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王景 ‖ 血染的情爱

作者:王景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24 15:08:40 浏览次数: 【字体:

血染的情爱

文/王景 朗诵/宋彧

在我的军旅生涯里,深深镌刻着那一段刻骨铭心的血色记忆。她把一名军人对祖国的忠诚与对爱情的忠贞,紧紧地融为了一体。每每想起,便热血喷涌,泪洒衣襟,情难自抑。

那是在1979年春的保卫边疆作战中,我随部队正奉命向敌人纵深穿插,经过一片较大的开阔地时,突遇敌人炮火袭击。忽然,“轰隆”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发炮弹飞来,在急促行军的队伍中爆炸了。我身边一位叫李昌生的战友不幸被弹片击中,只见他晃了晃身体倒下了,殷红的热血顿时从胸膛里喷出,瞬间染红了他的绿军衣,染红了身下的泥土…… 没等硝烟散尽,我呼唤着他的名字,向他疯狂扑去,将他紧紧拥在怀里。我的亲爱的战友啊,睁开疲惫的眼睛,用手指着他的前胸,带着微微的笑意,告别了残酷的战场,告别了生死相依的战友,告别了他的亲人,告别了他写下21个年华的人世。我用染着他鲜血的手,在他前胸衣兜里搜索。啊!一张照片,一张姑娘的照片,紧紧贴在他的前胸,灿烂的笑容散发着醉人的柔情。鲜血已将照片染红,血染的照片显得更加凝重和妩媚。我知道,那是他常常向战友们炫耀的漂亮未婚妻小翠啊,大家早就听他讲过他俩的故事,分享过他的快乐——

参军前,他是他们那个山窝里开天辟地走出的第一个高中生。上世纪70年代中期,山窝里能出一个高中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听他讲高中开学的时候,他挑着一副小小的行李卷,到几十里外的县城去读书。小扁担颤呀,颤呀,颠簸着心里的美妙幻想。刚出村口不远,忽然,小松林里飘出来一个窈窕的身影……个子高挑,清秀端庄,一对杏眼,略带羞涩,长辫搭在双肩,走起路来一摆一摆的,到他面前,把5个熟鸡蛋往他手里一塞,便带着绯红的脸蛋,飞也似地逃走了。那就是小翠。他们在一个村里,父母早早地给他俩订了终身。可惜在这个闭塞的山窝里,文化落后,加上轻视女孩,小学没毕业,家里就让她停学了。她把自己的理想、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他的身上。他要进城读高中了,小翠有多少话要对他说呀,却又不知从哪里说起。他捧着鸡蛋,望着小翠远去的背影,久久伫立着,心里充满着感激和决心。

高中毕业报名参军不久,父亲病故,留下了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当时小翠还未过门,便主动挑起了操持他家家务的重担。一次,他母亲得病住院,乡亲们让小翠拍个电报叫他回来,她说:“有我在呢,还是不要打扰他吧。”在小翠的精心照料下,母亲很快康复了。后来他知道了此事,感动得掉了眼泪。

我们常听他讲起他家乡的故事。他们那个山窝是闭塞、落后的,却是异常的美丽。山上长满了数不清的树木,各种各样,应有尽有,层层叠叠,郁郁葱葱,非常壮观。一条山泉从山窝里淙淙流过,一座水碾在清澈泉水的冲击下,每天都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好像唱着一支永远也唱不完的山歌。一到夏天,山里更是迷人。满山的映山红开了,像是给山林铺了一层红通通的地毯。各种各样的鸟在山林中争相鸣唱,此起彼伏,婉转动人,就像在举行一年一度的赛歌会。他俩的家相隔不远,小时候两人经常一起到山上去捉鸟。他把一个筛子放到地上,一头着地,一头用小棍支起,小棍上拴着绳子,他逮住绳子的另一头,躲到十米外的草丛里窥视。筛子下面放着玉米、麦粒等诱饵。小鸟一到筛下啄东西吃,他就轻轻一拉,筛子落下,将鸟盖住。这种办法真灵,一会儿就能捉住好多只。每次他都要找来一些干柴,把鸟烧熟,两人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一回捉住了一只画眉,好看极了,叫声也美。他还是要烧,小翠不肯,要拿来玩。两人在草地里争夺起来。画眉在他手里,小翠怎么也拿不到。忽然,他拿着画眉跑了,小翠紧跟着追了上去。跑呀,追呀,转眼到了山泉流经的一个水溪边。他把衣服裤子脱了个精光,跳进了水里,凫到中间,一手拿着画眉,仰躺在水面上,故意把小鸡鸡露出水面,气得小翠在岸边蒙住眼睛直嚷……

他们那个山村虽然很穷,但他和小翠的故事却很美、很纯。参军走的前几天,小翠专门到县城照了这张相片,临走时将相片塞到他手里,让他在部队好好干,家里的事有她在,不用他担心,想她了就看看她的照片。参军后,这照片象宝贝似地一直带在他的身上,生怕弄丢了,始终放在内衣口袋里。有好几次训练结束回营,我发现他独自躲在一旁看小翠的照片,小翠的笑容是那样的甜美,看一眼他就象喝了美酒一样地快乐,好像增添了无穷力量似地。战友们笑话他太痴情,但他认为是一种赞美,依然如故。在保卫祖国边疆的战场上,他用生命的热血,将他清纯而炽热的爱恋,深深浸透。

几十年过去了,战友牺牲的情景总在我眼前晃动。他紧贴前胸的那张照片,那鲜血浸透的未婚妻的头像,一直在向我述说,述说着一个军人悲壮的恋情。往事追怀,顿然悟觉,原来呀,真正的爱情,总贴在心窝;战地血恋,血染的情爱,天底下最动人的歌!

作者简介

王景,1955 年生。早年当过知青和教师。后参军入伍,在部队工作33,曾任原成都军区组织部部长,陆军大校。转业后,先后在四川省监察厅、中共四川省委巡视组工作。著有 6本文集、6本诗集和5本诗文合集,约350余万字。军事研究论文曾在全军获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

朗诵:宋 彧〔四川省朗诵与语言艺术协会(筹)负责人,知见诗社创始人,崇州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清明云诗会》《端午云诗会》特邀朗诵家,国家工信部抗疫纪录片配音员,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纪录片配音员。共青团中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社、人民邮电报、温州日报、红网等多家媒体读书音频主播。曾供职于CCTV、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现任香港国际卫视四川站副主任,主要从事组织策划政企文化艺术活动〕

供稿:知见诗社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