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古镇留芳 ‖ 蒋倩文

作者:蒋倩文(宜宾市叙州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5-05 22:00:37 浏览次数: 【字体:

古镇留芳

蒋倩文

作为一个在宜宾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外地人,对这个被称之为横江的地方,直到今年阳春三月才有机会见到它。这么多年来,总是不断地听说它的名字和传奇,知道它是一个依山傍水、处于川滇咽喉、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千年古镇,也知道在它的身后有一座巍峨的、充满神奇传说的石城山,还知道有一条连接川滇重要水上运输线的关河以及那些真真假假、奇奇怪怪的传奇故事。

阳春三月,阳光流淌。我跟随着一群来自川滇的大大小小的作家朋友,静静地徜徉在这个叙州区目前唯一的4A景区的古镇上。行走于古镇青石板铺就的宽宽窄窄、长长短短、曲曲折折的街道,穿梭在稀稀疏疏的游客之间,不时用手轻轻地摩挲着一堵堵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的古旧石墙,用心和眼神与它们无声地感知和交流。街上一排排整齐的带着古风的商铺迎接着南来北往的过客,喝盖碗茶的小茶馆热热闹闹,人们谈笑风生,悠闲地喝茶、聊天。孩子们则在青石板的大街小巷嬉戏追跑,小镇流淌着欢声笑语,幸福祥和。

在清朗的阳光里,我们跟随着解说员走进古镇的大街小巷。古镇的商行旧址和民居四合院众多且大多保存完好,著名的商行有永昌祥、天德昌、炳昌祥、鸿盛祥、大亨裕、湖昌祥等,可以想见当时南来北往的商旅将各种货物屯集于横江,然后又通过水陆不同的线路流向四面八方,这些古镇商号和客栈遗址见证了横江曾经的繁华。古镇至今保存完好的民居院落就有三十二家之多,所以,才有“成都宽窄,横江院来”之说。

我们慢慢地走进了每一所院子,抚摸着用石头砌成的厚实的、斑驳的老墙,抬头仰望凌空欲飞的青瓦飞檐。一院一故事,而那些故事在我们今天听来确实有些稀奇古怪,也许这就是横江的神秘与传奇吧。我认真地倾听着发生在每一个院子的每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诸如涂家大院、陈家院、萧公馆等等。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建于民国初年的朱家民居,也叫石城别墅、朱公馆。它是横江开明绅士朱光德先生修建的住宅。朱家民居是一座仿西式风格的砖木建筑群,主楼一楼一底,采用中西结合形式。由于当时土匪横行,朱家还特意修了一座坚固无比的碉楼,碉楼的墙上四壁都有射击的小方孔、瞭望孔和观察哨。这座静寂了百年的院落,在今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古朴厚重但又生机勃勃,院内的那棵需双人合抱、已上百年树龄的黄桷兰树,依然枝叶茂盛,默默地见证了古镇的风云、朱家的盛衰以及人世变迁……

漫步关河边,涛涛关河水在日光下发出粼粼金光,好像在向我们无声地倾诉着关河两岸昔日的故事。望着仍在使用的码头,仍在运行渡人的渡船,我仿佛听见了那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关河号子,声声入耳;那纤夫遇险滩拉纤情景跃然眼前,历历在目;我仿佛看见了茶马道上负重的背二哥,站在船头逆流而上、衣衫飘飘的袍哥老大,还有那留下串串铃声日夜兼程的马邦……他们都汇集在横江的商号,又从横江的码头流送到全国各地。

今日关河两岸的人们三三两两、三五成群,悠闲地漫步在关河岸边,享受着江风渔火的轻抚。我想,那筑家关河边,关注地方民生的萧公馆的萧老爷,以及身经百战却血染张爷庙的李连长,见今日横江古镇之繁荣祥和之况,定会感慨:强盛之新中国,和平之横江镇,死可瞑目也。

天涯成咫尺。连接四川横江和云南楼坝的横坝高速公路大桥即将开通,为天涯海角、四面八方慕名而至的游客提供了更多方便。大美叙州,传奇横江,世代留芳,走向全国甚至世界,指日可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倩文(宜宾市叙州区)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