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卢文春 ‖ 又到纸钱飘香时
又到纸钱飘香时
卢文春
在二十四节气中,春分过后,便是清明。这个时节,春雷唤醒大地,燕子衔来春泥,鲜花开满山野,布谷鸟的清脆啼鸣震彻山谷,生命在萌动中孕育,万物在蓬勃中舒展。
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席卷全球,世界因疫而忧而愁而困扰。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因这场疫情而再次得以加强。在这个本该追思圣人伟人先人、革命先烈或故去亲人的清明,由于担心病毒传染,故不能扎堆聚集,一些约定俗成的祭奠仪式,也不得不被迫取消。而此时,重疫肆虐,泪飞化作及时雨。笼罩的口罩下,人们把对圣人伟人先人、革命先烈或故去亲人的深深景仰、无比崇敬和追思怀念,默默地深埋在心里。
思绪不禁回到儿时。那时,每到清明,母亲总要早早起床,弄上三两道菜肴,提上一瓶或半瓶陈年老酒,拿上几副碗筷,捎上一堆香蜡纸钱,备上数挂鞭炮,全部装进一个竹篮,用右手腕提着。山路弯弯,父亲领队走在最前面,母亲次之,哥哥、姐姐和我,一路小跑紧随其后。翻过一道道山梁,当额头渗出豆大汗珠时,我们便到达长眠在青山绿水间的爷爷奶奶等亲人墓地。
祭祀活动正式开始。抵达每座坟茔前,父母首先便是对着坟茔里的亲人磕上几记响头,接着便是一阵叽里呱啦自言自语天人合一式的简短“交流”;大意是某某长辈,我们今天前来看您啦。其间,自然也会跪地禀告一年来发生在本家族以及家庭成员当中的大事要事喜事。
父母与故去亲人互动“交流”告一段落,接着就领着我们三下五去二快速清除坟茔前的各种杂草,然后转向祭祀拜台,奉上篮中菜肴,摆上碗筷,缓缓将白酒倒入酒杯,隆重地顺势借用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尖,轻轻沾上一抹醇香,向着坟茔四周,轻轻地挥洒,轻盈地弹出,酒分子霎时倏倏地向空气中弥散。
敬酒仪式毕,父母再行跪拜礼。嘴里念叨着,“招呼”故去的亲人尽兴“喝酒吃菜”。间隔一两分钟时间,待故去的亲人“吃好喝好酒足饭饱”后,父母便领着我们点燃一堆早已备好的香蜡纸钱,叩头祭拜、祈福保佑并叫坟茔内故去的亲人赶快“领钱”,还不忘叮嘱他(她)们在天上不要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用,同时现场口头承诺会“全力保障”。甚至还提前向故去的亲人预约,会在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民间称“鬼节”)那天,给他(她)们每人兑现发放一个大大的“私包”。阴阳两隔啰里啰嗦一阵嘀咕式的“对话”之后,便是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也预示着整个祭扫仪式行将结束。待一堆香蜡纸钱明火散尽,坟茔周围可燃物全部清除确认安全无火险后,父母便带着我们起身告辞,欢声笑语随即飘荡在儿时空旷的乡野。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随着我们长大成人,父母也老了,步履略显蹒跚、腿脚也不灵便了。哥哥、姐姐和我,相继成家立业,也已为人父母,如今天各一方,在外打拼,养家糊口。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当然,也有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新生活和出于安全环保方面的考虑,而今鲜花祭祀、网上追思等文明祭祀方式,已渐成新宠,完全取代了儿时清明焚烧香蜡纸钱的现场原始祭祀方式。
何时我们姊妹三人,再如儿时当年、庄重肃穆仪式感满满地紧随父母身后,亲自前去为故去的亲人祭祀,我想几乎已成为不太可能的奢望。
清明时节雨纷纷,又到纸钱飘香时。逝者如斯,缅怀永恒;生者坚强,铿锵前行。如今重疫之下,唯有道一声朋友珍重。
作者简介
卢文春,重庆云阳人,军休干部,曾在消防部队服役,全国公安文联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两次主笔完成“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地震四川消防部队抗震救灾报告文学《灾难·奇迹·丰碑》《擎天之柱》的撰写任务;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2000余篇,30余篇获奖,出版报告文学集《不倦的火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卢文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