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田闻一 ‖ 俞恩梅:饱经磨难志不移——新中国第一献镭者(三)

作者:田闻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1-21 16:47:13 浏览次数:780 【字体:

自1月19日起,“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四川省情网发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人,著名历史小说、战争小说作家,四川省作协巴金文学院连续三届特聘创作员田闻一先生撰写的《俞恩梅:饱经磨难志不移——新中国第一献镭者》一文,敬请关注并欢迎在文后“留言”处留下读后感言!

居里夫人:她心中永远的榜样

 回国途中,她特意辗转去了英、法、瑞士、意大利、菲律宾、新加坡等欧亚十一国进行医学考察,目的是尽可能用最前沿的医学知识、医学水平、医学眼光来开阔自己、充实自己,以便回到国内,为我所用。

 经过巴黎时,她怀着无限的崇敬,无限的向往,来在巴黎近郊居里夫妇曾经筚路蓝缕、最终以生命为代价发现镭的地方,久久伫立、观望、俳徊,心潮难平——现在,这里是一个莺歌燕舞的花园,那时,这里是一处荒僻的废弃地:坟莹、停尸棚。

居里夫妇(图片来自网络)

 就是在这里,著名的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授皮埃尔·居里和学术上一点也不亚于他的夫人玛丽·居里,在废弃地中置一口大锅,夜以继日地熬制一种工业废料;大锅两边,堆着一吨小山似的工业废料。他们期望从中提炼出一种稀有元素。

 所有的一切,事无巨细,都是两个物理学家――居里夫妇,亲力亲为。

 请不起人。他们只能亲自穿上围裙,轮番上阵;用手中的木棒去着力搅拌大锅里沸腾的工业废料;搅拌出的气味不仅难闻、恶心,而且逼人,刺激得他们流泪、咳嗽;溅起的酸碱,不时落到他们的围裙上,浸蚀出斑点。他们不顾不管,非常执著。

 就这样日复一日,从量变到质变。他们只注意到期望的那种具有魔幻般效力的射线,越来越近了,私心窃喜。可是,丝毫没有察觉到,他们的健康,正在被日渐临近的魔幻般的射线侵蚀、吞噬。也许,纵然知道这一点,他们也会奋不顾身,不管不顾。因为,他们是真正的科学家,而真正的科学家往往就是这样舍生忘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终于,有这么一天,奇迹出现了――经过三年零九个月的不懈努力,他们提炼出了0.1克期望的镭——在他们的实验室里,也就是在那间幽暗恐怖的原停尸房里。出现的它,闪射着一种飘忽、微弱、极其美丽、略带幽蓝色的荧光。可别小看它幽微,飘忽,这种物质能自动放射热能——镭的发现,是物理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一个爆发、一个质的飞跃:就此宣布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时期。

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他们的这个发现,是一柄双刃剑。如同当初诺贝尔发明炸药。炸药既可以给人类极大地造福,也可以造成枪弹、炮弹,极大地杀伤人类。同样,这种镭的发现,也是可以极大地造福人类,同时也可以造成原子弹、进而核武器……毁灭人类。对此,居里夫妇和大发明家诺贝尔一样,无论如何也是始料不及。这不是他们可以预想的。

 这里,特别需要补充一下,居里夫人――原名玛丽·居里,不是法国人。她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一个中学教师家庭,从小聪明好学。一般女孩子都不喜欢学的深奥难懂、同现代科学靠得很近的物理学,她却很喜欢。1891年11月,她如愿以偿进入当时很前沿的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学习,不用说,她的成绩相当出类拔萃。1894年,在她完成学业之后不久,与她的导师、著名物理学家、志同道合的皮埃尔·居里结婚;夫妻携手,朝物理学的深处探索、顶峰攀登。 

居里夫人(图片来自网络)

 居里夫妇对人类的贡献是划时代的。他们分别于1903年、191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们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两次获得此奖、此殊荣的物理学家、科学家。况且,他们是夫妇俩。

 然而,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探索、深入。而往往,巨大的发现、巨大的成就伴随着巨大的付出、甚至牺牲生命。

 居里教授太用心了。有次,他在街上走,一匹惊马,疯了似地拉着一辆没有人的马车,向他迎面轰隆隆地撞来。旁边的人看见了,吓呆了,对他惊呼不止。然而,居里教授却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被惊马拉着的马车活活撞死!

 这对于居里夫人,是多么大的打击、多么大的忧伤!然而,打击还不止于此。当时,纵然是比较开放开明的法国社会,对女性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歧视和偏见。一些“巫师”和“巫师”式的学者,早就对居里夫人看不惯了。他们趁此机会,指责居里夫人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诬蔑她是“克夫的灾星”……

 如此的雪上加霜,非但没有把居里夫人压垮、打倒,反而激发起她以更大的冲劲冲力,向更高的目的冲击。因为,她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丈夫遗志、遗愿,才是对丈夫最好的祭奠、纪念。

 就这样,居里夫人又几经突破,不仅提炼出了更理想的镭,而且从理论的高度阐明了镭的“放射性”;继而,又最先成功地将“射线”引入医疗,制成镭针。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突破——镭针破天荒成了对抗、治疗癌症的第一杀器、利器,尤其是用在妇科上,疗效明显。

居里夫人(图片来自网络)

 同样地,很强的放射性,日复一日地、极大地损伤、伤害了她的身体。她的健康迅速恶化,美丽的容颜与日俱退。还不到中年的她,就开始眼花耳呜、苍白乏力……她从原先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先是变成一个端庄坚毅的学者,变成一个世界级的,对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物理学家科学家,到最终患上了无法治愈的白血病,身体状况垮山似地垮下来,似乎就那么一瞬。

1903年,居里夫人不治而逝,年仅36岁。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高度评价她:“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就是在这里,在居里夫妇用他们生命的付出,换来时代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换来了这座莺歌燕舞的美丽园林里,面对着居里夫人神态毕现、栩栩如生,真人般大小的塑像。俞恩梅深深地低下头去,喃喃地说,我要向你学习。你是我终生的榜样。回国后,我作好了长期经受磨难的准备……

 起风了。

 公园中,无数叫得出名和叫不出名的阔叶树发出的好听的沙沙声,好像是居里夫人在对她作深情的嘱吩、嘱托和轻轻耳语。

 她抬起头来,与居里夫人两相凝视。已经成了一个虔诚天主教徒,终身不婚的她,喃喃地对居里夫人说,我已经作好了准备,就像你当初为镭的发现献出一切一样,我要为我苦难中的祖国母亲献出一切。

(未完待续)

【方志四川•人物】田闻一 ‖ 俞恩梅:饱经磨难志不移——新中国第一献镭者(一) 初次见面:一个西洋味很浓的老太太

【方志四川•人物】田闻一 ‖ 俞恩梅:饱经磨难志不移——新中国第一献镭者(二)目标:瞄准最高朝前赶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田闻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人,著名历史小说、战争小说作家,四川省作协巴金文学院连续三届特聘创作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