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去罗泉古镇走走
□曹永胜
一个从秦朝走来的千年古镇,在四川资中、威远、仁寿三县交界的山谷中蜿蜒。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为她创造了一些独特的关键词:井盐、豆腐、革命、武术、非遗……而她所有的景致,都沿着一条名叫“珠溪河”的小河生长,长成“五里长街”,被称为“川中第一龙镇”。
我是端午节前到的罗泉古镇。在“珠溪河”的带领下,我以游客和游子的双重身份,重新品味罗泉。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曾在罗泉营盘山上安营扎寨,因连续干旱,河流断流,大军无水可饮。官兵在珠溪河边凿井成功,诸葛亮见井中泉水清澈,井口似箩筐,便命名为“箩泉井”。时间推移,官方和民间又将“竹”字头和“井”字去掉,俗称罗泉。
古朴、典雅、大气的游客中心平地而起,成为古镇新的标志建筑,“迎客松”般恭迎天下客人。整治一新的小河,鱼儿也多了起来,在水里欢快。踏着游步道顺河前进,目光不自觉转向对岸,吊脚楼、马头墙、川南民居成为眼里的风景。
不知不觉,身边突然出现几位古铜色的“盐工”。他们或你推我拉,或独背行囊,汗流浃背、阔步前进的形象栩栩如生。这些雕像,让人仿佛置身那个时代,回到古镇的辉煌岁月。漫山遍野,盐井林立。古驿道人群川流不息。辛勤的盐工们把优质的井盐源源不断背到山外,背出小镇的盛名,背成今天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真正令罗泉古镇蜚声天下的,是发生在近代的“罗泉会议”。
1911年8月4日,四川同盟会会员龙鸣剑联合当地的秦载赓,在罗泉召集秘密会议,为四川保路运动由和平请愿转为武装起义作了重要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会后一个月,起义烈火便燃遍了全川,促进了武昌起义的爆发,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那些历史风云的来龙去脉,在今天的“罗泉会议旧址”里有详细展出,“旧址”也成为人们缅怀和追忆历史的重要遗迹。
有人说,罗泉的一天,是从一粒黄豆开始的。清晨的石磨不辞辛劳地转动,磨出清清白白的豆腐,磨出热气腾腾的生活。
从小河拐入古街,一眼望去,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豆腐系列产品,豆腐干、豆腐乳、豆腐包子……主人笑容满面为络绎不绝的游客介绍。还有豆腐全席,几十种豆腐菜品摆满餐桌任你品尝,令人垂涎。可以说,罗泉的整天、整年都贯穿着豆腐。到了罗泉,除了美景,美食才是最让人流连忘返的。
端午还没到,一些人家就摆出自家的粽子,沁人心脾的清香散发到游客心里。粽子和豆腐、黄粑等土特产一起,古镇便与端午产生了关系,古镇也更充满了传统的内涵。
悠悠岁月,罗泉古镇装着太多故事。那些故事如同珠溪河的流水,静静流淌,默默述说。在一个特殊日子,借助今天的景致景物去感受、体味她的沧海桑田,也更有特殊意义。
不只端午,我想,任何时节都可以到罗泉古镇走走,看看那些熟悉或不熟悉的,每次都会有不同的发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