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赵成平 ‖ 寒露冷凝时 巴山秋意浓
寒露冷凝时 巴山秋意浓
赵成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每次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赏析王维的这首《山居秋暝》时,我就像一位熟练的导游带着学生一起领略山村美景,陶醉在宁静、安乐、祥和的山村生活中,课堂情景真实、自然又生动。每每这时,我就固执地认为王维笔下描绘的就是我家乡大巴山的山村之秋,诗的意境开始在脑海里复活、重现、生动、鲜活起来。
我的家乡地处大 巴山南麓,秦岭挡住了北来的冷空气和风沙,气候温暖湿润,山水秀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山村少女水灵多情,巴山汉子壮硕勇敢,父老乡亲们过着安乐祥和 的生活。
巴山红叶(图片来源:巴中新闻网)
清晨,炊烟从瓦缝里袅袅升起,在瓦背上弥散又在空中聚拢。大巴山区的房子都是就地取材,用黏性的黄土筑成土坯墙,黏土烧成的青瓦盖顶,一青一黄,分外古朴。拴着青蓝色的打着补丁围裙的女人们开始围着灶台做早饭了。大山里的一天就从点燃的第一把烟火开始了。
绵绵的大山环绕着村庄,村庄就像躺在摇篮里的婴儿,安适、幸福。“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鸭子在田里自由地划拉着水波,小牛跟在母牛的身后尥着蹶子撒欢。深蓝的天空中,老鹰在悠闲地盘桓。迎着灿烂的朝阳,男人们肩上扛着犁铧,牵着水牛走向自己的土地。男人们牢记着古人的训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把裤腿挽得高高的,扶着犁铧,吆喝着水牛。健硕的水牛奋力地拉着犁铧前进,牛背上的压力直往肉里扣,男人的汗水往土里淌。女人背着背篓采摘成熟的瓜果,给男人端来热乎乎的茶水,很大的搪瓷茶盅里,泡着褐色浓酽的大叶茶。男人用衣服擦着脸上的汗水和泥水,然后端着茶盅贪婪地牛饮一气,喝完对着女人憨厚地笑着:“今天这土地犁得巴适,小麦一定会长得很好”。男人、女人的眼里满是憧憬,大巴山定会用丰硕的果实回馈她勤劳的儿女。
巴山红叶(图片来自网络)
傍晚的山村更加清新宁静。月亮升起,整个山村就沐浴在清冷的月色中。劳作了一天的男人和水牛,精疲力竭,收工回来,一前一后,走在田埂上,水牛的蹄子在石板路上敲击出踢踏踢踏的有节奏的音乐。溪水淙淙,叮叮咚咚,声音清脆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浣衣割草的山村少女,抑或是散学归来的小小少年,结队归来。在山脚下,在小溪边,在竹林深处,追逐嬉戏,时不时爆出银铃般的笑声。家家户户的瓦房顶上正冒着缕缕炊烟,妻子和妈妈正做了香喷喷的饭菜等着家人回来。山村的夜宁静、安乐、祥和,一如王维笔下的山水田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大巴山的月亮最大、最圆、最清亮。即使在暑热的夏夜,巴山月一升起来,似乎整个院子里,整个山村也便凉爽了起来。在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明亮又清凉,傍晚为归家的山里人照亮前边的路,当人们都睡去了,月亮就孤独地在山顶上守护着安睡的山村。大巴山人对月亮情有独钟,于是他们把巴山酿造的名酒取名“巴山月”。
巴山酒—巴山月(图片来自网络)
《山居秋暝》的前三联,极力描绘了山村秋天傍晚宁静清幽的美景以及山里人安乐祥和的生活。诗的最后一联,诗人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王维对闲适恬淡的山村生活的赞美和喜爱,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纷繁喧嚣的尘世生活的厌恶和拒绝。每每讲到王维的这种情感的时候,我的感触是最深的。二十多年前,我怀着对大山外世界的憧憬,离开我那贫穷闭塞的大山,来到大城市学习和工作,享受着外边优裕的物质生活。但是慢慢地,我又开始厌倦城市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钢筋混凝土丛林,以及城市浑浊的空气,复杂的人际关系。我再次想念大巴山里的明月、繁星,水牛、黄狗,还有那瓦房背上的炊烟和母亲做的香喷喷的柴火饭、浓酽的大叶茶,甚至那泥土、青草的清香。
大巴山(黄文志 摄,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偏远的巴山还接纳了一位历史名人——章怀太子。唐朝武则天专权,太子李贤因与母亲武则天政治冲突,被贬黜到偏远的巴州郡。这是太子的不幸,倒是我们巴中老百姓的幸事。相传太子在巴州开学堂,兴教化,移风俗;兴修水利,劝课农桑,为巴州百姓谋福祉。但是太子始终心怀朝廷,思念长安,他常常登上巴州府衙后的山头,遥望长安。每每这时,一众官员和百姓也陪他一同登山,陪他一同垂泪。太子被赐死后,巴州人民为纪念他,把这座山头命名为“王望山”,把整个山脉命名为“章怀山”,今天的章怀山为4A级国家风景区。后来又把农历九月初九,传统的重阳佳节,定为登高节。今天巴中市人民政府更是把九月九日的登高节打造为旅游文化节,这一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赏大巴山秋景,缅怀历史名人。
章怀山(图片来自网络)
农历九月初九,季节已属深秋,节气已临寒露。寒露,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恰逢重阳佳节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在大巴山深处,寒露已凝结成霜了,山里人已经明显感觉到寒冷了。寒,是一种感觉。寒字,会意,外面是宝盖头“宀”,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下面两点表示“冰”。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山里的秋天,气温总是比山外更寒冷,昼夜温差极大,这恰好对山里的农作物更有利,山里的景色也更美。大枣经霜又红又甜,柿子经霜,红像灯笼,甜如蜜糖,红叶经霜层林尽染,还有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在恣意怒放。
巴山红叶(中新社记者 王爵 摄)
今年,我也拨开俗务,专门回家乡参加巴中登高旅游文化节。我和儿时的玩伴,今天同在成都工作的同学一起登高,登王望山。天气湿寒阴冷,花草上寒露凝结。山并不高,海拔不过800米,我们一路徐行,一边赏景,一边交流工作和生活体会,交流在外工作的艰辛、儿时童年的欢乐,当然也必然谈到千年前远谪巴山的悲情太子。千年前,在这重阳团圆节日,在这寒露时节,太子是不是也会吟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太子的心是不是也像巴山的寒露一样寒?登上山顶,来到太子的碑前,朋友禁不住即兴成诗:
登王望山
你这卸了妆的太子
高贵而脆弱
一滴泪
打湿了大唐的春天
高傲威严的母亲
折断胸前带刺的玫瑰
满园的春色
在一夜间老去
巴山温润的泥土
深藏你不眠的双眼
捧一把破碎的容颜
捎回遥远的长安
今天的游人
登上千年前的山尖
谁的眼
能将你千年的旧梦望穿
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巴中登高旅游文化节(图片来源:《绮罗文艺》)
巴山儿女用勤劳和诚实收获了丰美的秋,大巴山儿女用勇敢和热情支援红四方面军的战斗,大巴山也用百里彩林谱写出了壮丽的诗篇。君不见,光雾山红叶引万千游客竞睹芳颜,都说香山红叶好,岂不知光雾山红叶一红就是400多平方公里。这就是巴山的气势!
光雾山红叶(蓬州闲士 摄)
巴山儿女又怎能不赞美巴山之秋:
十月的光雾山红叶盛开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望
绯红若霞
近观
蔚为壮观
宛如一幅绚丽迷人的画卷
天空飘来朵朵红云
仿佛雨后的片片彩霞
烈火般燃烧……
光雾山红叶(蓬州闲士 摄)
作者简介
赵成平,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高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利用语文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多次被县委县人民政府、县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青年教师。多篇语文教学科研论文、班主任德育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和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