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最是李果飘香时 ‖ 蒋倩文

作者:蒋倩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9-26 10:38:11 浏览次数: 【字体:

最是李果飘香时

蒋倩文

淡泊庸懒的我,每天过着家庭、单位两点一线的宅女生活,对于外面世界的变化几乎是零觉察。某日闲淡无聊,偶逗留于鼎沸的市场之中,低头触眼间看到满街桔黄青红的李子,不觉大惊:“都是什么时节,李子都上市了?”“什么时节,现在是七月初,正是吃李子的最好时节。”同伴笑我宅得可怕,连啥季节都不清楚了。“好家伙,我们出去走走?他日去屠龙村那美丽的小姐姐家摘李子去吧!”对于同伴的友情提议,我鸡啄米似的欣然应许,眼前浮现春日去屠龙村那春花烂漫的时节……

上次去屠龙村的小姐姐家,是今年初春的三月,当时所见就仿如发生在隔日。到处都是绚丽的花海、翻飞的蝴蝶、上下缭绕的蜜蜂,鼻翼所及之处,无不芳香四溢。沿途洁白的李花,像漫天的雪花,已然飘洒于地,与大地母亲亲密相依,只有满坡的桃花、梨花以及那田间里黄灿灿的菜花,还依然艳艳地开着,小姐姐家房前屋后的李树刚挂上毛绒绒的黄豆粒大小的果实。如今几个月不见,我不敢想象那些豆般的小颗粒就变成了今日眼前青黄紫红面带粉扑乒乓球大小的进入市场满足人们口福的丰硕果实。

感谢美丽的小姐姐热情的邀请,完美地安排好我们一行朋友去采摘李子的一切事宜。

雨后的盛夏七月,整个大地就像刚沐浴过的少女,显得是那么清新,那么自然,那么可人。天空像明镜一般,比平日更加高远,更加清澈。太阳收敛了对大地炙烤的暴脾气。这真是一个出行郊外游走的好日子。我们二话不说,就向胭红李基地屠龙村而去。

依然是那条熟悉的道路,我们的车子在松软的柏油路上飞驰,公路两旁葱郁的绿色植物与我们相向而行,擦身而过,而铺天席卷而来涌入耳际的,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如潮蝉声,一直沿路都伴随在我们的耳畔。

在进入屠龙村的地界时,一大片一大片的郁郁葱葱的李子林呈现在我们面前。远远望去,它们像一把无边的大伞遮挡着广袤的大地,碧绿着整个世界,营养着我们的眼睛,青春着我们的心灵世界。我们在车上欢呼着、吆喝着,为即将到来的果实采摘而欢欣鼓舞。

我们很快来到了小姐姐家房屋前,把车子停在她家宽敞的场坝上。小姐姐热情的父母早给我们准备好了装李子的背篓、箩筐、口袋等工具。我们还穿上小姐姐父母准备的平底胶鞋,以方便采摘时行走和攀爬之用。小姐姐家房前屋后全是花草果树,他们家的房屋就被这些花草树木簇拥着、包裹着、掩映着,我们好不羡慕这神仙生活的世外桃源。

在小姐姐及父母带领下,我们一行人投进了小姐姐家后山这一片李子林中,拥抱这一棵棵体态丰腴的李子树。望着李树散开的伞状枝丫,总是会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天下母亲那宽大的怀抱,而枝丫下那红绿的果实,让我想起在母亲羽翼下受庇护的小儿女。

小姐姐的父亲说,之所以带我们到后山来采摘,是因为后山李树的位置海拔较高,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最长,口感和个头都是极好和极大的。我们三五人自成一组进行采摘。站在这一棵棵绿油油的李子树下,觉得李子树丫间那柄柄、一串串似玛瑙般晶莹剔透的胭红李果,像一个个害羞的小朋友藏在了一片片绿叶丛中。它们有的紧紧地簇拥在一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把枝丫都挤压得弯下了腰,有的又孤零零地站在枝头,它们都像待字闺中的姑娘,羞红了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似在向我们诉说:“摘了我吧,送我去那千家万户,湿润他们的嘴,饱他们的腹。”

我不由自主地来到一棵李树旁,看到挂满枝头的李果,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摘了两颗鸳鸯李。用手在李果上随便一擦,轻轻一咬,一股清脆、清香的感觉立刻占据了整个口腔,而那酸甜的汁水浸入了我的心脾,让我感慨良多。

泪眼朦胧中,一个赤脚少年敏捷地爬上碗口大小的李树,伸手摘下还不成熟的两个李果,迅速地下滑到地面飞也似地走开了的情景,在我的眼前一闪而过。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偷吃李子的情形又浮现在了眼前。

那时,家居农村,家穷,饥一顿,饱一顿,不说吃水果,就是见都是奢望。正好我们去村小读书经过的田边上,就有一棵树身碗口大小且斜着身子朝天长去的高大李树。一年四季,冬去春来,我们天天从它身边来来回回经过,天天盼着它开花,盼着它挂果,开了花结了果又盼着它的果实一天天长大,等不到它全长熟,饥饿加好奇总是会让我们在趁人不注意的情况下,偷偷爬上树干摘下几个,填填饥肠鹿鹿的肚子,尝吃李子的快乐。运气差时,也会从树上径自掉进田里,弄得全身上下全湿透的情况。更遭的是被队里大人发现,告知父母,晚上一顿扎实的“黄荆条炒肉”和狠狠的喝叱,是再所难免的。尽管如此,满树的李果不到成熟还是会被我们几个路过的读书娃儿头吃得精光。

现在可好了,眼前这满山满野的李树李果可任君采摘。我何不爽快地上树摘一把,以解儿时之憾。我一返平常的柔弱态、矜持状,振了精神,像年轻的小伙们一样飞也似地爬上了壮实的李树,踩稳树桩,伸出双手麻利地把李果摘下放在篼里、桶里……

和我一起采摘李子的是这李子园的主人洪师傅,也是邀请我们的小姐姐的父亲,他是一位年过五旬,有着紫铜色皮肤,两眼炯炯有神的精干男士。他一边关心地提醒着我爬树摘果时要注意安全,一边感怀着我离开农村几十年还能如此吃苦,年近五旬居然能如此自如地在树上来去。唉,他怎能理解我心中那装着的少年的心呢!

他还与我拉起了家常,讲起他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故事。他说他们家是本村第一个栽种胭红李的农户。20世纪90年代末,屠龙村离县城虽然不远,但因山路狭窄,交通不便,老百姓的经济条件普遍困难,特别是像他这种家里有两个上学读书的娃,经济更显拮据。那时的老百姓基本上都守着家里一亩三分的包产地,经济来源全靠承包土地的粮食和出卖家养的牲畜。尽管当时政府在宜宾推广种植胭红李,但农户们都持观望态度,不愿把种庄稼的地用来栽种李树。他是第一个把家里的田土全部栽上胭红李树的农户。为便于管理,防止李树受损,他家不惜用产值高的水田去换取在他家周围的其他农户家的产量低得多的旱地。就是用这种亏本的做法,把田土全换到了自己的门前屋后。这种做法让家里的老人很不理解。把家里的田土全栽上李树的做法,惹得老父老母大骂他“败家子”。村民也对他冷眼相向,觉得他太傻或想问题太天真,大伙儿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胭红李头年栽种,一般第二年就能挂果,第三年每株可产10公斤左右。李树和庄稼在他精心培育下,长势都很不错。由于胭红李果皮薄,味道酸甜且清脆可口,栽种胭红李的第三年,胭红李以3.00元/斤的价格,赢得城里水果商贩争相上门采买,在屠龙村引起不小轰动,也受到当地政府肯定和表彰。有水果收入后,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了改善,两个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有了保证。在他带动下,胭红李在当地得到更多推广,整过屠龙村家家户户的田地都栽上了胭红李,年老的双亲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洪师傅,你真了不起呀!带动全村人民走上了致富道路。”我站在李树丫上向他大声说道。

“现在村里有的农户早已超过我家,比我家种得更好。”透过他充满笑容的脸,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那互帮互助的传统。目前胭红李已成为宜宾市叙州区特色农业支柱产业之一,销售已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并远销国外。正因为中国有一批像他这种敢于尝试,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后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产业,共同致富,我们的中华民族才会越来越昌盛和富强。

“哎呀,这边的果子个头更大!”在另一处树上,小伙边采摘边向我们招呼着。只见他站在对面的李树上,一只手扶着树干,一只手伸向挂满李果的树丫,树枝在他的动作的作用下来回晃动,就像在跳一曲看不懂的舞。他的头发因露水、汗水而变成一绺一绺的,白净的脸儿也成了大花脸,让人们忍俊不止哈哈大笑起来。听到笑声,好奇的帅小伙情不自禁地探出头来,看着不远处的人们有的正垫起脚尖,仰头伸手攀摘;有的正下蹲着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李果,嘴里哼唱着歌谣;有的正相互望着李树指指点点,发出清脆爽朗的欢笑……李果的采摘让人人都满头大汗,衣衫全湿,但人们看见地上的那一筐筐的玛瑙般晶莹的李果时,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觉得所有的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夜幕来临,辛苦采摘一天的我们,收拾好那放纵心情,带着采摘的收获,踏上了归途。相信明天会是更加美好的生活。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倩文(宜宾市叙州区)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