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端午特辑】端午情思 ‖ 刘志宏

作者:刘志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6-14 21:53:14 浏览次数: 【字体:

端 午 节

端午情思

刘志宏

江水无痕,自夔门一流便是三千年。

古道苍茫,残阳如血。蒲香迂回的汨罗江之畔,你依然峨冠博带,在我们深情注视的目光中,带着孤独的行吟,带着忧郁的愤怒,让每个雄黄酒醉人的日子,击穿浩荡的江流。

为谁呐喊,为谁歌吟,端午的龙舟,横过夕阳横过岁月的血脉和掌纹,举起满腔的叹息与热泪,砸响民生的艰辛!

一声浩叹,留与华夏大地多少沉默的青铜?

千年流水,怎能洗清屈子忧国忧民的细节?

江水击打着五月,一艘艘龙舟比波涛更加汹涌。满眼的风景似乎感觉到了剧烈的颠簸,让身体里怀念的浪花喷涌成艾草编织的乡情,砸疼所有人的眼睛。

纵身一跃,用生命祭奠楚国的神龛,本身就是一种壮烈!

烈烈血性,赋予五月一种内涵,一种叛逆瞬间别离的大美!

初夏的江风,摇曳着古老的传说,流淌着离骚的衷曲。掀开千年沧桑的记忆,风雅的楚韵浸泡着华夏文明,劲折艾草在山洼里酿熟的端午气息。

而我们,只能怀着敬畏的心情,带着崭新的思绪与端午同行!

汨罗江静静地敲击着岁月,千载疼痛匍匐在浪花之上,让怀抱石头的屈子,把躯体投放水底,把灵魂擎向天空。

《离骚》《天问》《九歌》《招魂》……漫漫报国路,剥开楚国佞臣贼子折叠的暗夜,盘着高贵的气节悠远的飞翔,俯瞰不屈的求索久久地叩问。

用花线捆起思念,用棕叶裹住祷告。鱼群高举明灯照亮黑色的水路,一片馨兰郁芷的香气,引导端阳的目光从江涛中醒来,抖去艾叶上的苦涩与悲壮,安静地喂养世人的灵魂。

一个诗人的忌日,成了端午最浩大的动作,让整个中国尝到了历史原汁原味的感觉。

痛苦、无助、迷惘、绝望……一条澎湃于湖南的河流,其凌空的高度,击穿了所有中国人的心灵。

涛涛江水中,一个伟岸的背影,身背求索的利刃回眸向天;夕阳的七彩里,面对汩罗江的浪花,谁的眼睛都只能虔诚膜拜。

《离骚》的深沉、《桔颂》的高洁、《天问》的豪放……那长髯飘飘的字里行间,仿佛天外的金石玉音,叩开千家万户的门窗,弹响青瓷碗中楚辞四方云动的绝版。

走过秦汉的古道,湿润唐宋的明月,在世界的额头毅然绽放。一种感动,蘸着艾草热血的温度,和着龙舟铿锵的呐喊,涂抹爱与恨、生与死的哲学高度!

将粽叶裹着的糯米打开,就是将一种博大的寄托打开。

血泽苍茫,那一个个肉棕莫非就是你的那颗赤心?飞鸣哀鸿,那一片江风吹落的星月莫非就是你的魂魄?汩罗江两岸,那民心吟诵的歌谣莫非就是你千古的气节?

周围依然是忘川深深的水域,你双眸擎起的那片火,燃烧着历史的深陷地带,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演绎着五月永恒的经典,演绎着中国古老民俗的不朽魅力。

端午,久久地端坐在一首诗里,无法忘却的突围,为自己寻找一千个坚强的理由,那点燃黑夜的篝火足以让我们珍藏一生。

踏尽水乡泽国,那岸边独行的坚定身影,寂寞了故园风雨的踪迹。渐渐地,与诗歌的骨头相亲,与爱国的血脉相近。

怀着哀民生之多艰的慈悲,惊心动魄成一道历史的疤痕。

撞击灵魂的天问,让每一个炎黄子孙紧握拳头的手,抚摸长城的基石,静听你回归的足音。

于是,千年的存在,比岁月深刻;亘古的主题,比太阳更亮。

于是,五月粽香的扉页,流淌着诗歌的光荣与梦想;黄酒酿醉的民俗,让中国厚实的胸膛拔节着繁荣的畅想;一个民族的闪光,赋予世界热爱的经典,张开一片深情的注视走向古色古香……

作者简介

刘志宏,男,政工师,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始发作品。作品散见《中国国土资源报》《甘肃日报》《巴蜀史志》《散文诗》《青海湖》等全国数十家报刊杂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志宏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