步最快。她亲切地叫我们“小老师”,我们亲昵地称她为“李妈妈”。自从学习珠算,她的老年生活变得充实,那把老式算盘陪伴着她上课,风雨无阻。在家每天坚持打算盘,练习题单,不曾间断。每每去菜市场买菜,李妈妈的口算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比常年卖菜的摊贩还快,让周围的人对她刮目相看。

记得一个周末,印象最深的是那天的天气。风大、雷鸣、闪电,天空下起瓢泼大雨;空荡荡的珠算教室里,珠算何老师正担心班里的“大学生”们如何来上课时,门一下打开,李妈妈准时出现在教室。她穿着一双长筒的黑色雨靴,手里收拢的雨伞汇集一条筷子般大小的水流,倾注而下,哗啦啦打在地板上;李妈妈身上冒着腾腾热气,气息有些许急促,部分衣服和头发被飘来的雨打湿,背包里的那把老式算盘保护完好。没打到车,李妈妈走了两里雨路过来上课。

一阵香气钻进鼻孔,思绪被拉回来。李妈妈炖的土鸡快好了。我钻进厨房,李妈妈看我嘴馋的样子,笑眯眯地说,这是昨天刚从乡下买的资格的土鸡,鸡汤是用鸡腿菇、香菇、海王菇等各种菌菇炖制,用砂锅慢火炖了一上午,出锅前半小时放上红枣、枸杞,美味、营养。那桌上的是什么?我指着桌上摆着几个大碗装着的象果冻状的食物,李妈妈的女儿走过来说,这是我妈妈昨天搅了一天的红薯凉粉,吃完饭后要给你们打包带回家;我想象着,当红薯粉在热水的作用下,一位老人用尽自己的绵薄力气,顺着一个方向,一刻也不停地搅拌、搅拌,只为给她几位“小老师”过过嘴瘾,心中充满感动。还有那饺子的肉,李妈妈的女儿继续讲,是昨天去乡下买的土猪肉,妈妈一点一点切好剁碎,晚上一个一个包好;那个青菜呢,是刚刚我们来时,从妈妈开垦的地里才采摘下来,李妈妈的女儿一脸骄傲。为了菜搭配得好看且营养,她们母女还特地去菜市场买回圣女果。红绿搭配,满满一桌,甚是好看。

李妈妈家是一个书香家庭,她的老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师,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也影响了他们女儿的一生。李妈妈在年迈的年纪,依然对教师有着那份尊敬,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吧。想起李一清主席的短篇小说《棋盘上的麦子》里的一句话:“麦子是有生命力的,人种下善果,结出善果”。《爱的教育》里有言,“先生(老师)的名字,永远须用敬意来称呼,它是世间最尊贵,最可怀慕的名字。”李妈妈尊称我们为“小老师”,其实,她才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大老师”。

一锅鸡汤,两盘饺子,三碗凉粉,四棵青菜,几枚圣女果,李妈妈花了两天时间,精心准备出一桌丰盛的家宴。我们端起碗里的鸡汤,相互敬祝、问候;在这个暖阳的冬日里,这鸡汤温暖的,不是一个人的胃,是一桌人的心。

作者简介

蒋玉香,笔名玉玲珑,湖南省道县人,现居南充西充。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南充市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神墨教育培训学校。文章散见《华西都市报》《南充日报》《南充晚报》《大渡河文学》等报刊及封面新闻、方志四川、天府散文、今日顺庆、新媒体平台。作品《一阵风从川北吹来—读杨胜应长篇小说〈川北风〉》获2020年度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三等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玉香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