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年俗 送春联

作者:高海平 来源:20210129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1-29 11:01:27 浏览次数: 【字体:

□高海平

进入腊月,最忙的要数商家了,店门口的喇叭调高了分贝,各种打折优惠的兜售声不绝于耳。服务员的脸上堆满了笑容,嘴巴也比平时甜了好多,顾客盈门,当然需要热情接待啊。银行也是商家之一,但它不需要叫卖,把各种礼品堆满了大厅,比叫卖更有诱惑力。存款送礼品、买理财送礼品,办其他业务也送礼品。业务员在旁边一直不停地介绍某款产品如何好。只要你耐心听她讲完,不管买没买,业务员都会笑着说,过年呀,送你一副春联,祝你来年吉星高照,走鸿运、发大财。客户心里暖暖的。

我家有好多副春联,都是妻子去银行或者逛商场送的。本来一副就够了,顶多再给单元大门准备一副,两副足矣。她还是拿回来好多副,好像这个便宜不占有点吃亏。我嫌她这样,她却说,人家那么热情地送你,拒绝也不合适,听起来不无道理。春联不同于食物或者别的用品能慢慢消费,也就过年贴一次,过期作废。怎么办?想办法送人呗。

妻子敲邻居家的门,笑嘻嘻地问人家,你家春联准备了吗?我送你一副。对方也同样笑嘻嘻地接了,连说感谢。院里碰到熟人了,几句话没说完,又问人家,你家春联准备了吗?我送你一副。对方乐呵呵地说,谢谢。还有没送出去的,给谁呢?妻子嘟囔着,自言自语地说,要么问问同事要不要,电话立马拨过去了。我在旁边实在憋不住了,埋怨道,何必呢。当初就不该拿回来,现在到处求人往外送,你以为别人没有吗?这种春联,你能拿到,别人同样能拿到。有的人也许真没有,有的人其实有了,只是你的热情他们没法拒绝,怕你尴尬,勉强收下了。我的话有些重,妻子看着我,愣了几秒钟没吭声。不过,很快答道:我送出去的不仅仅是一副春联,还是一番心意,满满的真诚。我没有再跟她理论。

春节,贴春联,挂红灯,是一种民俗,尤其是贴春联。在老家村里,只要是带门的窑洞,不管住人不住人,都要在大年三十,贴上红红的春联,还有斗方、门神。土地庙敬土地爷,要贴“天赐福禄进宝地,春满东海绣乾坤”,灶房敬灶王爷,要贴“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猪圈、磨坊、树木、农具、马车……都要贴上红纸写就的相关内容。比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出入平安”等,图的就是吉祥。城里人虽然讲究没有那么多,还是有讲究的,比如春联必不可少。过春节,不让燃放鞭炮,尚可勉强接受,不贴春联,很难想象是个什么样子。在北方,不贴春联容易被人误解,家里有人去世了,第一年不贴春联,第二年和第三年贴别的颜色,不能贴红的。三年以后,才能恢复贴红春联。这是规矩,不能乱。

我平时喜欢写字、练书法,偶尔写出自以为满意的字时,激动地在微信朋友圈里晒,每当有人点赞时便得瑟。如果有朋友说,某幅字不错,送我吧。我会二话不说,放下手头的事,马上快递寄去。倒贴纸墨笔砚,还有邮费,反而屁颠颠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到了年关,重点写春联、斗方内容,摩拳擦掌要给自家门上亲手书写春联。一个自称文人的人,怎么能贴一副大路货的春联呢,那不是丢文人的脸面吗?一定要亲自书写才行,同时,也是自己书法露脸的最佳时机。写得好不好是其次,要的是这种姿态。

小时候在村里过年,教书先生是最忙的人,被村民们缠住写春联。先生铺纸研墨,气运丹田,万钧之力集于腕底,龙飞凤舞,一挥而就。围观者情不自禁地鼓掌,先生颔首微笑,面露得意之色,这都是我亲眼所见。

我也想寻找这样的感觉。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断地练,不知不觉写满了一地。乍一看,像那么回事,大着胆子又在微信朋友圈晒了几副,果然引来喝彩。不一会儿有同事敲门进来,夸赞说,写得不错啊,我挑一副。一会儿又过来一位,说着同样的话,我如法炮制。送出去几副春联后,心中有了一种满足感。平复心态后,不自信的念头又泛滥出来,他们把春联拿走了,过年贴不贴,我又不知道,要是不贴呢?思前想后,最后呵呵一乐,管不了别人那么多,我先保证给自己的办公室门上贴一副,这个能做主。至于家里门上那副呢?心里犹豫了,这个还得给妻子商量之后,才能定。

来源: 20210129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