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散文】梁志友 ‖ 荷 缘

作者:梁志友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9-21 15:10:16 浏览次数: 【字体:



荷 



梁志友



桑梓里

几年前的一次偶然,家住上堤村的陈老板(随大伙的称呼)和几个乡亲结束了颠沛流离的人生旅途,随着涌动的春运大潮回到牵肠挂肚的桑梓,原本计划和家中父母妻儿度过新春佳节后,再度远走他乡,继续追逐致富的梦。

已经十多年像候鸟一样,年年岁岁迁徙的日子让人无奈而煎熬。但对于经济尚且滞后时代步伐,仍“等米下锅”的农户,还真是个可以聚沙成堆、立竿见影的增收良策。靠着农民骨子里的吃苦耐劳,勤勉努力,还真有不少抛家离舍的追梦人实现了跨越的愿望。我老家的两个侄子就是靠着20余年打工的积蓄在城里购房置车,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走出去,天外有天。

所以,对于像陈老板这种常年在外,有着这两地情结的打工人,合家团聚是苦涩的期盼,也是幸福的渴恋,因其短暂都十分稀罕与亲人共度的每一天。



不曾想,刚过完年正准备择吉日出门的陈老板家中遇事,不得不暂搁行程,让同路的乡亲先行一步,自己而后定夺。殊不知家事一拖月余,待处理完毕后已是阳春三月,家乡的春耕临近,若执意出行,略微时迟。再看家里靠着妻子撑起,双老不闲侍弄的田地,心里五味杂陈,又于心不忍。加之,处理家事的那段时日,每天与亲人共度早晚,天伦之情愈久愈浓,难舍难割。犹豫再三,最后放弃了出门打工的念头,来年再为之。

但,多年打工的积累微不足道,突然断了主要经济来源,家中的大事小事的一应开支,乡邻的人情布施,对于一个纯农的乡村家庭又是多么现实和尖锐,需要克服的烦忧萦绕心头。细水长流是勤恳人家过日子的座右铭,既然决定了留,那就得想点弥补的道道,生活还要再继续赶路中完美。

男人是家的脊梁,陈老板不敢懈怠,陷入深深的苦闷和沉思。

荷田事

早些年,家乡的许多人对荷的认知大多源于书里、戏里的描绘,实物更显神秘而飘渺。我小时候也是从课文中孙犁的“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分片展开,就像铜墙铁壁。粉色荷花箭高高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中启蒙,才初晓这世间的神奇植物的。



陈老板家矗立在岔路坎边,木柱砖壁、青瓦塑窗,新老元素叙说着岁月的过往;屋后是一坡小落差的田畴,过去种大春、小春两季作物,也耕种日子。闲下来的那段时光除了陪伴家人,每天有事无事都往田里去。时不待人,心事重重的他面对自家稻田,若学生面对大考一样,需要既快又正确的解题。

后来,他告诉朋友自己的心血来潮,是妻子进城卖了土鸡蛋,买回几斤价值不便宜的莲藕,触动了他的灵感神经而决定种莲藕的。

决心下定后,悬着的心落地,人也轻松了许多,还仿佛触摸到希望。自己便开始联系种苗、种子。他的破规之举在“种粮为纲”的传统年头,家乡一带还是破天荒,因此引起过小小的波动。

作为古老陆生植物的莲藕,本身就携带仙气,他的落地生根自然成了远近乡邻茶余饭后的谈资,众说纷纭像神秘的风吹过山村的早晚。

天从人愿,那一年陈老板的莲藕以“本土”的尊贵走进了县城的农贸市场,参与了与外地藕的竞争。最终,以新鲜肥嫩又相对便宜的价格站住了脚。他也收获了一份足以超过打工年收入的回馈。

但挖莲藕是件比收割稻谷还要苦累的活,特别是寒冬腊月,双脚踩在冰冷的泥田,双手一根根将莲藕费力的刨出来,刺骨的溪水里为藕净身,粗糙的手冻得红肿皴裂,那滋味只有自己心知肚明。腊月和正月又是莲藕销售的旺季,不能错过,只好强忍着与寒霜雨雪较劲。不过没有比在自家的田里种出“真金白银”还令人开心和舒坦,对于一个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和憧憬的农民,那份苦和累又有谁记入劳动的成本呢?反而成了励志的动力,苦中作乐也是一种非常的境界。



(图片来自网络)

陈老板开始扩大种植,把周边农户的稻田租赁过来(有些田是在外打工的农户无力或无心耕种的)。几年后,最初的的荷田变成了几十亩的荷塘,种藕养鸭,成为发展乡村产业经济的一角样板。这种依赖土地的生财之道,在当年还算不得大篇大章,却也是有新意的一词一阙,缱绻着诗和远方。忙不过来时,他就请村民帮忙,老板的雅号大约就此而来。陈老板的回乡创业,也证明回归之路一样畅通无阻。

老家仁义镇是个原生态农耕保持相对完整的的乡村,连绵的绿色浅丘中,一窝一岗的稻田,一库一塘的湿地,一沟一溪的草滩丛畔,都呈现着处女地自然原初的风貌。在工业革命带给社会发展与进步,也留给人类遗憾和惋惜,生态保护已成为人类共识的当下,它的天然无雕琢的山水本真,原滋原味的本土人情,还真像醉人的陈年佳酿,有味的古册老画,让人品读有韵。



天全县仁义镇美景(图片来自网络)

雅安除了大熊猫名扬世界,雅雨、雅鱼、雅女名声天涯,还处于全球八大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东亚至澳大利亚和中亚之路的重叠地,多样性的原生态体系成为候鸟栖身、觅食乃自繁育的家园。“5百多种鸟歌唱响雅安”(雅安市鸟类保护与观赏协会观察研究统计全市有5百余鸟类)的优势就是佐证。也因此成为爱鸟人,摄影家、作家、画师们的理想的圣地。

天全也是鸟儿们活跃的驿站,爱鸟人就在仁义镇、喇叭河、龙湾湖、慈朗湿地捕捉到黑颈鹤、彩鹮、红嘴鸥、灰雁们流连忘返的行踪,并摄下珍贵的影像资料,而被央视播出。

所以,仁义的原生态农田,既是古老农耕文明的一扇窗口,也为鸟儿们留住了一处眷恋的福地。种稻、植树、种瓜、种豆、种荷依节令之序安排农事,传统的农耕里也有不凡的意义。



荷之景

长期深居水泥丛林,樊笼蜗居,想让心灵绽放,走进乡村,走进自然,走向城郊沃野,甚至远山远水,体验民俗民情是不错的选择。陈老板的荷田在当地小有名气后,不断有城里的爱荷人慕名前往,与荷叶交心,与荷花对语;摄一朵一田,留一个自拍群像;领略乡村清凉的夏,享受乡土别样的味;无意识的也把生态的信息和自然的密语传播,偶尔也留下鸟儿辗转路上的靓影。

看到商机,有人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陈老板的荷田为主题,办起荷家乐。韩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知音,他和朋友出资与陈老板联袂,办起集赏荷观景、品茗尝美食,休闲娱乐一体的“荷景坊”,因生意向好,近两年又继续流转稻田扩大种植,如今,形成一片规模的荷园,成为上坝一景。



(图片来自网络

传说荷花是瑶池仙子,因眷恋凡尘,被王母娘娘责罚坠入凡尘,从此以浅塘为家。岁岁年年花叶相伴,形影左右,夏荣秋枯,洁身自好。所以,自然天成的“荷仙姑”颇具灵性,能传情达意,成为历朝历代文人墨客追崇的花神。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是对荷品的赞美,也被后人借用歌诵人德。

炎夏七月,是上坝荷花最撩人心魂的时刻。一场夜雨把荷园洗得苍翠欲滴,荷叶上的露珠更加晶亮剔透,沐浴后的荷花也艳如“素蕊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陆龟蒙)开在瑶池的仙子。

夜雨还把乡村的山色洗涤的明丽簇新,空气过滤的湿润清爽。

上午9、10点钟,太阳光穿出云堆的缝隙,照射着荷田舞台。荷叶、荷花,翩飞的蜻蜓、蝴蝶,穿梭在田埂的赏荷人,和那一阵一阵拂过的山风,都是阳光聚焦下的舞者,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暑气未升,气温适度,是观赏的最佳时候。



(图片来自网络

彼时,叶绿、露莹,静候阳光;花香扑鼻,朵朵羞涩,又含情脉脉;风拂荷舞中,露珠踏着节拍旋转晃动;心情若荷花一样绽开的人群,忙不迭的摄影、拍景、自拍,欢声笑语的互动中,荷园荡起快乐的绿涟。

置若仙境的愉悦,让人忘却人情冷暖,忘掉尘世烦忧。

荷除自然的清雅脱俗,高洁端庄之外,还具自顾倔强的秉性,所以会让人怜爱有加。不争春风,志在暑夏、秋冬季节“留得枯荷听雨声”时,奉献出莲藕鲜脆肥美,生食当水果,熟食养精,健脾开胃和益血生肌的功能,又是一爿勾味吊胃的风景。

荷之味

夏阳快当顶的时候,陆续有客从荷园归来落座,荷家乐里一杯用当地栽植的金银花或刺梨子茶,开启了午间的味觉之门。趁等人、等饭的间隙,大伙余兴未尽的一边品茶一边翻看手机,相机,说荷园,聊荷花,发朋友圈,海阔天空的心情溢于言表。那场面又回到荷园的景致,让人联想到新农村建设不正像荷的叶绿,脱贫致富之梦的花开。

荷之所以久负盛名,除了观赏之美,通体上下还有着食药两用的价值。荷叶能清暑、化瘀、止血、降脂,酿酒煮茶皆可;莲花祛湿、活血、清热;莲子可益心肾、滋补肠胃。强筋骨、固精气;莲藕健脾开胃,益血生肌美容养颜。

据记载,食荷之事起源于古代汉唐流行。最早从莲子和莲藕炖煮食用。《本草纲目》就有莲子“享清芳之气,得稼墻之味,乃脾之果也”的记录。传至今天的莲子薏米粥、莲子银耳羹,三豆煨凤汤(莲子、黄豆、云豆、母鸡)都是滋补的佳品。莲藕被《本草纲目》称作“灵根”,生食取之清香爽脆,犹如鲜果;熟吃可脆可绵。延至今日,早为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荷家乐,主厨是乡村厨师,大手大脚做惯了乡土风味的“九大碗”。这种充满“坝坝宴”霸气菜式,格调大同小异的菜肴,就像乡下人的豪爽,不拘泥细节,蒸、炖、烧、炒为主,兼有凉拌拼盘,味道全凭厨师经验之手拿捏。所以没有标尺定式,一菜十味,十手百道,反而成就了风味迥异,百味纷呈的乡味特色,乡愁意境。

当然,打出了“荷”的名片,就不能少了荷之馔。



(图片来自网络)

一钵腊肉炖莲藕,冠名“腊哥莲嫂”,用的是本地老腊肉,用三、四节老莲藕,炖出来的汤汁浓郁,肉软藕绵,赋予乡土爱情纯粹质朴的寓意,还真就有那么点味道。用清晨摘来的嫩荷花,撕瓣清洗,裹上一层土鸡蛋面糊,油锅炸至金黄,上桌前洒些熟芝麻,香酥可口,唇齿留香,名曰“锦上添花”,衬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细细品味,倒也贴题。至于“蒸蒸日上”,那是用时令的嫩玉米浆掺些糯米粉揉成小团包些肉馅裹上荷叶上笼屉蒸熟的一味小食,软糯鲜美,清香咸甜。大约是将日字拆解为“口”和“一”,应对“皮”和“馅”的关联正好是叶儿粑的型吧。期待日子的蒸蒸日上,是乡村的愿景,也颇具地气。

荷的花、叶、茎总算都有。开坊之家追求的是创意,食客们希望的是美食和体验。食物本身的滋味固然讲究,但吃得畅快,恣意洒脱才是境界。也才会拥有气场。

天全的底色是绿色,且春、夏、秋、冬皆有层次韵味。让我们为家乡吟诵绿色的诗,唱起花红的歌,唱响绿色经济的号角,信心满满的走完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梁志友(四川省天全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