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邓小平故居参观记 ‖ 叶源洪
邓小平故居参观记
叶源洪
1990年金秋十月,我以一名论文作者身份,参加了由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中共党史学会和中共南充地委党史研究室、南充地区中共党史学会联合举办的“邓小平的思想”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地点设在南充市北湖宾馆(南充地委招待所)内。会议期间,主办单位特意安排参会人员到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邓小平旧居”参观。
邓小平是我仰慕崇敬的伟人之一,参观邓小平故居是我多年的愿望。当我得知这一消息后,高兴激动得一夜难以合眼入眠。
在一个秋高气爽天气晴朗的大好日子里,所有参会者兴致勃勃分乘大小几辆汽车,从北湖宾馆出发,穿过市区整洁街道,沿着宽阔平坦公路,直向邓小平家乡驶去。当汽车来到牌坊村外空地停下,步行走过一段两边长满花草、树木和芭蕉的水泥路面,一个前面边缘用条石作栏围着的农家院舍大敞坝出现在众人眼前。这里便是邓小平旧居所在地。
这是一个典型普通的农家三合院,左中右三幢房呈“品”字形摆布,中房略高于左右厢房,是在有五级阶梯的石基上修建的,形状像一把有扶手的靠背椅。整个房屋为土木结构,立柱横梁接头处为穿逗,接近地面一段为木板墙木条窗,接近房顶一段为竹夹泥糊白灰抹墙。小青瓦覆盖房顶。正房后面是一片茂盛葳蕤的竹林,无数长长的竹梢漫过房顶低垂,翠绿浓密的竹叶将后半房顶瓦面遮盖。院坝石栏外的小块地里长着野草、花卉、果树和芭蕉。四周环境显得格外静谧幽美。
正房大门的门楣上高悬一木匾,上面端端正正写着“邓小平同志旧居”七个金光闪闪大字。大门左右两侧挂有一副木刻刷金对联。上联: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下联:挽狂澜于即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山秀水,兴工扶农,千载接蹱颂广安。据解说员介绍,此对联是四川著名文人马识途于1983年秋天所撰。
跨进屋内,四面展板上陈列着邓小平留法勤工俭学、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各个时期的照片,其中有一张上世纪50年代的全家福。这些照片极其珍贵,有的鲜为人知。展柜中陈放着他曾用过的部分实物。在一间屋里挂着一张不知出自谁手的邓小平画像。画中邓小平面带微笑,手指缝里夹着一支烟,面前是盛开的鲜花,后面是浮云缭绕的高山。画像两边有一副对联“政通人和千家乐,国富民强万户欢。”
左边厢房一间屋里,摆放着一张床、一个柜、一张桌、一把椅、一盏灯,都是陈年旧物。这床特别宽厚结实,用上好木料做成。有床架、围栏、顶棚,上面雕刻着花纹图案,整个床虽陈旧斑驳却完好无损,古色古香。据介绍,这是邓小平父母的寝室,邓小平就是在这间屋这张床上出生的。这间屋不但是邓小平的出生地,而且还留有他小时候生活过的踪影。在一张有两个抽屉和脚踏板的小方条桌旁,放着一把普通的靠背椅,小方条桌上搁着一个用竹筒做成燃桐油的灯。这是邓小平少年时代在家读书写字作照明用的灯具。
参观过这些照片和实物,我站在邓小平旧居前,激动不已,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就在这个四川普通的农家院舍里,却诞生出一个与中国命运和前途紧系一生的伟人。邓小平不但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优秀的中共党员、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而且是一个敢于摆脱左倾思潮,将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率先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使中国逐渐强大、中国人民逐渐“富起来”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功比天高,恩比山大,情比海深,他的名字永载革命史册,他的业绩永记中国和世界人民心中。虽然自那次邓小平旧居参观之行已过去很久,但至今仍历历在目。现将所见所感写成此文,以示对一代伟人的缅怀纪念。
作者简介
叶源洪,四川省中共党史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市南溪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原南溪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叶源洪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