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与《晚霞》之文缘 ‖ 杨明强
我与《晚霞》之文缘
杨明强
2017年11月下旬的一个晚上,按惯例,我会到几个微信群里逛一逛。在群里,群友们常常要发一些摄影、绘画和散文、诗歌等作品分享、交流。
当我发出自己拍的两幅风光片后,引起了一个网名叫“梦蝶庄周”的群友的关注和好评,赓即互加微信好友私聊。
通过私聊得知:他是省会成都一家省级刊物《晚霞》杂志的一位编辑,说叫他许老师即可,欢迎我向《晚霞》投稿;我告诉他,我也是一家媒体记者。作为同行文友,大有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之感。就这样,我与贵刊编辑老师有缘相识成文友,继而续写了我与《晚霞》交往的文艺之缘。
相识两天后,我就收到了编辑部寄来的几本《晚霞》杂志和约稿函。通过研学,我对贵刊有了进一步了解:《晚霞》杂志是由中共四川省委老干部局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半月刊,全年出刊24期,当时已出版发行460多期。
办刊多年来,由于导向正确,定位准确,内容丰富,质量上乘,一直深受全国广大各界读者特别是中老年读者喜爱。为此,贵刊荣获了“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四川出版奖·期刊奖”、“四川省一级期刊”和“四川省优秀期刊”等称号。
再通过静心研学,我进一步掌握了《晚霞》的内容板块、栏目设置和投稿要求,首先如约发了几幅风光照到投稿邮箱里。
没想到,2018年第1期的《晚霞》封底就快捷刊发了我的单幅风光片《梦幻秋林》;第2期又在“艺苑”专栏以《锦绣河山》为题,编发了我的一组(4幅)风光照。
随后,我又将自己写的散文、随笔等文稿投给《晚霞》。贵刊领导和编辑的青睐和厚爱,激励我随写随投。后来,往往仅隔一、两个月就有样刊寄来。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和图片,在散发着油墨芬芳的《晚霞》杂志公开发表,在我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别样的怡悦和欣喜。
每次收到两本样刊,我总习惯将样刊文稿与我所投底稿作比较。我发现:我所投底稿多有两三千字,编辑老师往往要删减上千字。同时,还要在文章结构、语段和字词上修改、润色,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在此,《晚霞》编辑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可见一斑。
近三年来,我写的传递友情的《快活的G4峰会》《后天亲人》《623“竹林七贤”》,走读行游的《地中海观日出》《梦中的橄榄树》《到斯里兰卡看大象》《“高跷海钓”印度洋》,探访名流的《大书房品读奇人阿年》等10多篇散文,相继在《晚霞》发表。
每当我把样刊送给家人和亲友传阅,或把刊发的文、图转发到微信朋友圈分享后,大家都纷纷点赞、点评,并称赞《晚霞》杂志办得既接地气,又鲜活耐看;既能陶冶情操,又能修身养性,不愧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
我还清楚地记得,有好几次,因所写文章涉及到好些朋友,如《快活的G4峰会》写有四家人,《后天亲人》写有六家人,他(她)们看了在朋友圈分享发表我们快乐交往和纪实生活的文章后,纷纷要求购买一本《晚霞》样刊,以便随时阅读和纪念收藏。当我把这些想法告知编辑部后,几天之内,又收到了编辑部再次按我申请的份数补赠的样刊。贵刊编辑部这种心系读者、服务读者的办刊宗旨和实际行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都表示由衷的钦佩和敬重。
作为《晚霞》杂志的忠实读者与作者,我要再次感谢贵刊领导和编辑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真诚呵护;再次祝愿《晚霞》杂志在跻身融媒体时代的新征途中,励精图治,勇于担当,守正创新,再攀新高。
2021 年7月25日于成都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杨明强(网名晓风皓月,作家,摄影家,资深媒体人,供职于四川省教育招考部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