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成渝双城的不解之缘

作者:余冠军 来源:20201222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22 11:17:16 浏览次数: 【字体:

□余冠军

我原来就职于成都的一所高校,后因机缘来渝工作。家人分居两地,孩子便一路跟着,几乎每周都会在双城间奔走。

一次问小朋友:“你是哪里人呢?”“我是重庆人。”“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户口是重庆的啊。”“那你还是成都出生的呢?”“对哦,好像我是成都人。”

我哈哈一笑,不禁陷入思索。我们一家既非成都人,也非重庆人,却同时与双城结下不解之缘。

巴蜀一体,前缘所定。蜀地的大禹,到了巴地后娶了涂山氏,并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这表明,在久远的历史之中,巴蜀地区便交融在一起。千百年来,巴蜀儿女在盆地里繁衍生息,已经将语言、饮食、习俗都融入相同的血液之中。

成渝之间,哪能轻易分出什么彼此来?打开地形图,可以明显看到四川盆地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秦岭和大巴山的群山环绕之中,一东一西分布的成都和重庆两个重镇,宛若两颗明珠,镶嵌其间。

自古出入盆地有两道门户:北由金牛道,出剑门,入秦川;东由长江,出夔门,入楚地。剑门与夔门,将盆地紧紧锁住。只要守住剑门与夔门,紧紧依托成渝两个重镇,便守住了一域繁华。

我曾由成都经广汉、德阳、绵阳、广元、汉中沿金牛古道一路北行,领略秦岭横亘,关山阻隔。往事历千年,金牛古道的青石上仍然印着深深的独轮车辙。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贩夫走卒从这里走过?落凤坡前,庞统折翅;剑门关里,姜维泣血;明月峡里,蜀道艰难;定军山下,武侯长眠。

我也曾由重庆经涪陵、丰都、万州、奉节沿长江东行,感受三峡奇险,山高水急。大江东去,浪淘尽,不知多少风流人物。张飞庙前,曾感受“开径临益州,倚剑临八荒”的气势。三生石旁,去追问“缘定三生”的过往序章。赤甲楼上,不禁叹“地开三峡锁瞿塘”的夔门壮美。

一路追寻先人的足迹,俯仰之间,竟然常常泪流满面。这片热土,一切波澜壮阔的历史,何尝不是在中华民族交流交融的母体里完成的?

在成都时,曾遇一名本地学生给家人打电话,我竟然一句都听不懂。一问,方知他是客家人。后来,发现在成都的龙泉驿、青白江,重庆的荣昌等地有大量的客家人。独特的语言和习俗代代传承,使得他们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同时也为中国的移民史留下了标示图。

大概,先人们就是五湖四海聚一堂的缘故吧。他乡吾乡,中国人从来都是血脉相连的。“不排外”也是成渝的特质。那些来此工作的外地人,恐怕更有所感。

当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成都和重庆也是有很多不相同的。

成都是典型的平原城市,东南西北布局方正,很有北方城市的特点。二环路以内,房子不高,一个个小街道,浓浓的树荫,带来些许静谧。有的时候,竟给人带来并非大都市的错觉。走着走着,时间似乎突然慢了下来。重庆则满是高楼耸立,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山环水绕之中,立体交通格局让人兴叹。飞机在天上飞,轻轨在空中走,路上车来车往,水上江轮穿行。渝中半岛和江北嘴缤纷绚烂的灯光秀,更时刻提醒着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

再比如,成都人给人感觉较为温婉含蓄,重庆人则是豪爽耿直。成都的武侯祠、杜甫草堂、文殊院显得人文气息浓,重庆的洪崖洞、李子坝、长江索道等引得全国人民来打卡。

在我的记忆里,成渝两地的人们总是起早贪黑,不辞辛劳。不知有多少人走出成渝投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埋头苦干、咬牙坚持、默默奉献。如果能够记录下来,一定是波澜壮阔的奋斗故事。是什么给这片土地带来奇迹?或许,那就是一种负重致远、自强不息的精神吧。

来源: 20201222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