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枯叶蝶 ‖ 蒋蓝
枯叶蝶
蒋 蓝
一个地方、一个物种,往往因为一篇名文而爆得大名,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数不胜数。比如,因为唐朝的广浚和尚的琴声,使得峨眉山的弹琴蛙名声远播;又因为徐迟的哲理散文《枯叶蝴蝶》,人们知道了峨眉山伏虎寺的枯叶蝶。
峨眉山蝴蝶群落十分庞大,据统计共有268种之多,属于峨眉山特有的就有53种。其中英雄金凤蝶和中华枯叶蝶,堪称稀世之珍。
我每年都要到峨眉半山七里坪住上几个月,去山里散步的机会很多。从报国寺往西行约一公里,就是峨眉山最大寺院之一的伏虎寺。寺庙始建于晋代(一说唐代),当时称为“药师殿”,后因山形如卧虎,加之曾经老虎出没,遂将寺定名为“伏虎寺”。也许因为独特的山林气候,从暮春到初秋,在伏虎寺的四周花枝、草丛、曲径间,甚至是殿堂之内,往往会看到枯叶蝶随风摇摆。枯叶蝶身长3厘米,展开双翅有8厘米左右,它们喜欢单独长途飞行,从不见成群结队。时飞时息,采食花蜜或树液,一旦遇有敌情,立刻疾速地飞落在树枝上或草丛,伪装成枯叶。依靠这种特殊的自卫能力,枯叶蝶在峨眉山代代相传。
峨眉山伏虎寺
据说枯叶蝶有嗜酒的习性,闻酒即来,一些贩卖蝴蝶标本的人利用这一特性诱捕它,枯叶蝶常常是酒还没喝到就成了标本。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之嗜酒如狂,至今还是未解之谜。
另外,在报国寺、长老坪、善觉寺、万年寺、清音阁一带,也可见到枯叶蝶的身影。其实在1980年之前,川西南山区如瓦屋山、青城山也常见枯叶蝶。仔细观察,它停息之时,两面“三刀翅”紧紧收缩竖立,将身子深深地隐藏,展示出翅膀的腹面。这种隐身术远远高于鸵鸟埋沙,因为它腹面全是古铜色,在秋天酷似一片枯叶,且常常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化,色彩和形态都和树叶无异。一条纵贯前后翅中部的黑色条纹和细纹,很像树叶的中脉和支脉;后翅的末端拖着两条和叶柄十分相似的“尾巴”,静止在树枝上,很难分辨出蝶与叶。
从学理上讲,枯叶蝶属于中华枯叶蛱蝶,它把姿色藏在老妇人一般的褶皱下,这是一种典型的《聊斋》易容术。偶尔迎风飞起,终于让我目睹了那种埋名浊世的仪态,依然还有一种孤芳自赏,渐渐融入虚无的喟叹。
枯叶蝶的丽彩可与凤蝶媲美,大都为绒缎般的墨蓝,闪动的光,却有刀锋的犀利。
徐迟散文《枯叶蝴蝶》,提出了越是伪装越是容易夭亡的结论,他感慨:“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似乎不错,但问题在于,在近几十年的语境下,无论你“亮剑”还是“亮翅”,都是无知的自投罗网之举。
我的基本结论是:伪装,是弱小者必须采用的生存术,与美丽无关。
所以,林清玄在《枯叶蝶的最后归宿》里的感慨更符合实际:“我把枯萎的蝴蝶捧在手上,思及枯叶蝶是一生站立或者飛翔在枯叶与蝴蝶的界限上。如果说它是执著于枯叶,那是对的,否则它为什么从形状、颜色、姿势都形成一片叶子;如果说它是执著于蝴蝶的生命,那也是对的,拟似枯叶只是为了保护它内在的那一只蝴蝶。”
可惜,徐迟拒绝了枯叶蝶的法则。1996年12月12日深夜,他从武汉同济医院高干病房6楼坠亡。他的确像蝴蝶那样展翅飞离了低俗的尘世。
作者简介
蒋蓝,散文家,作家。朱自清散文奖、人民文学奖、四川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文学院终身特约作家。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 蓝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