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悠悠苏稽

作者:孔嘉 刘宇洲 来源:20201225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25 12:34:17 浏览次数: 【字体:

□孔嘉 刘宇洲

嘉州多古镇,苏稽数翘楚。苏稽古镇,始建于隋朝,距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史称“桂花场”,是乐山市中区有名的千年古镇、鱼米之乡。

古人云:风景绝佳地,人杰地灵处。传说是一姓苏名稽的隐士居于此而得名,还有“苏东坡到此稽查过”之说。明朝“嘉定四谏”之御史程启充、徐文华,也出生在这儿,在镇边的寨子山上至今还保存有程启充的墓地。

苏稽,依水而生,与丝结缘。源于峨眉山的峨眉河贯穿苏稽古镇,将镇子一分为二,两岸风景、建筑倒映在盈盈清波中,如梦似幻。丝绸业是苏稽的支柱产业,著名的“嘉定大绸”就产于此。乐山丝织业历史悠久,唐代就有“水波绫”“乌头绫”等名特产品。

前方有一座石桥,古朴,质感。好奇地问了问这是什么桥,答:“儒公桥”。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经一百多年了。儒公,颇有儒家气息。石桥没有扶手,听当地人说,最初只铺有三条青石,后扩成五条,再后来的桥面就是现今所见之八条宽的了。横卧峨眉河,长约百米、宽四米,共有16座桥墩、17个涵孔,铺有119条由雅安水运而来的雅石:细质红砂条石,与下游近在咫尺的乐西公路苏稽大桥交相辉映,成为苏稽一道标志性景观。

镇上的杨码头,留有三座清末古宅,分别为陈氏宅、梁氏宅、谢氏宅,三宅正对峨眉河,都修建了渡口码头,每个码头边都有掘井以方便清洗丝绸。这里的房屋大多是本地富商所建,历经岁月的风霜。

原本破旧低矮的房屋,经过主体加固、风貌提升,成为一间间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川西民居,加上新增的坡屋顶、仿古装饰门窗,以及悬鱼、吊柱、挂落,散发出古朴灵动的韵味。沿街石板路是专门从云南鹤庆采购的石材,面上需手工凿制,分荔枝面和芝麻面,结实防滑且会越磨越亮。

苏稽的古桥、老街、码头、古宅……每一个景点都让人心神向往,但最让人流连忘返的还属苏稽的美食。从古代“嘉定大绸之乡”“龙灯之乡”“书画之乡”“鱼米之乡”的美誉中走来,如今的“苏稽香油米花糖”“豆腐脑”和“跷脚牛肉”更是名扬天下。

在苏稽,豆腐脑没有南北豆腐脑甜咸之争的说法,因为这儿的豆腐脑是麻辣味的。牛肉放在最上面,吃上一口,香菜、芹菜、辣椒、花椒、花生米、酥肉、馓子各种滋味儿一起浸润你的味蕾,大脑皮层的各种细胞也随之兴奋起来,手和脚也随着豆腐脑热和了。

相传,在上世纪30年代初,乐山有位擅长中草药,精通岐黄之术的罗老中医,怀着济世救人之心,在苏稽镇河边悬锅烹药,救济过往行人。此汤不仅防病止渴,还能治一般风寒感冒等。其间,他看到一些大户人家把牛杂(诸如肠子、牛骨、牛肚、草肚之类)扔到河里,觉得很可惜。于是,他把牛杂捡回洗净后,放进有中草药的汤锅,结果发现熬出来的汤味甚是鲜香。因味特汤香,又有防病治病的功效,特意来饮者络绎不绝,堂堂爆满。其间没有席位者,有的站着,有的蹲着,当时人们站着习惯一只脚搭在桌底下的横梁上,久而久之食客们便形象地起了一个“跷脚”牛肉的别称。

苏稽,走过千年的时光,从一个小小的村落,对着清清的峨眉河梳妆,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小镇,等待着你有缘走近。跨过儒公桥,走在桂花路上,峨眉河里清澈清凉的河水,岸上闲庭信步的游人,商铺内琳琅满目的苏稽美食,好不让人喜爱。

来源: 20201225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