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杨明强 ‖ 记忆深处的那朵青莲

作者:杨明强 来源:“文艺船波”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9-07-18 14:37:03 浏览次数: 【字体:

 七月流火,盛夏花繁。在一个宁静的清晨,我驱车来到青城山下的一大片荷塘,在静悄悄的黎明中,独自欣赏和感悟荷花的韵味和风姿。

1

天刚露出鱼肚白,荷塘四周一片静谧。荷塘上面,漂浮着一层薄薄的晨雾,犹如朦胧乳白的轻纱,在温柔的移动着。放眼望去,但见无数荷叶恰是一把把张开的绿伞,为繁星闪烁似的大荷、小荷,遮挡风雨和烈日,呵护其早日竞放,为荷花的芬芳,莲藕的茁壮,默默的奉献着绿色的希望。

不久,太阳出来了。晨光透过薄雾照在荷花的脸上,别有一番情调。万绿丛中点点红的荷花,在阳光下次第盛开,欣喜满怀。首先看到的,是那些才露出尖尖角的小荷,迎来了几只红蜻蜓。小精灵们时而伫立于花苞的头部,一动不动;时而又在花苞附近飞来飞去,自由穿梭。

夏荷初放的花朵呢,则迎来了几只翠鸟,充当着忠实的护花使者。有的立在花旁张望,有的干脆盘踞花蕊之上,防止对手入侵。 而那些盛开的莲花呢,仿佛张开了热情的玉臂,笑容可掬的欢迎欣赏她的游客。 随后,穿行花海,我则看到,那些勤劳一生、为人作嫁的蜜蜂们,也忙得不可开交,飞入花蕊深处采蜜后,则又渐行渐远。 有道是: 荷花开心笑,洁白泛红潮。 幽香欲销魂,独有莲枝翘。 好一幅安静温婉、品貌双全的夏荷图!

俯身观察,我才发现,荷花繁盛之后,有的花瓣相继落入莲叶上或荷塘里;颀长碧绿的藕杆上,挺立的莲蓬,仿佛高高扬起高贵的头颅,亦如高举起燃烧生命的火炬,在生命的尽头,大义凛然,展示着荷花那高贵的气质和可贵的晚节。

再回过头来观望和思量,水面上的荷花、荷叶,水面下的玉管、莲藕,他们各尽所能、各司其职,为世人演绎了一场冰清玉洁、乐于奉献的生命大合唱。

有道是: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2

多姿多彩的荷花,仅观其外形,就很是惹人怜爱;再深究其品质与精神,则更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首先可敬的,是荷花植根于民间的大众情怀。用于种植的莲子或根茎,水不分南北,人不分贵贱,只要有一方水池,不管主人身份,一旦播种,来年的春末夏初,她便会浮出水面,露出张张荷叶嫩绿的笑脸。一到盛夏,便出落成亭亭玉立的荷花与生机盎然的荷叶。

可敬之二,是荷花需求甚少,奉献甚多。 无能身在何处,都没有刻意的要求肥沃的水土和丰富的营养,但凭自身的修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把自身装扮都格外高雅和靓丽,给人间奉献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为,她从头到脚全身是宝:莲藕、莲米、莲叶、莲茎、莲花等,有的既可做盘中美食,食用价值大,也可入药,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此外,其观赏价值则不言而喻。

可敬之三,是她那“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和廉洁精神。 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无能是白色的藕,粉红的花,还是碧绿的叶和茎,都是那么的纯净和完美。在她身上,我们再次读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品格和精神。

3

荷花因其形神兼备、品质卓越而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写荷、咏荷、画荷、拍荷者众多,并为之留下来大量的传世之作。

据考证,荷花的原产地在中国。史料记载:早在周朝时期,就已有荷花的种植纪录。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国风·山有扶苏》有云:“山有扶苏,湿有荷华(即山上小树纵横,山下荷花开盛)”。随后,《离骚》中有“制芰荷以为衣兮,缝纫白莲制衣裳”(即剪裁绿荷做时装,缝纫白莲做衣裳);再到《汉乐府》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晋乐府》诸如“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其实,早在《诗经》中,就已 出现了大量的借莲写女子美貌的诗句; “七步之才”曹植在《洛神赋》中,也曾以荷花比喻心目中的洛神。

再至隋、唐、宋、元、明、清,以至近代、现代,历代文人墨客,都不乏有关赏荷、愛荷的艺术佳作。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在《赠荷花》写道:“世 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

宋代诗人杨万里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微观体察,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宏观景色,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荷花的无穷魅力。

至于宋代学者周敦颐的《爱莲说》和现代学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均为描写荷花之杰作,对于后世的影响,自不待言,恕不赘述。

大凡历朝历代,我国的各大风景名胜,只要有荷花池,往往都有以荷为题艺术长廊,并有佳作名篇相伴:苏州拙政园里的“四壁荷花三面柳”,杭州西湖里的“曲院风荷”;宋代佚名画家所绘的《出水芙蓉图》,明代陈志莲的《荷鸳鸯图》,清代八大山人的《墨荷图》,现代名家齐白石的《秋荷》,张大千的《彩荷》,石鲁的《荷趣》等名画,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艺术手法,入木三分的刻画了荷花冰清玉洁、天然淡泊的高贵品质。

总之,在中华传统文化艺术长廊中,历代文人雅士都对荷花寄托了美好的情感; 历代文人墨客总是极尽才情,撰写了咏荷的许多诗词曲赋,称赞其“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从而表达对“花中君子”、“凌波仙子”的景仰与膜拜。

自从1842年在德国诞生摄影技术以来,和文学、绘画等其他艺术类别一样,在中外摄影艺术领域中,许多摄影家或发烧友,也同样爱将荷花视作拍摄和讴歌的重要花卉。

在当代中国,摄影界也涌现了大量的以荷花为题材的上乘之作,各种风格、各种技巧竞展荷花的绰约风姿和青莲风骨。

再看国外,诸如美国,有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巴曼·法扎德镜头下的荷花,因巧用烟弹术,继而拍出了如临仙境、令人痴迷的莲界仙境。

4

她,惊艳了整个夏天;她,净化了世人心灵。荷花,她以一尘不染的卓越品质,成为人们心目中崇高圣洁和吉利祥和的象征。因此,与生俱来就纯洁高雅的莲花还拥有特有的意象和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荷”与“和”谐音,暗喻和谐、美好。而“合和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其理想状态是:“和”即和谐、和平、祥和;“合”即结合、合作、融合。其基本主张是:既要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又要中庸(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对待事物要把握一个度,避免对立、冲突)。在民间流传的吉祥年画中,就有“和合二仙”,一人手中持荷,一人手中捧荷,以示“和合”。总之,我国的传统文化,大多倡导“贵和”、“持中”的和谐理念。

荷花也称莲花,“莲”与“连”谐音,寓意喜事连连。同时,“青莲”又与“清廉”谐音,“莲”象征着清正廉洁,寓意居高位而不贪,公正廉洁。所以,亦有以莲喻人品高洁,为官清廉。

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倡导和平、和谐。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孔子的“和而不同”、“和为贵”便是集中体现。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也常常是菊花象征隐士,牡丹象征贵人,而莲花则象征君子,故有“花中君子”之誉。

总之,荷花以一尘不染、宁静温婉、品貌俱佳而备受世人膜拜。有关荷花的故事和传说,可谓从古及今,流芳千古,写荷、咏荷、画荷,似乎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亘古不变的重要的创作选题。

1985年,荷花有幸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此外,荷花还是印度、泰国、越南的国花,并以此作为其文化精神的象征。

5

宗教的象征意义,缘于神圣之物与超脱之境。

众所周知,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在印度,荷花与佛教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画佛、塑佛,佛座都是莲花台座。还有什么莲刹、莲胎、莲宫、莲舍、莲界等,处处都有莲花的身影。原来,在佛教圣地,共有八种吉祥宝物,释迦摩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是缘于她清清静静,一尘不染。佛祖致力于为人类寻求没有烦恼的极乐世界,那里到处是莲花,被称为“莲花世界”。由于荷花在佛教中的神圣地位,继而将佛教圣花称作“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佛主释迦摩尼理所当然地成为“莲花王子”。佛陀不染世间的烦恼、忧愁,宛若莲花不着水。这种独具一格的自然特征和一尘不染的卓越品质,正好与佛教精神高度吻合,此乃印度佛教以莲花作为标志的根本原因。

莲花生于淤泥,开于炎夏。 炎热表示烦恼,淤泥象征污浊; 而水则表示清凉,莲花象征高洁。 莲花因此成为从烦恼中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圣人的化身。 就连世人熟悉的观音菩萨也常以莲为伴。 因此,我们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净土佛国的圣贤均已莲花为座,或坐,或站,但都在莲花台之上。

《大正藏》经典说: 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四可爱,从而承担了佛教的象征使命。 常规而言,一般花卉都先花后叶后果,而荷花则“开花的同时,结实的莲蓬已具”。 明朝《群芳谱》云: 莲花有“华实齐生”的特质。 莲花因此被佛家视为能同时体现过去、现在和未来。 佛说平等,不论过去现在未来,天地万物时空,方位大小多少,人与人,如此如彼,富贵贫贱皆平等。 极乐净土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具有超时空相貌的莲花,独享“福报”,成为净土世界的花魁。

《阿弥陀经》云: “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有地---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法。 ”

在《阿弥陀佛》中记载: 众生若得善报,不再堕入胎生、卵生、湿生等轮回,得以往生极乐世界,会有观音手持莲花迎接,往生者就在莲花里“化生”为极乐世界的一员,视其个人业障、福报,莲花闭合时间的长短不同,福报够的人可以提早“出关”,享受净土世界。

由此可见,在佛教界,荷花已由人间的一般性观赏、食用、药用功用,上升为圣洁神圣的宗教信仰,并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

总之,荷花的美好,不一而足,不胜枚举。 我们景仰她、膜拜她,不仅仅只是她的外貌,更缘于她高尚的品质与情操。 因为,她既是冰清玉洁的人间奇葩,还是独享福报的净土圣蕾。

愿我们的内心深处,永远铭刻着那朵万众景仰的青莲。

(本文照片均为作者杨明强拍摄)

作者简介

杨明强,资深媒体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来源:“文艺船波”微信公众号

文/图:杨明强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文艺船波”微信公众号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