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春节特辑】那些年的团年饭‖李波

作者:李 波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2-04 11:35:48 浏览次数: 【字体:

那些年的团年饭

李 波

团年,是中国传统春节的核心词。大年三十,也即除夕,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团年饭。但从传统意义上讲,团年饭是与先祖一起吃的。

在川北一带,腊月交大寒到打春前,是一年中扫墓祭祀的日子。这个过程,就有请列祖列宗回家过年的祈愿。因此,无论城市和农村,家家户户在团年饭开席前,当家人都要洗手焚午时香、点蜡烛和献祭品于堂屋神龛上。当家人先敲响置于神龛上的磬,击磬三通后三叩首,请祖先接受祭拜和进餐。

大年三十的头一天,有条件的家庭一家大小都会来到澡堂洗澡。阆中城里丝厂、绸厂和供电厂的澡堂更是人满为患,这几家生产供电单位澡堂水温高、水量足、澡位多,成为单位职工和家属年前洗澡的首选地。

也在这一天,家家户户的男人们无一例外地要到理发店理发,同时,人人换上新衣服,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有趣的是,在阆中东北部的二龙、老观、千佛一带,习惯把大年三十称为过小年,把正月十四称为过大年。

团年饭又叫连夜饭,一般在中午进行。年长者先入座上席,子女们坐侧席,孙辈坐下席。长辈先动筷,席上者一般不挑翻山菜,这叫讲规矩。

如是一大家人团年,已成家立业的家庭,家家都要做菜上桌,且要成双、冒尖,肉要切大,拼席而坐,显示热闹和大团圆。团年饭一般少不了鱼、肉两道菜。团年饭视家庭不同,菜品也不尽一样。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阆中城里的团年饭菜谱为十样菜,也叫十全十美:肥腊肉片、香肠、猪心舌、腊排骨、猪耳朵和尾巴、腊鸡块、芹菜炒红萝卜、豆芽拌粉条、韭菜炒活豆腐、熏干红苕。贫穷的家庭,团年饭的菜谱一般为:一大盘腊肉、芹菜炒红萝卜、韭菜炒豆干、豆芽粉、干红苕、煮腊肉干豇豆汤。

阆中水观的团年饭上,过去有三道程序:首先是喝简茶,用以清肠;随后,上下酒菜;最后,上下饭菜。

随着时代变迁,团年饭的范围、规模、内涵也发生着悄然变化。以宗族村落、街道为单元的团年饭不断多了起来。如阆中方山乡的冯氏宗族,团年饭往往多达百人,而柏垭镇老房嘴村高氏家族、碧云村的杜氏家族,团年饭一办就十几席。水观镇一条街的邻里一起团年,人数更是达三百多。

2016年春节,柏垭镇碧云村杜氏宗族为主的村团年饭,入席者首先吃一碗臊子面;然后上安席菜:红萝卜炒猪肝、木耳莴笋肉片、野鸡红炒肉丝;最后上正席菜:九个碟子十大碗。

当晚,是人们放烟花爆竹的时间。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阆中东门口成为青少年们放鞭炮的阵地:各式鞭炮或飞向天空,有的贴着地面窜,有的朝着天空飞。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夹杂着人们的欢笑声响彻云霄。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 波(四川省南充市)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