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斌 ‖ 那年冬天的大雪
那年冬天的大雪
王 斌
冬天到了,人们总是盼着能早点下雪,而在我年幼时,却见过一场无法忘记的大雪。
那是1982年的12月末,因为已接连下了两天两夜的小雪,天气变得特别阴冷。一早,父亲就在大门外的地坝里劈柴花子(劈干木柴),这是父亲的习惯,每年冬天,父亲都要给家里准备1000多个蜂窝煤,还要劈几捆柴花子,用来烧大锅。因为接着下雪,瓦檐上吊着筷子长根的冰凌。父亲却因劈柴花子而浑身冒汗。屋檐下已堆了两堆劈好的柴花子,父亲却依旧抡圆了斧子,没有丝毫要停歇下来的意思。
“喂,差不多了,歇一下吧,”母亲端着一盆水从屋里出来,看到父亲和他面前劈好的柴花子,就劝父亲说。父亲抬头看看天上,目光追随一只“叽叽喳喳”的点水雀飞过瓦房顶,弯下腰,把已劈了一半的柴花子摆正,插好楔头,这才对母亲说:“看这架势,可能还要下大雪,老徐那头有点恼火,我再多劈点柴花子。”
父亲说的老徐就是专门给生产队放牛的孤老头徐福元。他和他喂的水牛就住在巷子里的那间茅草房(牛栏房)里。我才知道,父亲多劈柴花子,原来是想给徐福元送点过去。听了父亲的话,母亲似乎若有所思,一转身就钻进猪圈房里去了。很快,母亲又从猪圈房出来了,她把一根干树筒子往父亲面前一扔,说:“是要下大雪的样子,把这根小树筒子也劈了算了。”
正像父亲和母亲说的那样,天刚擦黑,雪就下大了。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天亮时,巷子里突然传来了一声巨响,响声是从徐福元的茅草房那里传来的。“茅草房垮了,茅草房垮了。”才几分钟时间,巷子里就传来一阵接一阵杂乱的奔跑声。
10岁的我跟在父亲和母亲后面,跑到徐福元那间垮塌了半边的茅草房那里。这间茅草房只有一面砖墙壁,其余三面墙壁都是由玉米杆捆扎而成的。茅草房是因为房顶积压的雪太厚,压断了一根腐朽的木柱头而垮塌的。最先赶到的是巷子里的姜爷和狗爸两个人。他们跑到茅草房前时,一大一小的两只水牛都在垮塌的茅草房外面。狗爸刨开一团被雪水浸湿透了的干谷草,就看到了嘴唇冻得青紫的徐福元。他的两腿被一根倒下来的木柱头压住了,一点也动不了。徐福元的那口小铁锅也被倒下的木柱头砸成了两半,装在锅里的半锅稀饭流了一地。
母亲在垮塌的茅草房里看到徐福元时,他正一把一把地把地上的稀饭往碗里抓。“这些稀饭可惜了,还可以用来喂牛!”抓着稀饭,徐福元的眼睛都红了。“他徐伯,只要人没伤到就好,稀饭中午我再给你送点过来!”母亲赶紧安慰他。
徐福元住的茅草房被大雪压垮后,生产队后来又重新在原地修建了一间砖墙壁的牛栏房。但那场可怕的大雪却就此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再也无法抹去。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 斌(雅安市雨城区)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