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烟火人间】马与鞍

作者:江子 来源:《光明日报》( 2025年03月25日 01版) 发布时间:2025-03-25 15:42:40 浏览次数: 【字体:

江子

《光明日报》( 2025年03月25日 01版)

【烟火人间】 

一到草原,我就琢磨着一个问题:到底是马成就了马鞍,还是马鞍成就了马?

来内蒙古,一直期待能看到马。实不相瞒,我是一名爱马者。我喜欢马的俊美、温良与忠诚。高昂的头颅、飞扬的马鬃、滚圆的腹部、健壮的腿,还有那嘶鸣——马是力和美的结合!马有一副天使的瞳孔,它是通人性的,多少人跟马做了朋友!马是素食主义者,这使得它既孔武有力,又斯文优雅,它仿佛是四蹄动物中持戒修行的高士。马演绎了许多精彩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刘备被刘表的后妻设计陷害,正是的卢马让他成功逃出襄阳,是为“跃马檀溪”。关羽温酒斩华雄,靠的也是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多少艺术,因马成就,如郎世宁的《百骏图》、徐悲鸿的《八骏图》以及电影《战马》《都灵之马》,二胡曲《赛马》……

我喜欢马,可是在我们南方,马乃是稀有之物。南方的土地高高低低,沟沟壑壑,并不适合马驰骋。包头则是马的天堂。一到包头,习惯于南方山山水水的我惊异于大地就像是用熨斗熨过一样,或者说,就像一张铺开的纸,让人顿时有了奔跑的冲动。我想,是到了与马痛痛快快见一回的时候了!

在包头,我还真是见到了许多马。比如在包头市文联办公楼,就张贴了不少关于马的摄影作品。其中一幅,一匹白色的马在白雾茫茫的草原上,眼神迷离,神情忧伤。它是马中的诗人吗?看到它,就想抱着它的头与它说说话。在达茂旗博物馆,我看到很多岩画上的马,它们简洁、稚拙,几近于符号,显得古老而深邃。

可我没能近距离见到一匹真马,这不能不说是此行的遗憾。在包头,我受邀参加一个文学活动,包括参观共和国最早一批钢铁企业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经营规模最大的装备制造企业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包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黄河几字湾等。我跟草原真正相处的时光并不多。去达茂旗诗画草原也是活动内容之一,那是一座面积达十万亩的天然草场,但我在那里待的时间只有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我就跟着队伍返回了包头。我在那里看到了蓝天、碧水、毡包、风车、敖包,可就是没有看到马。传说中“草原的天际线一点点放亮,一轮红日,在马群的剪影中徐徐升起”这样的场景,我完全无缘见识。哦,我也看到了马——在返程的途中,见三五匹马在草原上吃草。可它们离得太远了,远得就像虚拟之物。

然而,我见到了马鞍。在达茂旗博物馆,它们陈列于橱窗,是真正的实物。几十个马鞍前后陈列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具有深邃历史感和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世界——

它们是一个个微型的建筑,是由鞍板、鞍鞒、鞍座、马镫、稍绳、捆肚、屉子、鞍韂等共同组合的精致的、玄妙的结构艺术,是由木工、刺绣、编织、金属锻造等多种工艺合成的微型王国。

它们凹凸有致,工艺复杂。它们镶金带银,雕花镂纹。它们身上栩栩如生的动物、生机盎然的植物、符号化的图案,都来自古老的传统,来自一个精密而又磅礴的审美体系。

它们首先是器物,关乎物理和技术,由此催生了马鞍制作技艺。包头的朋友告诉我,蒙古族制作马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蒙古族有28个部落,马鞍就有28个样式。从13世纪开始,蒙古族各部落靠着马的力量游走天下,同时也把马鞍制作技艺带到了全世界。

两千多年来,草原上的人们在对马的驾驭中创造了马鞍,同时形成了许多与马鞍有关的习俗:他们在马鞍上尽情展示民族文化,用金、银、铜、景泰蓝以及各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图案做装饰;做好马鞍,亲朋好友前来祝贺,手捧哈达表示祝福,主人则骑上备有新马鞍的骏马英姿飒爽地驰骋一番,归来后将哈达拴在马鞍的稍绳上,与大家一同庆祝;经过了长途跋涉,要等到马落完汗,休息好之后,才能把马鞍取下来;他们不许小孩子跨越和玩耍马鞍,传说跨越马鞍,脊梁就会被擦伤……草原上的人认为,对马鞍的敬重,就是对马的敬重,对道路、远方、速度与力量的敬重。马鞍,在他们的心中,关乎英雄气概,关乎身份和地位,关乎力与美,关乎吉祥平安,关乎精神图腾……

在达茂旗博物馆,我徜徉在数十个马鞍之间,思绪邈远了起来。它们无疑都是使用过的。它们的身下,曾是些什么样的马?它们的鞍座上,又坐过什么样的人?他与它,都有着怎样的性情,又有着怎样的情谊?他与它,都去过怎样的远方,看过怎样的风土与天色,被怎样的日光和月光照耀?

虽然没有看到马,然而因为马鞍,我感受到了马的气息。置身于数十个马鞍之间,也就感觉置身于无数的马匹之间。有一会儿我甚至有了幻听——无数个响鼻声在马鞍之间沉浮。

在我们住的酒店,我也看到了马鞍。它们被置于大堂的一整面墙壁上。它们是抽象的画,是立体的艺术,也是哲学与诗。它们是无声的,可我抬头看墙,竟感到有无数的马跃身而过,整个大堂,都是激越的马蹄声和震耳欲聋的嘶鸣声。在我看来,哪里有马鞍,哪里就是蓝天下的草原,就是马驰骋的疆场。

在包头,我看到了更多的马鞍。黄河几字湾,黄河多像是一匹纵身回望的马,河两边的绿色河岸就是马鞍。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内,滚烫、鲜红的铁像一匹桀骜不驯的烈马,它在车间的轨道上奔跑,包钢就是钢铁坐骑上的马鞍。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内,那么多身着迷彩服的战车,何尝不是一匹匹肌肉饱满的战马,内蒙古一机集团就是战马背上的马鞍。

得知两家企业如今的体量、规模和发展速度,我眼前浮现出万马奔腾的画面。也许包头人早就从最熟悉的马身上找到了企业发展的密码。包钢的企业精神是“坚韧不拔、超越自我”,内蒙古一机集团的企业精神是“敢于担当、善于攻坚、勇往直前、永争第一”。所谓“坚韧不拔、超越自我”和“勇往直前、永争第一”,何尝不是对马的精神的概括、马鞍的精神的延伸?

这么说来,我在包头的几天里,可以说是处处见马,无时无刻不骑在马鞍上了。

(作者:江子,系江西省作协主席)

来源: 《光明日报》( 2025年03月25日 01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