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陈友 ‖ 乡村信使

作者:陈海波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9-28 16:22:20 浏览次数: 【字体:

乡村信使

陈 友

端午一过,乡村,就安然地躺在了绿色的怀抱里。

一切都是绿的,树是绿的,地里的玉米、稻苗是绿的,房前屋后的蔬菜瓜果也是绿的,放眼所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这里是绵阳与德阳交界的绵远河流域,长年生活着成群的鹭鸟。

站在5楼的窗前,都能看见一群鹭鸟,在广阔的稻田里“于焉逍遥”散步的身影。

面前的这群鹭鸟大约有好几十只。像雪花一样洁白的是白鹭,头、背有橙色印记的是牛背鹭,其中牛背鹭占了鹭群绝对大的部分,它们长年栖息在附近的丛林里。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

《诗经》里描写鹭鸟的飞翔,是十分有力,气场也十足强大。如果一只成熟了的鹭鸟敛翅,落在地上,看上去也就一只家鸽大小,然而当它双翅展开,就有两尺左右宽了。翅膀宽大,不光飞得快,也飞得很高,其飞翔的高度可以高到人的肉眼看不到的地方,真可谓是天之骄子。

然而在稻田里,悠闲地踱着八字步的鹭鸟们,却是十足的谦逊、温文尔雅。

鹭鸟们的脖子细长,两只脚也细长,走起路来,细长的脖子,要一伸一缩地弹抖,轻盈、娴静、从容,颇有仙风道骨的境界。

像从天上飘落的一只只云朵,鹭鸟,是上天与乡村间的秘密信使。

插满秧苗的一块块稻田,秧苗一行行纵横交错,就像是联接起来的一块块整齐的苗圃,此时的稻田,秧苗间的间距还比较宽阔,拥有足够生长梦想的空间。鹭鸟们穿行在稻田里,小心翼翼地回旋于秧苗之间,它们灵敏地伸缩、弯曲着细长的脖子,脚步轻盈,也同样谨慎、灵敏地摆动着轻巧的身躯;性感、回弹丰富的屁股掩映在碧绿的稻苗间,随着嘴角在稻田里的点啄,上下左右轻轻地扭、款款地翘,看上去令人销魂,优美极了。

百度上得知,鹭鸟喜居河滩、水田,多以鱼、蝗虫、蚂蝗等为食,稻田里没有鱼,那么它们自然是在捕捉蚂蝗等水田昆虫了。

嘴角在稻苗间伸缩、点啄的鹭鸟,并非表面看上去的“逍遥”“散步”,而是在从事觅食活动。

然而,一只只鹭鸟谨慎、矜持的觅食动作,向外界折射出的影像,却更像是些恪尽职守的苗圃园丁,在兢兢业业地呵护、检查着稻苗的生长情况。

从古到今,鹭鸟、尤其是牛背鹭,它们与乡村田园都是共生关系,它们忠诚地守护、陪伴在乡村田园的左右,不离不弃、无怨无悔。

秧苗在稻田里的生长情况,那可是田园的大事,关系田园命脉,怎么可能少了鹭鸟们的介入呢!检索、呵护稻苗,本来就是鹭鸟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鹭鸟是田园行家,有着成熟丰富的田园管理工作经验。它们会小心翼翼、严谨地在秧苗的行距间穿行,认真仔细地检索秧苗的长势,也会轻盈地点击双趾,展翅在稻田上空翻飞,起到以点带面、驾驭整体稻情的作用。

当鹭鸟们谨慎地回旋在稻田里,环绕着稻苗轻摇慢摆,举步、扭腰、啄喙、翘臀,多像是在面对稻田,弹奏着舒缓、迷离的钢琴曲,那轻轻按动着的每一个琴键,无不在倾述着它们对田园生活的缱绻深情。

当它们从稻田一次次缠绵地腾起、落下,上下翻飞,载歌载舞的时候,又多像是爱恋的琴曲,在忘情地进入一个又一个,起伏跌宕的抒情高潮。

鹭鸟们忙碌,也快乐着,仿佛为田园、为乡村而工作,就是它们快乐的源泉;仿佛广阔的乡村大地,就是它们幸福的天堂。

幸福要靠劳动创造。

乡村、田园能够成为鹭鸟们幸福的天堂,自己也成为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并且深得乡人们集体认可,这也是它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鹭鸟们不仅见证、守望着乡村田园,同时也积极参与着乡村田园的每一次农事活动。

尤其是在麦收之初,鹭鸟们盘旋在乡村的上空,跑前跑后,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哇、哇”,这是鹭鸟在高空鸣叫的声音,非常酷似婴孩。还没到开镰的时候,鹭鸟就一遍又一遍地在乡村的上空来回盘旋,发出天真、快乐的呼喊,仿佛是在告诉全世界:麦子熟了,丰收再次降临人间。

收割机的马达轰鸣着,浩浩荡荡地,开始在麦地里驰骋;于是,第一片地里的麦子被收割了。

或特立独行,或三俩为伴,或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地,鹭鸟们先后会聚到了收割后的麦地里。

从这头到那头,鹭鸟们绅士般从容、优雅地踱着八字步。摇头晃脑,似在细细地谈论收成情况;交头接耳,又似在品鉴这一季麦粒的饱满程度。

麦子收割完毕,又轮到了翻耕。

助耕,这应该是牛背鹭们的本色。千百年以来,牛背鹭都是栖息在耕牛的背上,一方面捕食被牛从身上惊起的寄生虫,一方面为牛警卫飞来蝇害。如今,耕牛在田园已不见踪影,没有了耕牛的牛背鹭,又该怎样地完成助耕的职守呢?

咬定青山不放松。

天地亹亹,周流不息,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不刻不在发生着改变。乡村自然也不例外,牛背鹭求变应变的策略就是牢牢地站在其生命的“青山”——乡村田园的土地上,以不变应万变。

多年的生活实践,让牛背鹭们早就拥有了本能反应。在田园,翻耕机的引擎一经发动,从基因深处,牛背鹭们仿佛就听见了那熟悉的“哞、哞、哞”耕牛的召唤。翻耕机驶入待耕的土地,牛背鹭们就已经聚集在了田埂四周。

翻耕机发动引擎,在田地里开始奔跑,身后,泥土翻卷起层层浪花。

泥土的芬芳澎湃着牛背鹭们的血液。它们扇动着洁白的翅膀,纷纷扑向翻滚的泥土,追逐着浪花的脚步。长长的队列行走在泥土里,摇摇晃晃,就像是一群蹒跚的孩童,在母亲的臂弯里,自由、快乐地跌跌撞撞。

此时的牛背鹭已没有了矜持,完全变成了与一群鹅、或一群鸭一样,在田园里自在、忘情地觅食的家禽;变成了乡村田园的绵绵瓜瓞;变成了能让乡村田园,感觉到幸福安宁的可爱儿女。

田里渐渐灌足了水。

有了水的映衬,此时的牛背鹭,从丑小鸭一下子又秒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白天鹅们追逐翻耕机的脚步并没有因为事物的渐变而有所松懈。它们站在守望犁地的乡民身边,不停地环绕着翻耕机飞翔,载歌载舞。有暂时歇脚立在田埂上用翅膀拍手、用橙色的长喙剔羽的;有踩在被水浇湿的田边小草上,愉快地欣赏翻耕机犁地的;还有唯恐落后,随着族群急速点掠水面,欢快追逐翻耕机足迹的……

的确,白天鹅们是在觅食,然而,它们更是在助耕。它们忙前忙后地依偎在翻耕机的左右,上下翻飞,忽近忽远,忽聚忽散,宛如一片片祥云,缠缠绵绵地缭绕在田园的上空;面对乡村、面对田园、面对耕机、面对农人,它们仿佛有着倾述不完的爱恋、也有着倾述不完的悄悄话。

耕牛远去,乡村改变,牛背鹭们就是这样坚守阵地,完成助耕本色的。

牛背鹭们的担当,同时也在诠释着,在这奔腾的俗世,怎样面对信仰、理想、坚守的严肃命题。

因为有不离不弃的守望,有积极、真情地投入,乡村,自然就成了鹭鸟们温暖的家园、成了它们幸福的天堂。

乡村还在不停地改变。改变了的,不仅仅只是振兴的物质,还有人们的生活观念。如今,人们衣食无忧,那些扛着形形色色的猎枪,四处猎鸟,以求一饱口腹之欲、大快朵颐的身影,已经从乡村隐匿,人们爱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不断加强。

望着眼前这些飞翔在希望的田野里洁白的精灵,我想,它们就是时代的天空传递给我们祝福、和谐的信使!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海波(绵阳市安州区,笔名陈友)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