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朱小根 ‖ 那些年的米 这些年的粮
那些年的米 这些年的粮
朱小根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我们都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情,爱护珍惜每一粒粮食。那些年,我们省吃俭用、惜米如金、爱粮如宝,为的是养家糊口、强身健体和建设祖国;这些年,我们铺张浪费、餐桌过剩、仓储不力,竟然还盲目攀比、挑肥拣瘦和浪费严重。粮食从田间地头到餐桌,要经历育种、种植、管护、收割、收购、仓储、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凝结着广大粮农、企业员工的艰苦劳动和辛勤汗水,我们要尊重他们,敬畏劳动。古往今来,日下锄禾汗滴泥土,颗粒收获饱含艰辛,唯有珍惜方能心安。
那些年的米
我生于上世纪70年代,如今依然记得儿时在四川老家的吃饭情景。母亲每天都会按家里的人口淘米,然后把米煮成半熟时进行笠米,存好米汤,再在锅底放入大量红薯,添足适量的水进行蒸煮,最后会用一双筷子插入锅底,在锅里深深地划上一个十字,将上面的米饭化为四个等份,然后均匀地分给家里的两个老人和我们姐弟两人,父母则吃米饭下面的红薯。我和姐姐趴在桌上吃那均等的米饭,父母在一旁一人端着红薯吃着。
幼年的我们并不知道分些米饭给父母,而是为肚子没能吃饱依旧吵闹着向父母要吃的。父亲总会教导我们:每一粒米饭都是我们用辛勤的汗水种出来的粮食,都是结晶都是宝贝,我们都应该加倍珍惜米饭的来之不易!母亲无可奈何,怜悯又心痛地看着我们,说:“等晚饭时,你们再多吃些。”其实,晚饭时母亲依旧用一双筷子重复中午的分配方法给我们米饭吃。而那个时候的我们,每顿饭的锅与碗总是吃得个干干净净,一粒不剩,总觉得白米饭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从来就没有吃饱过、吃够过……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在北京读军校,一个秋天的周末,炊事班加餐,战友们狼吞虎咽吃起鱼肉来,不曾将碗中的米饭洒落在了饭桌上,被一旁的教务处长看见了,他径直走到我们饭桌前,眼睛直瞪瞪地狠向我们,喝声道:稍息、立正,马上停止用餐!你们这帮小子,好日子过舒坦了,是不?革命规矩都抛之脑后了吧,看你们现在的熊样,有没有军人的样子?有没有军校学员的作风?吃个饭都抛洒滴漏,有没有想到你们现在吃的是公粮,是人民供养你们的公粮?有没有想到我们的每一粒米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大半年种出来的劳动果实?作为革命军人,糟蹋粮食、浪费粮食,就等于是在犯罪!你们这个班,从现在开始每人写检讨,字数不低于三千,而且每天饭后要到炊事班帮厨一小时,还要在全院炊事班进行大巡查,纠正跟你们一样铺张浪费、不珍惜粮食的行为,立即执行!
这是我四年军校生涯中,最为羞愧、最为不安的一段记忆,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农民子弟,居然还有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民以食为天!从此之后,我将厉行节约作为人生第一美德,将“惜米如金”刻骨铭心。
朱子家训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亦有民谚:“省能补贫,勤能补拙,精打细算,油盐不断。”是呀,唯有节约,方能细水长流;未雨绸缪,方能防备远忧。竭泽而渔,不顾长远,铺张浪费,甚或寅吃卯粮,则定存风险与忧患。
这些年的粮
这些年,随着农业人口老龄化,农民开始抱怨粮食价格低,种地只能糊口不能养家,年成不好时还可能倒贴。可是,如果给粮食涨价,农民就能实现收入增长吗?就可以不需要外出也能养家甚至致富了吗?很显然,单纯提高粮价并不能达到以上目的。因为粮食价格一涨,农资产品以及其他工业产品等都会水涨船高,农民的种粮成本将大幅度提升。同时,大部分生活资料价格也会上涨,最终又会转嫁到日常生活中,包括农民自身,形成恶性循环。农民不受益,普通居民的生活成本也会大幅提高,这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有饭吃,有钱花,有活干,有房住,这是一个稳定社会的基本要求。其中,所有人都有饭吃,吃得起饭,更是核心所在。
总结过往,我们都喜欢听成绩,但伴随着我国粮食供求关系戏剧性变化的同时,我们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市场化改革,也一直在推进中,然而,陈粮、高库存、陈粮、高库存——我们的粮食改革改在了哪里?由于此前的保护价收购等政策,导致国内粮食财政负担过重,并出现大量陈化粮,进入本世纪后,国家一方面通过燃料乙醇等深加工行业去库存,一方面开始全面实施托市收购政策。
总结过往,我们都喜欢听成绩,但伴随着我国粮食供求关系戏剧性变化的同时,我们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市场化改革,也一直在推进中,然而,陈粮、高库存、陈粮、高库存——我们的粮食改革改在了哪里?由于此前的保护价收购等政策,导致国内粮食财政负担过重,并出现大量陈化粮,进入本世纪后,国家一方面通过燃料乙醇等深加工行业去库存,一方面开始全面实施托市收购政策。
这些年,我国一直是一个粮食进口大国,2018年中国粮食累计进口1.08亿吨。正因此,我国粮价其实是与国际粮价接轨的,而国际粮价持续走低,自然也就影响到了国内粮价。如今的中国人民,都过上了好日子。据统计,中国每年餐桌外浪费的粮食大约相当于粮食进口量的一半,为3500万吨,即700亿斤以上。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郑楚光曾做过推算:我国消费者仅在中等规模以上餐馆的餐饮消费中,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全国各类学校、单位规模以上集体食堂每年至少倒掉可养活3000万人一年的食物;我国个人和家庭每年可能浪费约110亿斤粮食,相当于15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一面是大量进口,一面是大量浪费,这些粮食究竟浪费在了哪些环节,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如何对待?今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可能由1.35亿人增至2.65亿人,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每一粒米都值得被好好珍惜。
无论何时何地
爱粮惜米都刻不容缓
当所有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可谓实现了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局、农业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2014年共同发出“节约一粒粮”倡议。近年来国家提倡“光盘”行动,似再次警醒人们——饱时省一口,饿时有一斗,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如此这般,重锤敲响鼓,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很多物与事上,家与国同出一理。
我们要针对餐饮和粮食浪费现象,通过加强立法、开展节约意识教育并发动民间力量参与等方式,引导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和生活习惯。节约每一粒粮,当从你我做起。宣传和践行爱粮惜米,使厉行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一是带着购物清单前往超市,这样就可减少购买不必要的食物;二是科学储存食品,如将冰箱冷藏室的温度调到4摄氏度,而不是6或7摄氏度,这样可使食物保存时间更久一些;三是烹饪时要心中有数,够吃就好,减少剩余。
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践行“光盘行动”,要让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按照“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的要求,让爱粮惜米走进党政机关、走进军营警营、走进企业、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走进网络。从细微之处做起,从节约粮食做起,让节约引领时尚,为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简介
朱小根,中国电影电视学会会员,中国生态学学会会员,四川省洪雅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秘书长,洪雅县作家协会副主席。1996年12月应征入伍,200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影视学学士学位)。先后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文化工作站、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学习和进修,历任战士、班长、军校学员、战地记者、解放军四级摄影摄像师。长期从事新闻、文化、公益工作,作品散见《光明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中国组织人事报》《解放军司务长》《国防时报》《中国民兵》《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经济日报》《精神文明报》《成都商报》《江南时报》《四川党的建设》《眉山日报》等报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朱小根(四川省洪雅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