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醪糟香‖邓湖川
醪 糟 香
邓湖川
在时光长河的粼粼波光中,总有一些气味,如隐匿于水底的明珠,一旦泛起,便闪耀出夺目的光芒,牵引着思绪回溯往昔。于我而言,那缕母亲的醪糟香,便是这般珍贵的存在,它裹挟着川东北独有的烟火气,承载着我对母亲无尽的眷恋与热爱。
南充,一座被嘉陵江拥抱的城市,宛如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沉淀的故事,而美食,则是书中最生动鲜活的篇章。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进窗户,大街小巷便热闹起来。街头的小吃摊前,弥漫着令人垂涎的香气。锅盔灌凉粉的摊主熟练地将酥脆的锅盔划开一道口子,填入香辣滑嫩的凉粉,红油顺着锅盔边缘缓缓滑落,咬上一口,“嘎吱”声与香辣味在口腔中奏响美妙的交响曲;川北凉粉那晶莹剔透的身姿,在红油、蒜泥、芝麻等调料的装点下,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入口爽滑劲道,酸辣滋味瞬间点燃味蕾;还有那顺庆羊肉粉,奶白色的浓汤翻滚着,鲜嫩的羊肉片与爽滑的米粉相互依偎,再点缀上翠绿的香菜和葱花,热气腾腾中散发着诱人的鲜香,让人闻之便食欲大增。
然而,在这琳琅满目的美食盛宴里,母亲的醪糟始终占据着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那是任何珍馐美馔都无法替代的独特存在。
小时候,每当临近年关,家里最热闹、最温馨的时刻,便是母亲制作醪糟的时候。她总是早早地挑选出颗粒饱满、色泽晶莹的糯米,将其仔细地淘洗干净,然后浸泡在清水中。那一颗颗糯米,在水中渐渐变得圆润而饱满,仿佛在积蓄着即将绽放的甜蜜力量。泡好的糯米被母亲小心翼翼地沥干水分,放入蒸笼。随着袅袅升腾的热气,糯米的清香开始在厨房里弥漫开来。母亲守在蒸笼旁,眼神专注而温柔,不时察看火候,仿佛在守护着一份无比珍贵的宝藏。待糯米蒸熟,母亲将其取出,摊放在干净的案板上晾凉。这时的糯米,颗颗分明,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宛如粒粒白玉。
接下来,便是制作醪糟最为关键的环节——撒酒曲。母亲将碾碎的酒曲均匀地撒在温热的糯米上,动作轻柔而娴熟,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随后,她用手轻轻地将糯米搅拌均匀,再把它们装入一个干净的陶罐中,在中间留出一个小小的圆孔,如同为即将诞生的甜蜜预留出一方天地。陶罐被母亲用一块干净的棉布包裹起来,放置在温暖的角落,如同安置一个沉睡的婴儿,等待着时间赋予它神奇的变化。
在等待醪糟发酵的日子里,我满心都是期待,每隔一会儿便忍不住跑去看看陶罐,凑近闻一闻,试图捕捉那即将到来的香甜气息。终于,在几个昼夜的漫长等待后,空气中渐渐弥漫起一股甜丝丝的酒香。我兴奋地冲进厨房,大喊:“妈妈,醪糟好了!”母亲微笑着走过来,轻轻揭开棉被,打开陶罐。刹那间,一股浓郁醇厚的醪糟香扑面而来,那是糯米的香甜、酒曲的芬芳与时间的韵味完美融合的香气,令人陶醉。只见罐中的糯米已经变得软糯晶莹,渗出的汁水清澈透亮,宛如琥珀,中间的小酒窝里盛满了香甜的米酒,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的琼浆。
我迫不及待地用勺子舀一勺送到嘴里,那香甜的滋味瞬间在舌尖绽放。软糯的糯米入口即化,清甜的米酒顺着喉咙缓缓流下,带着淡淡的酒香,暖意瞬间传遍全身。那细腻绵柔的口感,那恰到好处的香甜,如同母亲温柔的抚摸,让我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在南充,醪糟的吃法丰富多样,每一种都承载着家的温暖与幸福。寒冷的冬日,一碗热气腾腾的醪糟汤圆是母亲给我最温暖的慰藉。汤圆在翻滚的醪糟汤中上下沉浮,如同灵动的鱼儿。咬上一口,软糯的汤圆皮包裹着香甜的馅料,与清甜的醪糟汤交融在一起,那滋味,让人陶醉其中,忘却一切烦恼。
每当夜深人静,思念如潮水般涌来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母亲的醪糟香,想起和家人在一起的温馨美好时光。这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母亲对我深深的爱的寄托。那每一个制作的细节,每一丝香甜的气息,都承载着母亲的关怀与呵护。在这川东北的美食谱系里,母亲的醪糟永远是最独特、最珍贵的那一味,它如同一条无形的线,一头系着故乡,一头牵着我的心,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无法割舍这份眷恋与深情。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邓湖川(四川省营山县人,四川省教育学会会员,现代文学爱好者,自由撰稿人)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