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若尔盖 春常在‖曲三

作者:曲 三(德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干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2-30 21:49:16 浏览次数: 【字体:

若尔盖 春常在

曲 三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两年前,背负援建使命初上高原,面对种种未知,内心的忐忑似乎还在眼前。如今两年过去,这份忐忑却早已化为难分难舍。

若尔盖花湖(图片来源:若尔盖县人民政府)

两年,在若尔盖这片雪域高原上,处处留下了德阳援建者的汗水和足迹。学校的操场,医院的手术台,热火朝天的项目工地……一串串足迹,都将永远镌刻在记忆的深处。

难以忘记,德阳援建占哇乡远牧点道路竣工,我前去参加验收时,藏族群众像过节一样高兴,纷纷向我伸出大拇指,献上洁白的哈达。走在路上,骑着摩托的藏族群众得知我是德阳来的,也纷纷停车竖起大拇指。黝黑的笑脸至今在眼前浮现,淳朴的话语至今在耳边回响:“感谢德阳,你们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摩托车现在可以直接开上山了,从此结束了人背马驮的历史!”仍然记得,那条维系着幸福希望的道路,在山上蜿蜒曲折,跨越数条溪流,穿越莽莽森林,像一条天梯延伸到白云深处。这是多么美丽的图景,我会一直把它珍藏在脑海之中。

难以忘记,市领导眼角晶莹的泪光。德阳援建纳木中学教学楼竣工投入使用,德阳市领导带队前往看望。学生们自发起立,用童音齐声说道:“感谢德阳市委、市政府对我校的真情援建!”我分明看到,市领导的眼角泛着泪光。我知道,那是被孩子们天真无邪、发自内心的话语所感动的泪光。德阳援建的纳木中学教学楼,如今是若尔盖面积最大的单体结构建筑,每年吸纳来自川、甘、青三省的数百名学生就读。每天清晨,“德阳昊耘楼”5个金色大字映着高原的朝阳,格外美丽。

德阳援建纳木中学教学楼(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难以忘记,唐克水厂通水时藏族群众的欣喜。德阳援建的水厂正式通水那天,一百多名藏族群众自发聚集起来,燃放鞭炮,撒漫天的龙达,跳起欢乐的舞蹈,表达内心的欢喜与祝福。水厂的墙上,一排红色的大字格外醒目:“清泉润民心,感恩德阳情。”镇上分时段供水成为历史,8000多名农牧民的生活用水得到解决,为唐克建成“全省特色小城镇”奠定了基础。

唐克自来水厂(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难以忘记,草原“小仙女”可爱的笑容。被德阳媒体称为草原“小仙女”的康卓措出生在若尔盖大草原的牧民家庭,因父母上山挖虫草,仅有4个月大的康卓措被独自留在家里,不慎碰到火炉导致全身大面积烫伤。所幸在德阳对口帮扶若尔盖县前方指挥部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德阳市人民医院对“小仙女”进行了74天的免费治疗护理,医院客座教授、以色列专家托帕兹飞越8000公里为她进行手术,挛缩瘢痕得到了完全松解,生长发育不再受影响。后来,通过我的牵线搭桥 ,“小仙女”参加了“2018年感动经开区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并获得德阳企业1万元的捐赠。当年10月,我再次前往“小仙女”家中探望她时,“小仙女”全家竟把我当成“活菩萨”行大礼。我告诉他们,要谢就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谢这个好时代。两岁的“小仙女”脸上绽放出可爱的笑容,如同高原上盛开的雪莲。我顿时觉得,只要这样的笑容能处处绽放,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两年,眼看平地起高楼。作为援建项目组组长,我见证了天堑变通途。德阳投资2.2亿元援建资金筑起了一条条道路,一座座桥梁,一栋栋房屋,让若尔盖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草原因而四通八达,游客如织,繁华如斯。

“小仙女”康卓措一家参加2018年度感动经开区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图片来源:德阳日报)

这两年,我见识了人间美景,体味了朋友真情。闲暇时,与摄友们策马草原,共赏黄河九曲第一湾的落日;寻梦花湖,追寻高原精灵黑颈鹤的踪迹。哈秋湖、天鹅湖、日尔朗山、扎萨格……巍巍雪山,茫茫草原,星罗棋布的海子,处处留下探索的足迹。两年草原逐美,发表文章及照片上百篇,既宣传了草原美景,又提高了素养。

为进一步完善若尔盖花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德阳提供1000万元援助资金用于花湖游客接待中心、公共厕所、游客集散广场、人行天桥等景区项目建设。图为已建成的人行天桥项目(古蓉媛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这两年,身是艰苦的,心却是充实的。高寒缺氧,总是让我整夜难以入眠;孤独寂寞,总是让我陷入对亲人的思念。然而,“此心安处是吾乡”,繁忙的援建工作冲淡了这种思念,一个个项目的竣工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藏族同胞的认可更让我们有一种自豪感。草原上,处处可见的“德阳援建”标识,就是我们树立的品牌。

我们这一批援建者即将离开若尔盖回到德阳,新一批援建者又会来到高原,接过对口帮扶这面大旗,继续把“德阳援建”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再见了,天边的若尔盖!再见了,美丽的大草原!我想我们一定会再见,在那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

曲三,德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干部,2018年在阿坝州若尔盖县参加援藏工作。曾在《人民日报》《四川文学》《四川作家报》《华西都市报》《德阳日报》《德阳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若干。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曲 三(德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干部)

供稿: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