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散文】童华池 ‖ 六十多年前,郫县有个桃花源

作者:童华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6-20 14:54:38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成都市所属郫都区,2017年1月前叫郫县。郫县县城古称鹃城,是古蜀国的都城。

鹃城,也叫杜鹃城。“杜”字与望帝杜宇氏有关,“望帝春心托杜鹃”的传说也发生在此。图为今郫都区望丛祠内古望帝之陵(图片来自网络)

郫县县城的居民,年龄不到70岁的,不一定都知道,原来的老县城里,曾经有个桃花源。

我说的桃花源,是和陶渊明在那篇流传千古的《桃花源记》里描述的情景类似的一片田地。

这片田地在老县城东门城门到南门城门之间,大约有四五十亩。这片田地虽在县城里,但相对封闭,那段城墙便是天然屏障。

县城到这片田地有五条路:一是从东门城门内侧,顺着城墙根往南门方向走;二是从南门城门内侧,顺着城墙根往东门方向走;三是从江西巷中部,往奎星楼走;四是经县医院,出后门往外走;五是我最熟悉不过的,出肖家院子后门往外走。肖家院子是东街马家巷里最大的一个院子,我的家就在这个院子里。

“桃花源”的田地平坦而肥沃,更奇特的是,田地无须引水灌溉,每块田地,都有泉眼,自流之泉水,供水绰绰有余。不仅这样,多余的泉水汇集起来,“水到渠成”,一条小溪自然生成。小溪顺着城墙根,往东门城门方向流,但未到城门,便折转,穿过城墙,流到城墙外侧的城壕沟里去。应该说,穿城墙,这是人之所为了。

 这片田地,是国有资源,政府分给“城市农夫”耕种的。我所知道的,是我们肖家院子外院的杨大爷一家。杨家人多,种了10亩以上。除了杨家,听说还分给了几位转业军人;恰好有一位何叔叔,就成了我家的邻居。这事又有一点小插曲:何叔叔转业后要租房子,我的祖父不知怎么的,他知道了,将我家的住房打紧,腾了一间给何叔叔。这样,何叔叔就和我们成了邻居。

“桃花源”的田地,每年种两季,大春一律种水稻,小春以胡豆为主,亦种油菜和小麦。水稻有两种,一是“饭米”,二是糯米。据长辈讲,这里的米颗粒特别大,糯米则糯性十足,胡豆更是非同一般。不知从哪一辈人开始,郫县就有了“奎星楼大白胡豆”的著名特产。因这片田地与奎星楼相邻,田地里产的胡豆则以“奎星楼”名之。

我是奎星楼大白胡豆的享用者,更是见证人。此胡豆豆杆粗壮,叶子肥大,豆荚又长大又饱满。胡豆外观淡青底色,整体呈质感厚重之白色。个头相当于一般胡豆的两倍。然而,胡豆最妙的是其味道,不管是烩,还是凉拌,胡豆都很“沙”,凭这一点,口感就很好。祖母和母亲做胡豆瓣,专用这种胡豆沤豆瓣子。

每年暮春时节,大白胡豆都供不应求。

除了吃,这里的胡豆还要留不少的来做种子。

除了田地,这里还有一个水塘,水塘有一半的水面栽了高笋。自然而然,高笋也是这里的特产。水塘的位置就在肖家院子出后门之右侧。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晨昏交替,“桃花源”的景色都是那样迷人。

春天,胡豆花开,几十亩田地淡紫缀着黑点和白点的花儿,加上金黄菜花的映衬,这片世界美得让人陶醉。蜜蜂穿行,蝴蝶翩跹,几成童话世界。

夏天,田地里秧苗纵横交错,一片翠色。田边树上,蝉鸣鸟叫;田中水下,蛙鼓高奏,真乃江南。

最美的季节是秋天。秧苗转黄,谷穗泛金,丰收的景象不仅回馈了耕者,亦让所有的人动心。此时,不仅稻谷成熟了,昆虫的光顾,更带迷幻的韵致。

昆虫中,不能不提及的是蜻蜓和蝈蝈。

每到黄昏,稻田上空都是铺天盖地,蜻蜓占领了这里九成的领空领地。蜻蜓的花色品种太多,这里,只能以个头命名。我们称所有的蜻蜓为丁丁猫,个头一般的,称丁丁猫不变。个头最大的,称之为“大头猫”;个头最小的,称之为“七姑娘”。这里的“娘”字,不仅儿化,还读阴平。大头猫头部复眼太多,半透明的晶状体,俨然是镶嵌的珠宝。七姑娘个子瘦小,但身段佼好。如花卉世界中的兰草,幽谷幽香;亦如美人群里之素娥,不施粉黛,却倩影摄人心魄。

夜幕降临,蜻蜓隐退,蝈蝈则理所当然地成了主角。我们称蝈蝈为“叫姑姑”。据我所知,郫县是没有“蝈蝈”这种叫法的。叫姑姑喜栖瓜蔓和树丛,杂食,尤喜食南瓜花和丝瓜花。我们这些顽童,点起“油壶子”或打起手电筒,去逮叫姑姑。叫姑姑唱得最起劲的地方,往往是手到擒拿。逮到叫姑姑后,就装进事先准备好的笼子里。笼子是用麦草编的,“阔气”一点的是用竹子编的。逮到装好后,就高高兴兴凯旋了。接下来是把笼子挂在家中的小院,美美地欣赏。这是秋季“夜生活”里的重要内容。

到了冬天,我们在桃花源里割兔草一一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喂有兔子。兔子喂大了,拿到市场上卖了变成钱。我们在桃花源里捉迷藏一一郫县话叫“藏猫(儿)”。我们特别盼望下雪和结冰。记忆中,那时冬天的气温比现在的低些。低的原因,一是人口密度小,二是空气中产生热量的成份少得多。因而,下雪和结冰的时间就要多些。每当下雪的时候,我们就去堆雪人,打雪仗。水结冰时,我们就去水塘里捞冰块,捞来用谷草穿起来玩。

写了四季,该说“挑花源”里的“亮虾沟”了。亮虾沟里的水就是前面所说的那几十亩田里流出来的泉水。泉水终年不断。至于沟名,这和沟里产一种浑身上下亮晶晶的小虾而名之的。除了亮虾,沟里还有小鱼和螃蟹一一郫县话叫“盘海”。沟的两岸,一边是城墙根的小路,另一边是田坎,田坎上有一排整齐的木槿。我们喜在沟里戏水,用撮箕撮鱼虾,用手在沟边的小洞里摸螃蟹。还喜欢欣赏那排木槿开的花。

我满9岁时加入少先队,我所在的中队开展活动,我曾建议在亮虾沟开展一次。此建议得到队员们的贊同和辅导员的支持。活动开展那天,几十名队员在沟里大显身手,玩得好安逸。活动结束,一大堆战利品,送到我家,我的祖母和我的母亲协助大家,把鱼虾和螃蟹都拿来油酥了,制作成美食。几十名队员都欣赏到了。这次话动不仅队员们玩得快活,“桃花源”的美名也进一步传开了。

桃花源给了我童年的无穷快乐,也给我上了极为生动形象的农作课。我虽不是农民,但那么多农具和农活,我都早早地见识过了。

至于”桃花源“里的那段城墙,带给我们的快乐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细说了。

1956年,郫县新建县医院,整个马家巷占完了,“桃花源”也占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也规划修了居民点。桃花源因此而谢幕。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童华池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