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黄花美,黄花香(遇见)

作者:张亦斌 来源: 《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04日 第 08 版) 发布时间:2021-10-04 16:50:56 浏览次数: 【字体:

张亦斌 

《人民日报》( 2021年10月04日   第 08 版)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

永华村的夜静极了,静得让清晨的鸟鸣显得尤为响亮。被鸟鸣声唤醒的我穿衣下床,去找李喜圆。她是湖南省邵东市税务局驻永华村第一书记,也是我这次的采访对象。

李喜圆没有等我。她匆匆忙忙洗把脸,梳理了下头发,就火急火燎地出了门,身后传来门板与门框撞击的脆响。我赶紧跟了上去。

走在乡间蜿蜒的山路上,我感受到山村早晨特有的清凉。来永华村这几年,李喜圆已经熟悉了这里的一切。各家各户的人丁、收入、耕地、住房,甚至每家养了多少牛羊鸡鸭,谁家的西瓜成熟开卖了,在她心里早就有了一本账。

永华村位于衡邵干旱走廊,石漠化严重。在石头缝里零碎分散的土地上,村里人种上了黄花菜。村里的老人告诉李喜圆,永华村从祖辈就开始种植黄花菜,黄花菜曾卖到东南亚和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渔民们出海时随身带干黄花菜,用开水冲泡,即可食用,非常方便。如今黄花菜是村里的支柱产业,可这几年好好的黄花菜却卖不了一个好价钱,愁坏了村里人。

村民愁,李喜圆也愁。她急急忙忙出门,就是想找人商量商量怎么办。她知道这个时间大家都在山上摘黄花,干脆直接往山上走。

走进黄花地,李喜圆的手就停不下来,一双灵巧的手像翩翩起舞的蝴蝶,一左一右,时上时下,很快就摘了一大把黄花,放到申大爷的筐里。她的手不停,嘴巴也不停,向申大爷讨教黄花菜卖个好价钱的法子。她已经在山上的黄花地里走了十天半个月,问了好几十个人,大家的意见五花八门,她都一一记在心里。听的意见和建议多了,心里多多少少有点谱了。她想,永华村的黄花菜想要卖个好价钱,关键在两点:第一,产品必须要过硬,最好用传统方法加工;第二,要抱团发展,最好组建一个合作社,打造品牌。在村里的党员会上,她诚恳地对大家说:“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走好运,都希望自己的黄花菜能有一个好销路。大家想过没有,走运走运,只有走出去才能有好运;销路销路,只有把黄花菜推销出去才会有出路。”一番话说得村里老少都连连点头。

日上三竿,天空瓦蓝瓦蓝的,涂抹着一丝一丝的白云,色彩鲜明,像一幅清清爽爽的画。李喜圆没学过美术,也不会作画,但她说自己有一个藏在心底的想法:通过几年的努力,让永华村变成画一样美的地方。

“喜宝,吃点东西,休息一下吧。你一个坐办公室的,怕是没吃过这样的苦吧?”申大爷招呼着李喜圆,递给她一袋干粮。新鲜的黄花必须在中午12点以前摘下来,否则就会开花,影响黄花菜的品质。村里人常常夜里两三点钟就打着手电筒来摘黄花,因为没时间回家吃早饭,出来时都带干粮充饥。李喜圆也不客气,说声谢谢就接过干粮,是几块红薯干。

“申大爷,我也是农村长大的,插秧、打禾都做过呢。”李喜圆吃了红薯干,似乎恢复了活力,一双手动得更快了:“申大爷,别的村都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搞得红红火火的。您看,我们村成立黄花菜合作社好不好?”

“你说好,肯定好。”申大爷笑呵呵地说:“你见的世面多,看事看得准。”

就在这时,李喜圆的手机响了。

“喜姐,你好!”电话里传来村民志双的声音。志双快三十岁了,因为手脚协调能力不太好,摘黄花、蒸黄花、晒黄花这些事都做不好。李喜圆给他介绍过几份企业里的工作,他不是觉得做不来,就是嫌太辛苦。年后,李喜圆给他在一家企业找了个仓库保管员的工作,他干了大半年,总算是合了心意。他在电话里告诉李喜圆,公司给他涨工资了,现在每个月能存两千多元钱,算下来一年能存三万元。

晚上,月朗星稀。李喜圆终于忙完手头的活儿,被女儿拉着来到村部前面的空坪。

她坐在小板凳上,女儿偎依在她的身上,埋怨着她:“妈,你总说永华村这好那好,我都来了这么多天了,只觉得蚊子多,都送了我好多‘红包’了。这穷山村有啥好?”

“傻丫头,这里可不穷。”李喜圆轻声说:“这里的黄花菜可是个宝啊,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宝。等村里的合作社建成了,我带你去推销永华的黄花菜,让你看看黄花菜怎么变成致富的金条。”

女儿望着她:“妈,你想得可够远的,还想把我给拉上。咱们在这无亲无故,为什么要这样拼命啊?”

李喜圆说:“丫头,你可别说在这里无亲无故,村里的一千多号人都是我们的亲人呢。老人都叫我‘喜宝’,年轻人叫我‘喜姐’,小朋友都叫我‘喜阿姨’,多亲切呀。妈妈在这里虽然累点,可这心里啊,甜着呢。”

月色如华,月光无声。静谧的小山村如诗如画,渐渐进入梦乡。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